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之后,我们向自己告别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时老师只有一个,教所有科目。有天语文课上突然教起了唱歌,“長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时不知道含义,体味不到离别,也听不出沧桑,只是觉得歌词挺美的。现在想想,当时老师在那个小教室里唱这首歌时的表情,大概也是有什么故事的。可能那是记忆里很早的启蒙,“长亭外,古道边”便是心中的送别之地。
  等长大些,一个人各地来来去去时,觉得自己靠时间段的断裂来成长。可细细想,自己是经过送别的。小学时会被爸爸送去学校。中学自己去上学,但第一天是妈妈送去的。大学更大些,却是舅舅说想故地重游将我送到学校的。每个长大的孩子,在阶段性送别的那天,就是我们向更小的自己告别的那天。只是当时那天是那么平淡散漫,我们不知道那是一条成长分水岭上的分水线。
  网上有条爆红的微博,桂林的一家米粉店,老板要送儿子上清华大学读书,贴了红纸告示说暂停业五天。下面各种评论,有的说全国人民都会监督他读书,有的说回头就改名状元米粉,有的说是幸福的炫耀……而有一条孤零零的评论说,我这样念书不好、独自出去打工的孩子其实也想父母送一送,不过因为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也只是自己想想。
  认识黎明,是因为她没有人送,报完名分完宿舍,她坐在床上装被子,结果不会装,越想越委屈,就开始哭。我飞快地帮她把被子装好,她一边擦眼泪一边谢谢我,过一会儿平静了,才给我讲她的事。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开家,也是第一次住校,原本家人要送她来,她说自己要自我成长,给拒绝了。结果到校一亲力亲为,发现成长两个字说着很容易,要做到太难了。而我是从小学就开始住校,所以离家早成习惯,没有觉着难过,俩人还都挺佩服对方。若说这是人生,也不乏有一个温柔却带残酷的侧面。
  梁实秋在散文里写:“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都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可能是科技发展太快,现在的交通工具将空间距离拉得很近,所以送别这件事,再没有那么深沉的意义。我们送别,送完之后,也向自己仪式般地告别,然后期待下次相遇。
  (冯国伟摘自《文苑》2017年第10期)



  【素材运用】人生,其实就是在种种送别中行进:第一天进幼儿园,父母离开时多半会伤心流泪;第一天上小学,父母离开时就较为平静;从此直到工作,有人再也没有让父母送过。送的目的是别,被送的不舍,将别的其实也多不甘。孩子们间的送别,分享了友情,见证了成长。父母子女间的送别,记录了时光,沉淀了亲情。愿你在送别中越来越美好。
  【速用名言】
  1.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代诗人 杜牧
  2.参天的大栎是从一粒小树种长起的。——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适用话题】成长;幸福;送别;滋味
  (特约教师 张亚凌)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尊重历史 职业的专业性 社会需求 教化  在秦朝当公务员,要先接受培训。政府在各郡县都设立了“学室”,推行“壹教”(统一教化)的基本国策,李斯和韩非称之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在学室接受教育,需要把户籍改为“弟子籍”,这类似于公务员编制,学习期间可以免除徭役和兵役。负责教学工作的是经验丰富的司法人员,正式称呼是“令史”。他们不会教授诗、书、礼、乐等专供上层贵族修习的内容。最基础的
期刊
天凉一点,鱼汤经夜就凝固了,其色状如胶如琥珀,触舌滑如蒸鸡蛋,入口即化,形若果冻,俗称“鱼冻子”。一口鱼冻就一口饭,非常相宜——只是得小心鱼刺。鱼冻子是贫瘠岁月的美食,六七十年代生人的应该对此不陌生。  不是所有的鱼汤都适合做鱼冻子。汪曾祺喜欢的昂刺鱼就不适合,黏度高,腥气大。黑鱼刺少,但鱼冻子稀得很,一晃就碎,味道也略寡淡。草鱼做的鱼冻子也是黏度稍差,鲜味也比鲫鱼稍逊。我还是喜欢鲫鱼做的鱼冻子,
期刊
【适用话题】内在与外在 流行风审美 个性和谐 流行 内涵 跟风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娱乐圈,有一张非常上镜的巴掌脸,成为越来越多女明星们追逐的目标。一时间,仿佛“锥子脸”就成了美女的必需脸型。  锥子脸的风行,脱离不开越来越碎片化、零散化的互联网时代审美模式。事实上,看漫画就知道,无论男女,锥子脸+大眼睛,几乎都可以在短时间里表现出一个人的美丽或英俊。  为什么漫画喜欢采用這种绘画方式呢?原因很简单
期刊
【适用话题】敬业精神 时代发展 经典 文化  作文君:2017年4月,《朗读者》第十期里,对《红楼梦》情有独钟的董卿朗读了一个片段,然而就是这短短4分钟的朗读视频,却被网友大量转发,点击量高达2058万,可以说这是董卿的魅力,但也不得不说这也是经典的魅力! 2017年恰是87版《红楼梦》的三十周年,这部经典一直备受追崇,时至今日仍以高达9.5分的评分在豆瓣上高居不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87版《
期刊
【适用话题】接受 生活常态 反向思维 心理认知  瑞典人Samuel West博士,在著名学府隆德大学任职研究员,日常工作主要就是研究和创造力、创新的相关话题。接触得多了,他对于市面上种种的成功学鼓吹言论感到甚为厌倦。于是独辟蹊径,创立了一所“失败博物馆”。  全世界可能一夕之间被某件创新产品所震惊,然后为其鼓掌,然后公司市值怒涨——比如刚发布iPhone4时的苹果。这些成功故事挤占各种媒体头条,
期刊
作文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神经。但是,多年来,某些言论一直甚嚣尘上——中国经济要崩溃了!人民币要崩溃了!实体经济要崩溃!这些言论的代表人物美籍华人章家敦,更是“孜孜不倦”,从2001年发表《中国即将崩溃》以来,连续16年预言中国必将崩溃。2016年他再炮制“中国崩溃论”,称中国只有半年的时间了……然而,这些言论总是一次又一次被打脸。那到底是什么“神秘”力量让各种“中国
期刊
作文君:本期“图说天下”栏目介绍了一位小男孩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刘胡兰》,引起了许多人关注。由此,两年前的一篇关于“教师回复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学习刘胡兰活动”的信件也被翻了出来,虽然时间流逝,但这件事本身所折射出的现实意义依然存在。这位家长写道:“这些人让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去参加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当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的时候,她却和一群大人杀了她们的村长。而后不久又被对方同样残忍地把
期刊
1998年,我初二。有一天,我离家出走了。  这是一次预谋已久的离家出走,原因是:我厌倦了当一个好孩子。我对着镜子,忧伤、沮丧、无可奈何。镜子里的自己,长着一张平庸无奇的脸:瘦弱、白净,还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标准“小红花少年”的模样。  更要命的是,因为成绩好、管教严,我一直是“别人家的小孩”——走路中规中矩,说话细声细气。只是没人知道,在我内心深处,燃烧着怎样的火焰。13岁的少年,两点一线,写不完
期刊
南非开普敦的一栋双层维多利亚建筑中,到处都是穿着燕尾服、打着领结的小伙子提着装满秘密的手提箱在楼梯上穿梭,像是一座现实中的“霍格沃茨”。这里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哈利·波特,但他们并不是无所事事的贵公子,魔法也不是锦上添花的小把戏,这座全世界唯一一所专注教授魔术的学校,招收的大都是贫民窟的孩子,他们利用“魔法”驱除那个名为“贫困”的伏地魔,并且很成功!  创造这个契机的人是大卫·戈尔。1980年,出身
期刊
我第一次迈进图书馆大门,旋即被它别有洞天的清雅震住了:小小的四合院,红漆木柱,网格窗棂,印象最深的,就是正厅两边,各有两个桶形青瓷镂空方凳,好像在描述古代的连环画里才看到过。正厅门始终关着,侧门倒是大开,一个高高的条案,横在门侧,图书管理员高高坐在上头。  一天,我借了一本印度童话书,叫《一棵倒长的树》。还记得大意是讲一个孩子家里的牛,被财主骗了去,换回魔术种子,长成了树。在一次暴风雨的雷电劈打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