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实践策略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to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双语课程的开设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但随着各高校双语教学活动的展开,观念、制度、措施等不同层面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影响着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华南师范大学十年来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及时发现并分析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是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 双语教学 教学理念 管理制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0-02
  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而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是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高校双语课程的开设成为本科教学模式突破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高校课程国际化的内在要求。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母语及母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通常是英语)来讲授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相关专业国外研究信息的能力,提高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水平,充分利用全球的学术平台,吸纳各国的优秀研究成果,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然而,在双语课程开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教学方式的及时调整和教学系统的动态优化,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双语教学应有的效能。
  一、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组织间、国家间的竞争最终将取决于各自人才的竞争,更确切地说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竞争。而高校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吻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为社会提供创造财富的群体。为此,各高校不仅要高度关注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还必须建立起动态的人才培养机制,适时调整教学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的时代性特征。
  为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4号文件中就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7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而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中,对双语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实施办法、经费概算以及预期效果作了更加详尽的阐述,目的是建立起完整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二、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1年教育部4号文件发布后,一些学校即已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工作,华南师范大学是在2003年进行了首批双语课程建设的立项工作,在十年来的双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成绩斐然,但与此同时,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对这些问题的归纳和反思有助于及时改进双语教学质量,使双语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个教学项目的实施有如一个完整系统的运作,其措施的得力依赖于完善的制度保障,而制度的健全又来源于正确的理念,因此教学理念是统领教学实践的根本。在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理念的不统一往往是造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一些教师将双语课程等同于语言类课程,只关注一些关键词汇的对译,课堂教学似乎只起到翻译教材的作用,没有达到专业知识传授的目的。学生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期望,有些学生甚至希望通过双语课程扩大词汇量,从而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或其他资格考试有所帮助,因此只注重词汇的记忆,忽略了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把握,从而使双语课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在课程供求分析以及总体设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院校急于开设双语课程,教师、学生都准备不足,课程论证不够充分,影响授课效果,最后甚至不得不改回汉语授课。更为普遍的情况是课程的开设主要顾及教师的开课能力,缺乏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有些不十分必要的课程开设成双语课,而一些必要的课程反而没有涉及到。同时,由于仅顾及教师的师资状况,忽略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有的双语课程开设过早,学生在语言技能及前期的专业知识铺垫方面明显不足,不具备开课的基本条件。
  双语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也常常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管理过程的规范性需要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激励约束制度、培训制度以及评估制度等等。约束有余而激励不足往往是一些院校在双语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行动动力。同时,培训制度的不完善则影响到师资水平的持续提升,也不利于教师潜能的开发。此外,在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方面,评估标准有失针对性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许多院校并没有专门为双语课程制定相应的评估体系,从而忽略了双语课程的特殊性,使得评估结果失去客观性。除此之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采纳程度也会影响到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双语教学改进策略
  1.树立并传递正确的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引导正确的教学实践方向的前提,也是检验最终教学效果的依据。为此,学校各个相关层面应在双语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达成共识,通过学校与各院系的沟通、各院系与老师的沟通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传递课程理念,正确理解双语课程的开设目标,摒除双语教学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早可晚的误区,同时也要避免无视课程差异和师资条件、完成任务式的盲目推行双语教学的做法。同时,在双语课程的定位方面也需达成一致,不能将双语课的性质由专业课转变为语言课,违背了课程的开设宗旨。
  2.做好双语课程供求分析
  双语课程的开设应该在各院系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准确的供求分析,做好课程开设的可行性论证。首先,应认真研究课程的性质和特征,以此作为各门课是否设定为双语模式的依据。并非所有专业的所有课程都适合开设双语课程,需考虑到该课程与国外研究状况的相关程度,有些相关不大的课程如果用英语开设,可能反而难以将课程的宗旨清晰加以揭示。其次,应调查拟双语开设课程的师资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立项,避免不具备资质的教师被迫上岗影响教学质量。此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受众群体,即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开设双语专业课程之前,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建立健全双语教学管理制度
  首先,持续的激励制度是保持双语教师工作热情的动力源泉。与一般意义上专业课程的讲授相比,用双语开设专业课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难度,授课教师的工作量也会有所增加,尤其是对课程效果的不确定预期会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双语课程的扶持力度,通过有计划的、持续性的双语教学项目立项、双语教学成果奖励、双语课程浮动课酬、与职称评定挂钩等方式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教师们的艰苦付出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合理的补偿,避免仅注重初始一次性投入、缺乏持续激励的简单做法。此外,还应该为双语课程开辟不断提升的途径,鼓励教师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让教师了解教学层次提高的路径。
  其次,恰当的培训是挖掘双语教师潜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日益提高,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就对承担知识传授职责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训是实现知识更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双语课程而言,教师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还要关注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把教师“走出去”与专家“请进来”等各种培训方式结合起来,以便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再次,准确的评估是反馈教学信息的有效途径。在双语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课程性质的特殊性,设定与课程匹配的指标体系及考核项目,不能与其他专业课采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同时,为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在评估主体上可以采用多元化方式来替代单一学生主体,因为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接受程度的问题对双语课程评分较低,使得双语课与普通专业课的得分缺乏可比性。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各门课程的特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扩大课内外的信息容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专门的课程网站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辅助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可进一步查询的网络资源。同时,建立网上作业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提交课后作业或课程论文,还可以浏览到往届学生的作品。此外,设立网上学科论坛,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观点交流及信息共享。
  其次,倡导自主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快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比如一些管理类课程,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模拟、正反方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预先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展示各自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最后再由教师通过点评方式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深厚的学科素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再次,鼓励学生运用外文资料,把握学科研究动态。管理学科双语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对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培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提高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最后,还要处理好原版教材内容与讲授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普遍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的情况下,大部分双语课程选用了原版英文教材。原版教材一般信息量较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但往往在章节的安排上缺乏中国学生习惯的逻辑性和紧凑性,而且篇幅也较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驾驭整本教材,并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按照该学科应有的逻辑思路安排各章节,并标出教材上对应内容的页码,向学生明确必读页码和浏览页码,便于学生合理使用原版教材。
  无论从施教方来讲,还是从受众方来讲,双语教学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因此在双语课程的数量安排以及课堂英语讲授的比例上也应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让教学双方都能够顺利过渡到既定的课程设计状态,高质量地完成双语教学工作任务,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咏、毛小娟、韩方珍、陈炜颖.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 科学决策,2008(12):83.
  [2]李同艳.浅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及其解决对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50—51,转49页.
  [3]孟国碧.中外高校双语教育模式比较及构建[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103-110.
  [4]秦乐娱.关于高校双语教学讲课策略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1):225-226,转228.
  [5]史达.经济管理类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实现手段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2(9):124-126.
  [6]向峥嵘、周川.高校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52-253.
  作者简介:
  康宛竹,女,1967年4月出生,内蒙古海拉尔人,管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管理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管理与跨文化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交通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学科,因此选择让学生提前半年进入社会实习,利用实践所学,在校外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回校答辩的模式,该模式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论文质量,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来分析原因,并提出学校建设远程教育电子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必要性和从日常教学以及专门设置课程两方面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提高论文质量。  【关键词】论文质量 远程教育电子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日常教学 专
会议
莫来石材料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耐火度高、热震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低、高温抗蠕变性好,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及耐剥落、耐侵蚀性等,其应用极为广泛,但在几十秒内使其处于室温~160
以电熔莫来石晶体微粉和平板玻璃微粉为主要原料,按不同的比例再添加一定量的辅助原料制成混合粉末,分别在1200℃和1580℃下烧成。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来观察研究生成的产物。研究结
【摘要】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为明显的个人效益,个人的高等教育投入是能够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收益的。在个人成本方面,残疾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当。在效益方面,与高中毕业的残疾就业者相比,残疾人高等教育带来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普遍对接受大学教育有很高的主观评价。此外,残疾人高等教育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残疾人高等教育 个人效益 实证分析  
期刊
引入磨削周期的广义概念,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磨削周期的各个因素与试件表面粗糙度的关系。通过实验研究比较经济地获得工件速度、进给速度及光磨时间对表面粗糙度地影响,给出了
【摘要】本世界初,教育部明确提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非外语专业,必须开设一定比例的双语教学课程的要求。随之,全国范围内的普通高校非外语专业都先后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相继进入一个实验性阶段。尤其是设置商科的高校,财会本科专业都开设了一定比例的双语教学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各高校都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双语教学经验。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在海外学习的体会出发,认为,双语教学效果
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简述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秦皇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劣势和发展坏境及其所带来的机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