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学生交流的基础,语文知识又是学习语言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中学生而言,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有助于他们以后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寻找适合的拓展阅读的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督促中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形式,运用该种阅读形式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接受所学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拓展与积累;非连续性文本
引言
初中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初中生一直很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语文教师仍是采取古板的教学手段,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更不喜欢阅读书籍。鉴于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阅读,尤其要重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延伸与衔接。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对课堂讲解的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更多有用的语句。只有正确的拓展课外阅读,大量的积累词句,才能全面的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运用图画、数据以及一些更具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1.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一种延伸教学,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是趣味型的,也可以是严肃型的,一切阅读方式应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核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利用课外读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改观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抵触心理,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是需要教师引导教学的群体,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素材,把课外读书当成自己的兴趣去做,把阅读落到实处,一点一滴的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于语句的应用实践能力,不能只顾及学生对于语句的积累,却忽视了拓展阅读的真正目的,要实时关注学生的词语运用程度,多教会学生把看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和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2.中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阅读单一化、缺乏趣味性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只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对于特殊要求学生自己阅读的文章也没有落到实处,只是采取单一授课的模式,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答疑,这样古板的教学模式已经实行了很久,它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现今大多数的中学语文课堂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缺少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只是讲课,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会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中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烦心理,对阅读文章产生逆反的心理,进而影响了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
2.2课文阅读空想化、缺少主动思考性
阅读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它的真正内涵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用意,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积累优美的素材。而纵观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只会单一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思考,没有分析,更没有疑问,很多时候,在阅读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竟然不会回答,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是阅读空想所带来的问题;此外,学生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教育,在阅读文章时,不会自己主动思考,缺少思维发散性训练,以至于很多学生阅读完没有收获,对词语的积累也较少,造成学生的阅读水平持续不前。
3. 如何运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3.1多元化拓展方式、紧密联系课堂知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课前和课后两种拓展阅读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前,教师预先给同学们讲好要分析的文章,让同学们预先寻找类似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写出主要的内容。在讲课的时候,让学生把课外书中的主题思想介绍出来,帮助大家更好的分析课堂文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课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固定的时间阅读一些与书本知识有关的课外读物,积累其中有用的知识点或者语句,学会其中的道理,促进学生自身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让他们真正的了解读书的缘由,体会读书的快乐,进而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这也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3.2小组化阅读模式、学会分享课外知识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分配给每个小组,使得一个小组完成一个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所需要读的课外书名,自己列出需要寻找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把作者的写作思想、人物特点、故事背景分别设为主题思想,让每个小组去寻找丰富的课外读物,去围绕这些主题来分析文章,最后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发言,在课外阅读中找出答案,真正的理解透彻书本知识,了解其中的内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懂得分享,读书虽然是自己的行为,但是收获的内容却是可以同大家分享的,每一个同学阅读书籍后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每节课让几名同学介绍读书心得,让大家都可以增长知识,拓宽层面,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培养读书的兴趣,提高閱读的能力。
3.3丰富课堂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拓展课外阅读不一定要在课后,在课堂中同样可以做到。教师可以在每个月都开设一堂课外读书课,在课堂中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让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表演出来,而非单一的读书模式,鼓励同学们多多参与表演,积极分析书中的人物心理活动,把故事原生态的呈现出来,利用这种拓展方式,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形式,运用该种教学体系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层面,锻炼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养成主动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既延伸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时间,让初中生学会分享知识,学会积累知识,使得课外阅读成为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手段,从而全面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群.浅谈书序、条目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J].中学生学习报,2013(09)
[2]李玲玲.推开阅读教学的另一扇门——“非连续性文本”[J].小学语文教学,2014(08)
[3]郑丽虹.浅析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J].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14(08)
[4]刘晓丽.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2014(0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拓展与积累;非连续性文本
引言
初中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初中生一直很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语文教师仍是采取古板的教学手段,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更不喜欢阅读书籍。鉴于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阅读,尤其要重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延伸与衔接。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对课堂讲解的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更多有用的语句。只有正确的拓展课外阅读,大量的积累词句,才能全面的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运用图画、数据以及一些更具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1.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一种延伸教学,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是趣味型的,也可以是严肃型的,一切阅读方式应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核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利用课外读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改观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抵触心理,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是需要教师引导教学的群体,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素材,把课外读书当成自己的兴趣去做,把阅读落到实处,一点一滴的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于语句的应用实践能力,不能只顾及学生对于语句的积累,却忽视了拓展阅读的真正目的,要实时关注学生的词语运用程度,多教会学生把看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和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2.中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阅读单一化、缺乏趣味性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只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对于特殊要求学生自己阅读的文章也没有落到实处,只是采取单一授课的模式,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答疑,这样古板的教学模式已经实行了很久,它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现今大多数的中学语文课堂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缺少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只是讲课,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会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中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烦心理,对阅读文章产生逆反的心理,进而影响了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
2.2课文阅读空想化、缺少主动思考性
阅读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它的真正内涵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用意,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积累优美的素材。而纵观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只会单一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思考,没有分析,更没有疑问,很多时候,在阅读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竟然不会回答,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是阅读空想所带来的问题;此外,学生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教育,在阅读文章时,不会自己主动思考,缺少思维发散性训练,以至于很多学生阅读完没有收获,对词语的积累也较少,造成学生的阅读水平持续不前。
3. 如何运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3.1多元化拓展方式、紧密联系课堂知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课前和课后两种拓展阅读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前,教师预先给同学们讲好要分析的文章,让同学们预先寻找类似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写出主要的内容。在讲课的时候,让学生把课外书中的主题思想介绍出来,帮助大家更好的分析课堂文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课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固定的时间阅读一些与书本知识有关的课外读物,积累其中有用的知识点或者语句,学会其中的道理,促进学生自身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让他们真正的了解读书的缘由,体会读书的快乐,进而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这也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3.2小组化阅读模式、学会分享课外知识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分配给每个小组,使得一个小组完成一个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所需要读的课外书名,自己列出需要寻找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把作者的写作思想、人物特点、故事背景分别设为主题思想,让每个小组去寻找丰富的课外读物,去围绕这些主题来分析文章,最后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发言,在课外阅读中找出答案,真正的理解透彻书本知识,了解其中的内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懂得分享,读书虽然是自己的行为,但是收获的内容却是可以同大家分享的,每一个同学阅读书籍后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每节课让几名同学介绍读书心得,让大家都可以增长知识,拓宽层面,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培养读书的兴趣,提高閱读的能力。
3.3丰富课堂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拓展课外阅读不一定要在课后,在课堂中同样可以做到。教师可以在每个月都开设一堂课外读书课,在课堂中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让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表演出来,而非单一的读书模式,鼓励同学们多多参与表演,积极分析书中的人物心理活动,把故事原生态的呈现出来,利用这种拓展方式,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形式,运用该种教学体系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层面,锻炼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养成主动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既延伸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时间,让初中生学会分享知识,学会积累知识,使得课外阅读成为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手段,从而全面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群.浅谈书序、条目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J].中学生学习报,2013(09)
[2]李玲玲.推开阅读教学的另一扇门——“非连续性文本”[J].小学语文教学,2014(08)
[3]郑丽虹.浅析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J].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14(08)
[4]刘晓丽.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