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特色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值得年轻人继续弘扬。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逐步提高了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度。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渗透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就要尝试多种不同的措施,对教学方法予以调整,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继而实现文化传承。
   关键词:小学教育;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对于传统文化而言,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其已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为了能对其进一步弘扬,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化认知,并主动承担传播文化的责任。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古诗词学习难度大
   古诗词中包含了许多生僻字,相比于现代文学,整体学习难度偏大。尤其是在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难度还会进一步提升。早期在教学时,很多教师总是将重心放在字、词、句方面,认为学生只要做到全面理解,并完成背诵、默写即可。然而,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做到情感体验,无法理解其中的魅力。基于这样的状况,教学的效果自然无法令人满意。此外,部分教师在授课时,由于应用的方法不合理,从而导致整个学习活动变得极为机械化,让学生感到十分吃力,无法有效体会背后的韵味。
   (二)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
   伴随时代的推移,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频繁。许多西方文化在进入我国市场后,占领了思想高地,使得部分传统文化发生流失。尤其是在小學生群体中,普遍推崇西方文化,诸如在过节时,会选择过圣诞节、万圣节或者愚人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学生自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变得十分浅薄,尽管在语文教材中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经典文学作品,但在他们心中,这些都只是考点而已。如此一来,学生的实际发展就会受到诸多限制。
   (三)诵读指导被忽视
   在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可以体会背后的文化内涵。但是从当前状况来看,多数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确保其完成记忆和背诵,而没有思考这种方法是否正确,也没有花费时间进行指导。基本上,学生在完成古诗词学习之后,只能了解其大意,明白具体的情感,掌握了考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缺陷,很难做到欣赏和感知,自然无法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1]。
   (四)缺少整体感知
   许多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工作时,只是对其中的字词展开剖析,并完成思想归纳。整个课堂极为死板,毫无美感。学生只能坐在台下被动接受,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进行思考。显然,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方法并不喜欢,时间一长,就会感觉无聊,从而发生了思想抛锚的情况。不仅如此,这种方法还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带来限制,让其很难从整体角度出发对诗歌进行感知,进而影响了个人发展。
   二、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1.讲解背景故事
   对古诗词而言,创作本身有着较强的背景色彩。如果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尝试对其背景故事予以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创作方法,自然可以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特色,对学生有着更强的吸引力。如此就能有效完成文化分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对杜甫的古诗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想一想自己曾经学过杜甫的哪些古诗,并自主分析,对其中渗透的情感展开对比。诸如,在《绝句》之中,其风格十分欢快,充满激扬的情感;而在《春夜喜雨》之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几经沉浮之后,仍然保持乐观的良好心态。基于古诗相关背景故事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时期,作者的个人情感存在显著差异,运用的创作风格也完全不同。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史之乱”的相关故事,并让学生结合杜甫诗中的文字描写,体验其中渗透的情感内涵。并以诗歌为基础,感受传统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思考当前时局的现状。如此一来,不但学生的理解水平会有所提高,而且还能促使爱国情感的渗透,让其明白爱国的意义所在[2]。
   2.开展朗诵比赛
   通过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并使其更好地进行文化认知。相比于单一的课堂讲解,这种方法可以促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一些特别喜欢古诗的学生,诵读活动是展示自我能力的最佳平台,通过融入个人表现,向所有人展现自己的能力;而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在活动中能接触到许多课外知识内容,从而做到全方位熏陶。
   例如,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可以尝试在班级内部举办朗诵比赛。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对古诗词的音韵美展开讲解。古诗词十分注重押韵,因此人们在诵读时,可以从中获得独有的快感,体会其中的乐趣。带着这样的想法,学生能更好地展开诵读,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发音做到字正腔圆,并注重轻重缓急,并将自己的遐想代入进来,深入体会其中的音韵美感。不同学生所喜欢的古诗有所不同,实际选择的作品自然也完全不一样。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就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古诗。不仅能使自身知识变得更为丰富,还能认识到古诗文化的音乐美,进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实际认知。
   3.渲染教学氛围
   古诗词由于诞生的年代较早,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文学有着诸多区别。因此,相关学习工作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慢慢思考,做到长期积累。为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营设良好的外部氛围。毕竟小学生年幼,很容易被环境所影响。当其处在充满古诗文化的环境中,自然也会被环境熏陶[3]。
   例如,教师在对古诗词讲解时,除了要分析古诗词的古诗、表达手法、情感以及意境外,还要引导学生对相关文化进行传承,让其明白古诗词文化特有的价值。此外,教师在和学生进行沟通时,可以时不时运用一些古诗词,以此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知。诸如,在播放长江的视频时,很多学生都会表示:“长江实在是太美啦!”而教师则可以表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听到教师的表达后,学生对诗词文化自然会有更深的感知,体会到其中的美感,进而能在未来投入到诗词学习之中,尽可能实现文化传承。    (二)优化文化传承的方案
   1.关注作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对作品展开全面解读。为了保证实际效果,首要工作便是对作者进行研究,通过把握其风格和性格特点,从而能在精神层面预期达成共识。为此,教师就需要引导,让其能充分体会诗歌的美妙。
   例如,杜甫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诗人。从其诗歌作品中可以发现,他的诗歌充满跌宕起伏,可以反映出整个国家从兴盛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因此,他的诗歌可以看作是唐朝的诗歌历史。诗歌中的每一句话都能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向大众披露社会政治,对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予以怜悯,对国家的危难而担忧。所以,通过深入研究诗歌作者,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在无形之中完成知识传递,帮助学生形成文化素养。
   2.深入朗诵
   诵读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古诗词基于自身特有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效果更佳。每一首古诗背后都渗透着特定的意境,只有依靠诵读的方式,才能做到深入感知。为此,教师就需要做到引导工作,让其细细体味,并尝试将个人情感代入其中。通过多次尝试,学生自然会在脑海中形成独有的画面,并产生情感共鸣[4]。
   例如,在读诗歌《长相思》时,学生需要将独有的婉约感体现出来;在读《己亥杂诗》时,理应展现出气势恢宏的效果;在读《绝句》时,要做到节奏轻快。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后,对古诗词的认知就会有所加深,与作者在情感层面产生碰撞,获得美的感受。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诵读方式。
   3.品析词句
   古诗词创作来之不易,每一句表达往往都要斟酌好久。正是因为渗透了作者的匠心,才造就了诗词的精炼阐述。因此,教师同样需要对学生展开引导,让其自主体会,从而逐步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例如,在分析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要将重心放在“绿”字上面,而在分析“花重锦官城”时,注意力要放在“重”字上面。通过详细分析,学生就能有效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激发潜在的兴趣。
   4.挖掘情感
   古诗词中渗透着诸多文化内涵,因此被认为是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进行诗词讲解时,除了要进行内容分析外,还要尽可能对其潜藏的情感予以探究,让学生认真体会[5]。
   例如,通过体会龚自珍的诗句,能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感。在李白《赠汪伦》的诗歌中,可以充分體会其中渗透的兄弟情感。而在郑燮的诗词中,可以体会其在困境之中坚韧的情感。对于任何古诗词,其背后的情感并不会因为历史的推移而逐步消散,在不同的时代,同样能够绽放光芒。教师通过合理引导之后,学生就能在情感层面实现共鸣,体会其中的人性美,进而实现教育的效果。
   三、结语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古诗词。每一首古诗词中,都渗透着别样的传统文化。早期教师在授课时,由于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的能力发展受限。为了转变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尝试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感受传统文化。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化素养就会提高,进而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余京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4(4):153.
   [2]刘晓梅.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3):244.
   [3]李倩.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227.
   [4]夏荣群.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8(19):46.
   [5]蔡燕辉.发现古诗词之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好日子,2019(23):1.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习作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既是一种学习体验、发现的过程,更是生命的探索、成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习作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儿童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习作情境,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燃起学生的习
期刊
课程思政是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核心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制定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统一的教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开始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分层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但实施难度也较大。初中历史教学有着特殊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对教师教学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要做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授课模式,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在此,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分层授课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部地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国际化教学与全国统一化教学基础上,更应该重视在地化教学,为社会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地方意识的专业人才.在地化教学具有促使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知识点教师反复讲解、分析学生也难以理解并掌握,这些难点问题却恰恰是教学的重点。突破重点难点不但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未曾遇见与深刻领悟过,因此难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词准确性以及文本主旨也难以透彻
重组语篇文本,化目标为问题;设计主线问题,串联单元话题,优化复习过程.同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话题复习,整合知识,拓展思维;进行话题写作,内化知识,创新运用,充分实现“以问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强化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以读促写、以读促听,这也是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小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的命脉,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所以,教师要不断优化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那么,如何结
电视综艺节目《海报里的英雄》立足经典抗战电影,以海报为突破口再现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以年轻化的审美方式解码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赋予了经典作品新的时代气息;通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中,儿童文学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因为适合小学生阅读,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文学也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并且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小学阶段儿童文学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几点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一、儿童文学的有效性   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