整体把握·要素关联

来源 :大学·课外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3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一般含有人物、事件和环境,可分为常规场景与空镜头。所谓空镜头,是指所描写的画面没有人物出现。又可分为静态性场景(犹如照片)和动态性场景(犹如视频)。还可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前者往往带有寓情于景的味道,后者则更多的带有象征意义。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其主要作用是给全篇“定调”,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揭示人物性格,作为象征,等等。本期我们依然通过若干文段来具体讲述和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学会赏析作品中的场景。
  文段一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祝福》中的这一段场景是空镜头,其中没有人物出现,主要用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为全文奠定沉重的基调。但这也不是标准的空镜头,因为读者分明能感受到在暗处放鞭炮的人——那些固守传统、对社会变革无所回应的鲁镇人,他们犹如被一个个“套子”套在了礼制社会里,一生都承受着礼教的约束与规范。
  文段二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这个场景中有人物(鲁四老爷、“我”),有事件(“我”造访四叔家),有环境(书房)。这是一组慢镜头,造句以概括叙述为主,句句连贯而构成一组流动的镜头,并最终定格为空荡的书房中的一个孤独的“我”。这样的场景描写,能让读者感受到人物之间的隔膜,感受到“我”与鲁四老爷的见面完全是礼治使然的寒暄,毫无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这个场景和文段一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说明鲁镇人对传统的固守和对新事物的强烈抗拒。
  文段三
  ①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②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里有两个场景。画线句①所描写的场景是一个空镜头,没有人物,只有雪景的描绘;这也是一个主观镜头,寄寓“我”凄冷、沉重的心理(在鲁镇人看来,或许远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们见到的是瑞雪兆丰年,是“祝福”的回报,是自得自适的怡然)。
  再来看画线句②所描绘的场景,注意“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是两个场景之间转换的过渡语。这个场景也是空镜头,但是镜头中的“壽”字、对联和书籍,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鲁四老爷其人——追求自己的长寿,却又充当催人早死的催命鬼;追求“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但心气不平和似乎是常有之事;书籍或许没有翻阅,但是书中的“毒素”他似乎“应知尽知”。可能正由于“我”就是这样思考的,所以“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文段四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画线部分的文字是场景之间的连缀语。后文中,河边、“我”、祥林嫂、邂逅,构成场景的基本元素。这里的场景重点描写的是祥林嫂的外貌,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的祥林嫂:头发全白,脸色黄中带黑,生命活力殆尽,乞讨无门……完完全全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这是祥林嫂死亡前的最后一次“登场”,让我们明白短工所主张的其死亡的原因——“穷死的”;也可见祥林嫂为捐门槛掏空积蓄,给其生活及精神上带来的沉重打击;更强化了读者的一个基本认知:生命力顽强的祥林嫂,最终却被礼教规范、折磨、蹂躏而至于此。
  文段五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这是一个子场景,包含在“我”与祥林嫂在河边邂逅的场景里,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面对祥林嫂的问题,作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我”实在是矛盾得很,因为无论怎样回答,都会有风险——若是别人因为“我”而遭遇不测,无论追不追究“我”的责任,“我”都会因此而内疚、自责,这是礼教的内在要求。由此,读者才既厌恶“我”的不担当,更厌恶让“我”如此“懂规矩”的礼教。
  文段六
  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


  这是一个想象的场景,“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是场景的转换语。这里的场景是一组快镜头,“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这里的“即使只有我一个”体现出“我”所愿忍受的孤独,是不同于在鲁镇的这种孤独。这段场景描写的存在,让读者联想到“我”与鲁四老爷再见时的陌生隔膜,想到短工的冷漠,想到祥林嫂寄希望于“我”而终不得希望,想到鲁镇沉重的“祝福”氛围,想到鲁镇雨雪天冷寂的气氛,想到一个那样顽强的生命终被绞杀……在鲁镇,没有一个人能与“我”真正交流,包括“我”自己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逃避还有另一层意义,是一次对自己的“彻底否定”或“全面否定”。
  文段七
  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这是“最后的晚餐”。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中曾这样表述:“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这里所写的“我”的心理活动大概就是在用“身内的良心”来维持礼俗,也就是强化自己接受礼教的过程。因而,作品在这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我”是厌恶礼教的,但另一方面“我”又在不自觉地强化礼教。“我”如此,鲁镇的人是否也如此?而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如鲁镇这样被礼教所束缚的小镇还不知有多少。
  文段八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与前面七个文段相比,这里出现的人物较多,结构也较复杂,作者采用分类编组镜头,让“男人”“女人”“老女人”在听到祥林嫂的故事后,都有不同的表现,他们之间相互对比,又相互衬托,直观就把人物复杂的内心呈现在读者眼前。
  文段九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是《红楼梦》林黛玉眼中的场景。王熙凤是何等有能耐的人,王夫人說的话她认真去办,王夫人想到的事她能预先安排,而且安排妥当。这样让长辈称心,才有“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这段场景是主观镜头,是黛玉观察所见,在表现王熙凤个性的同时,也写出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敏感。若从全书来看这种敏感,则更能品出这一场景在《红楼梦》整部书中的地位与分量。
  文段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是孙犁《荷花淀》中的文段。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白洋淀湖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营造了恬静而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同时,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后文水生嫂与丈夫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以及谐和的气氛,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发生做了环境铺垫。
  课外阅读推荐:
  阅读下列作品,练习赏析作品中的场景描写。
  ①吴伯箫《猎户》
  ②王安忆《洗澡》
  ③鲁迅《药》
  ④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⑤李锐《锄》
  ⑥刘慈欣《微纪元》
其他文献
2020年就要结束了,熟悉《课外阅读》(高中)的读者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的年度投票活动吗?  在过去三年,编辑部都曾发起“我最喜欢的作家”投票活动,将鲁迅、刘慈欣、莫言、王小波、东野圭吾等30位作家纷纷“请进杂志”,在“重读大师”栏目与大家见面。今年,我们继续发起这项活动,但活动升级!  首先是奖品升级!除了以往的图书,我们的“大礼包”中又添了几位新成员,它们是:《一本书备考高考文言文阅读》,《逻辑的
期刊
《浮生六记》读后感:  对于这本书,我是因为偶然看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句话,才起了兴致去读的。  说来也巧,本书的作者沈复是苏州人,而我自小与苏州就有“不解之缘”——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苏州园林的故事。所以,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就对书中沈复和芸娘所住的沧浪亭感到亲切,不时在脑海里勾勒它的模样。  要说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沈复而是他的妻子陈芸。林语堂先生曾说:“芸,我想,是中国文
期刊
1 怎样才算熬夜?  对于睡眠,以下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规律的生物钟,生物钟不规律,会导致内分泌紊乱;二是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或整夜不睡会加重身体疲劳。  也就是说,熬夜指的是睡眠周期不规律、睡眠时间不足;而无论几点睡觉,只要保持固定的睡眠周期和相对足够的睡眠时长,就不叫“熬夜”。  2 每天少睡一两个小时,算熬夜吗?  算,即使你每天很早就上床睡觉。有研究表明,连续两星期每天少睡2小时和连续4
期刊
一画一话  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和花朵,美丽的景色和可爱的女人。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表达在画布上,然后立刻把观看者吸引住。  《莎玛丽夫人像》中所画的是一位当时在巴黎沙龙(集体艺术展览)中经常露脸的著名女演员,也是上流社会的名媛,名叫珍妮·莎玛丽,她左手托腮,正面对着观众。雷诺阿用一种真挚的观察者的情感去探索新的塑造形式,
期刊
作家档案  金庸(1924-2018)  原名:查良镛  曾用笔名:姚馥兰、林欢  出生地:浙江海宁  毕业院校: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职业:編辑、评论家、作家  主要成就: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期刊
新一年的《阅读独唱团》又和大家见面了。在过去互相陪伴的日子里,我们一直在和读者朋友一起阅读——读大师,读名著,读电影,读小说,读传统文化,读精彩时文这也是我们的口号:陪伴你学会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同学们确立了更明确的目标,学习任务群则对同学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阅读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因此,《阅读独唱团》也在思考,如何陪伴我们的读者进行更有效的阅读?  20
期刊
1955年,金庸开写《书剑恩仇录》,从此,开启了他的江湖世界。  金庸的武侠小说,让中国现代大众通俗小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金庸对“武侠”的理解、解构和超越,让他的作品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侠”的现代想象  武侠小说,其灵魂必定是侠。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所叙述的故事,让侠这一形象走到世人眼前。司马迁认为侠是这样的人:“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
期刊
一画一话  阿尔勒是法国南部城市,梵高在阿尔勒旅居期间,是其创作力最饱满的一年。“在阿尔勒的卧室"是这位艺术家最有名的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梵高居住在阿尔勒时的卧室,一间充满明亮阳光的暖色调小屋,它十分简朴,却能给人难忘的亲切之感。  梵高在阿尔勒画了五次他的卧室,留下了三幅油画和两幅草图。1888年10月,梵高开始绘制第一版《在阿尔勒的卧室》,还在给弟弟提奥的书信里勾勒出草图。梵高这么描述它:“颜
期刊
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种留存记忆的载体。旅行的意義不仅仅在于地理上的亲近,更在于我们的内心与那个地方是否有共鸣。如果你曾经在旅途中错过了倾听故事的机会,那么这次就让我们跟着名家的脚步,看看他们的地方记忆吧。
期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般美好的生活大概每个人都向往。但生活琐碎,与家人拌嘴、和朋友闹别扭,还有堆积如山的学业令人烦忧。不過,有的人却能在平淡的生活中从容,将凡俗的日子变得有趣和富有诗意。一起来看看作家笔下美好生;舌的模样吧,他们的写作叉能给带我们什么启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