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模式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拟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孕夫妇80例,按照患者建档的先后顺序编号,奇数为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干预时间5周,在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问卷和婚姻主观感受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分别为(30.43±8.92)、 (33.48±9.92)分,低于对照组的(40.26±9.54)、(41.51±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1、6.245,P<0.01)。干预组干预后应对方式的求助因子得分(0.63±0.19)分,高于对照组的(0.51±0.21)分,自责因子、幻想因子、退避因子、合理化因子得分分别为(0.25±0.21)、(0.41±0.22)、(0.43±0.24)、(0.42±0.21)分,低于对照组的(0.38±0.22)、(0.51±0.19)、(0.55±0.23)、(0.55±0.2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8~3.668,P<0.05)。干预组干预后婚姻主观感受总分和家庭关系因子得分分别为(64.79±9.75)、(34.37±5.12)分,高于对照组的(58.09±11.42)、(29.23±4.97)分,夫妻冲突因子得分(14.78±5.33)分,低于对照组的(27.43±6.4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2、 3.463、15.234,P <0.05)。
结论运用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抑郁和焦虑情绪,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婚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