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西安科技大学学分制试点改革,列举了其试行完全学分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以供正在试行学分制或即将实行学分制的同类院校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学年制
  作者简介:郭长立(1966-),男,河南许昌人,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物理教学及研究。(陕西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高职高专物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6G34)、西安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分制形势下的物理设计性实验及开放性实验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JG08040)的研究成果。
  
  一、学分制的引入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起源于美国成立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哈佛大学,它以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和学绩考察的精确性等特点,显示出其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上的诸多优越性而被各国广泛采用。目前,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学年制,但已经认识到学分制在学生培养方面的优越性,少数高校已经实行学分制,部分高校正在试行学分制,但我国高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学分制,实际上是按照学年制模式授课,按照学分制模式计算学分,并不是真正的学分制。目前仅有少数高校正在进行完全学分制的试点,以陕西省为例,目前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正在试行完全学分制。
  由于学分制打破了传统学年制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与学分制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教学组织,实验室管理、学生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亟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发挥学分制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二 普通高校试行学分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学生在上课时间、授课教师、课程内容等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主陸,因而实行学分制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试行完全学分制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如实验室条件、师资队伍、课程计划设置等还是原来学年制的模式。因而出现了与学分制要求不相符的问题。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1 教学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学分制的要求
  高校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实验室资源等几个方面,自1999年扩招以来,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虽然经过教育部的教学评估以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师资不足、实验室少实验设备短缺的现象,而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实施学分制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实施学分制,显然只能照搬学年制的模式,在学分制的试行过程中,可选教师数量与实际教学计划所需的授课教师数量相同,可选课程数量与实际开设课程数量相同,即进行的是等额选择,比例为1:1,因而最后所有的学生只能在选课系统排定的时间和教师中进行选择,并没有出现个别教师因无学生选课而无课可上的情况,也没有出现个别课程因无学生选课停开的情况,学生上课只是由原来学年制的行政班改为了学分制下的选课班,尚未达到学分制要求的从教师到课程的自由选择。
  
  2 教育理念落后与学分制的矛盾
  由于学分制打破了学年制的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带来丁教学管理等许多方面的问题,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部分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使得其在心理上对学分制的实施有抵触情绪,或从自身教学管理方便考虑,仍然按照学年制情况下的教学模式授课,或者以教学管理混乱为由降低了教学要求。由于教师降低了教学要求,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与学年制相比,在试行学分制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反而下降了,如何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使其适应学分制的发展要求,寻求学分制下的有效管理方法,发挥学分制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学分制试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情感教育”缺失以及学生“选课盲目性”与学分制的矛盾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体现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提倡就是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情感交流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年制的教学模式下,一个教师带一个班级的学生时间可长达一年,从而和学生建立了较深的感情,对于后期学生的学业学习和人生观的建立都有很大帮助。学生之间由于相互熟识,在需要相互协作的实验类等课程中,也便于相互交流、配合和提高。而在学分制的情况下,一门课程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联系也减少了,造成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不利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是学分制试行过程中发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教师反映较多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
  另外,对于大一的学生而言,阅历较浅,对专业的概念很模糊,根本不了解专业的内涵,同时,学生在对教师及课程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选课,盲目性很大,许多学生是靠求助于家长和辅导员来进行选课的,高校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指导学生选课,仅靠家长和辅导员是不够的。
  
  4 教学管理与学分制不适应的矛盾
  由于以学分制的选课班代替了学年制的行政班,同一选课班级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班级,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学生班级原来的管理者如班委会等不存在了,也带来了教师管理学生的问题,如学生的考勤问题、作业的收发批改问题、考试和成绩的评定问题、试卷保存的问题,以及考试安排是以行政班级为准还是以选课班级为准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在考勤方面,实验课的要求不同于理论课,按照学分制下理论课的考核要求,即使学生没出勤上课,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而对于实验课来说,每一个实验的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比期末的考试更为重要,因而实验课的出勤考核在实验课的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西安科技大学(队下简称“我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此类情况有硬性的规定,即缺做实验次数达到本学期总实验次数的1/4,该门课程即为不及格,经常不出勤的学生即使期末考试通过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而由于实行了学分制的选课班,教师很难熟悉所带班级的学生,导致实验课考勤形同虚设,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依据,难以体现出动手操作在实验课程考核中的重要性,难以体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引导等等,教学管理环节与学分制要求不相适应。
  
  5 课程资源、课程设置与学分制的矛盾
  学分制的前提是课程资源多,同时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学时减少基础课、选修课比例相对扩大。对于我国高校而言,经过前些年的扩招,学校內部早已出现结构性失衡,师生比例悬殊,有的已高达1:20。一线教师特别是高质量教师的 短缺也导致了选修课程资源的短缺,学生可选课程数量严重不足,课程资源少也是目前高校学分制试行的一大难题。
  另外,学年制的课程设置一般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式设置的。在试点学分制的情况下,这一课程设置模式并没有改变。而学分制要求的是通识教育,要求课程设置应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模块进行变革。
  同时,学年制的课程设置是与专业设置相联系的。目前,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是在高考招生时就设置完成了,学生只能在所学专业内选修部分课程,主要可选的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通识课程,可选择的是课程的授课时间和授课教师,并没有除基础课外的其他课程的选择权利,这也使得学分制的选课面极窄,学生仅有的选择权就是上课的时间和教师而已,学分制的优势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三、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学分制试行过程中出现的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管理及课程计划设置不配套、情感教育缺失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1 继续加大教学投入,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教学资源不足是自1999扩招以来普通高校就存在的问题,各高校通过加大教学投入已经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学分制要求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学生既然有选择教师和课程的权利,则可选教师的数量就应该大于而不是等于实际授课教师的数量,即可选教师数量与实际授课教师数量的比例应为1.1:1—1.2:1,同样,可选课程的数量也应该大于而不是等于实际授课课程的数量,比例同样应为1.1:1-1.2:1;因此,各高校应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使教师数量、可开设课程数量比实际正常开课所需数量多出10%-20%,满足学分制下学生自由选课的要求。
  
  2 深入开展教学法活动,引导教师主动进行学分制下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除了教学资源不足以外,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也是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目前各高校的学分制改革,几乎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即学校从制度上进行了学分制改革和试点,改变了排课模式,选课模式和相应的培养方案,广大一线的教师并没有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分制的改革中,只是被动地参与。因而积极性不高。
  要使学分制改革能顺利进行并取得相应的成效,高校需要通过教育理念大讨论的方式,深入开展教学法活动,首先,使每位教师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其次,通过比较国内外学分制和学年制两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培养方面的优劣,使教师理解学分制的优越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分制改革中。才能顺利解决学分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推进学分制改革。
  
  3 引入“导师制”,解决“情感教育’缺失及学生选课盲目性的问题
  学分制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是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是教师反映较多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于学生对课程结构、体系层次以及学分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不了解,因而选课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这类问题不仅出现在国内高校,在国外的大学中也是如此,因而英美的大学较早地引入了导师制,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心理进行监护。导师制的引入使学分制从“学”的角度和“教”的角度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更充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在学生入学初期就配以指导其选课、学习的本科生导师,既可以解决学生选课盲目性的问题,也可解决学分制教学中’隋感教育”缺失的问题,还可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进行指导。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制度,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教师数量。
  
  4 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实行“试听制”,适应学分制发展要求
  在实行学分制的初期,确实带来了教学管理的混乱,包括考核、考勤、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收发批改等问题,教师和学生都不适应,尤其是对于出勤要求较高的实验类课程,在学分制下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减少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可选课程和学生成绩等职能,将相应职能下放到二级院系,尤其是实验类、体育类课程的选课安排应由二级院系负责。
  第二,实行“试听制”,改变每学期期末选下学期课程的制度,改为每学期开学前两周教师正常开课,学生任意听课。学生在试听两周并对教师和课程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在第三周正式选课。
  第三,对于理论类课程,采取宽进严出的考核模式,平时的考勤、作业等可不作要求,仅以期末考试为准,严把出口关,这样的模式更能体现学分制的优越性,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节省时间去选修更多的课程。或对于达到课程要求的学生,直接实行免修制。
  第四。对于实验类课程,建立实验室电子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管理实验室资源,便于学生预约实验,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由实验室统一管理实验课学生的出勤情况、成绩及学分等等。由于各高校都有图书借阅等类似的电子管理系统,且每次实验课的学生总人数在300—400人左右,只需添加相应的读卡系统,即可实现实验课的电子管理。实验课选课班级人数应设定15—20人的小班,不宜采用30人以上的较大的实验班级,可解决管理问题。
  第五,采取学年制与学分制过渡的模式。即对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这类开课时间长达1年的课程,可在第一学期实行固定排课的学年制模式,第二学期再实行自由选课的学分制模式,这种混合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先了解教师,也便于管理。还有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选课。
  
  5 变更课程计划设置,增加理论、实验内容选择,编制相应的速课教材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不仅仅是上课时间和教师的选择,授课内容、实验内容的选择也应纳人选课的范畴,较为可行的方案为:对于理论课,可根据课程难度,将同一门课程分为A、B、C几档,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对于实验课,在第一学期,开设通用的基础性实验内容;在第二学期。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实验模块,以供不同的学生根据专业或兴趣进行选择。
  总之,将学年制的课程设置计划照搬到学分制下实行显然没有发挥学分制的优势,通过变更课程计划设置,增加可选理论课程的难度分类,增加实验课程的可选实验模块,将更有利于发挥学分制的优势。
  另外,在变更课程计划设置的同时,要编写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教材,区分不同的内容和实验模块进行编写和说明,以指导学生选课。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我校试行完全学分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特别提出了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在学分制改革中的重要陸,强调要通过引入导师制,实行’试听制”,以解决学分制下“情感教育”缺失问题以及学生选课盲目性的问题。文中提到的相应问题,在学分制选课过程中具有普遍性;此类问题的解决也适用于其他高校,对同类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 张中
其他文献
合唱属于群体性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当代的音乐艺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拟从合唱艺术的现代性与多元化发展这两个方面着手,分历史溯源、现代化透视和多元化走向三个
肝癌动物模型有助于肝癌发病过程中分子机制的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是一种众所周之的化学致癌剂,已被广泛用于动物肝癌模型的建立。藻毒素MC-LR是一种由蓝藻产生的环状七
在Tg以上30℃对无规聚苯乙烯(aPS)薄膜进行了热拉伸,然后用各种实验方法测定的结果表明,该试样在红外二向色性,光学双折射及广角X光衍射(WAXD)方面表现出各向同性;但是在热膨胀、溶剂溶胀以及
在郑州火车站广场东南侧,矗立着一座超大型楼宇式服装专业批发市场——银基商贸城,其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可容纳7000商户,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这里汇聚了国内几乎所有的服
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实际上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和行为上。教师在教学乃至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语言、行为,不仅可以对他的学生成长发挥指导、示范作用,甚
当前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受到数字化的强力挑战,从国家主管部门到社科学术期刊再到具体的期刊人都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从宏观层面看,期刊主管部门推动、进行第二次学术期刊认定,并且适应形势批准、出版了少量新的社科学术期刊.从中观层面来看,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与超星公司合作尝试"域出版"模式,推动社科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工作.从微观层面来看,《社会学研究》利用30周年创刊纪念的机会,推
奔驰汽车集团技术研发负责人托马斯·韦伯博士相信,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可行的,这是一种能够胜任未来发展要求的驱动方式1825年9月27日,英国工程师史蒂芬逊驾驶着自己制造的机车
医患关系是人类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但严重冲击着医疗市场,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医患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出发,
国民健康作为重要人力资本,是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对国民收入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组成了“国民健康与经济繁荣”课题组,基于中
利用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结合机械压力方法制备了TiC -Ni金属陶瓷 ,研究了TiC-Ni金属陶瓷材料的热膨胀性质随温度和组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