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章提出在“我快乐,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中,应创造读书环境,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指明阅读方向,提高阅读效率;运用激励机制,增强阅读动力。
关键词: 课外阅读指导 读书环境 阅读方法 阅读方向 激励机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在信息量激增的当今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经刻不容缓。语文教师要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于是,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快乐,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收获。
一、创造读书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1.以班级为阵地,营造阅读氛围。我充分利用教室墙壁的空白处张贴名人的读书名言、经典诗文等,并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布置成图书角。让学生的身心在这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耳濡目染,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量,我不仅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开家长会时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礼物,鼓励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的利用率。
2.以家长支持为后盾,拓展阅读空间。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争取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提倡有条件的家庭进行亲子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3.以教师为榜样,引领阅读方向。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自身的示范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应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课内我教会了学生精读、略读、浏览后,鼓励学生剪报、编报,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实践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快了,阅读范围广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习惯也日渐形成。
2.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以读后感的形式针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三、指明阅读方向,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推荐读物时,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益智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在课内学习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向课外扩展延伸、触类旁通。如学了《蒲公英》后,推荐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学了《哪吒闹海》后,介绍学生读《封神演义》……这样就实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2.推荐与年龄适宜的书籍。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一些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优秀作文等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小说、诗歌、名家名篇等。
3.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也被各类信息包围着。所以,课外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书本。除了书本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宽自己的阅读面。
四、运用激励机制,增强阅读动力
良好的评价方案,将有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身需要,终身受益。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 我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1.每个小组设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而且这个本子由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保管,记载,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在填写、评比中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暗自较劲,相互赶超。
2.自办班级“课外阅读报”。刊载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采稿、写稿,乐此不疲, 热情高涨,读写能力得以提高;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这样做,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逐步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组织比赛和评比。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根据学生表现,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快乐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亲近书本、享受阅读。能够享受阅读的人内心是丰富的,视野是开阔的,见解是独到的,心情是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在阅读中享受这种快乐和幸福,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让生活弥漫书香,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课外阅读指导 读书环境 阅读方法 阅读方向 激励机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在信息量激增的当今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经刻不容缓。语文教师要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于是,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快乐,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收获。
一、创造读书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1.以班级为阵地,营造阅读氛围。我充分利用教室墙壁的空白处张贴名人的读书名言、经典诗文等,并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布置成图书角。让学生的身心在这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耳濡目染,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量,我不仅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开家长会时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礼物,鼓励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的利用率。
2.以家长支持为后盾,拓展阅读空间。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争取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提倡有条件的家庭进行亲子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3.以教师为榜样,引领阅读方向。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自身的示范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应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课内我教会了学生精读、略读、浏览后,鼓励学生剪报、编报,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实践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快了,阅读范围广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习惯也日渐形成。
2.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以读后感的形式针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三、指明阅读方向,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推荐读物时,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益智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在课内学习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向课外扩展延伸、触类旁通。如学了《蒲公英》后,推荐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学了《哪吒闹海》后,介绍学生读《封神演义》……这样就实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2.推荐与年龄适宜的书籍。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一些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优秀作文等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小说、诗歌、名家名篇等。
3.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也被各类信息包围着。所以,课外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书本。除了书本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宽自己的阅读面。
四、运用激励机制,增强阅读动力
良好的评价方案,将有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身需要,终身受益。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 我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1.每个小组设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而且这个本子由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保管,记载,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在填写、评比中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暗自较劲,相互赶超。
2.自办班级“课外阅读报”。刊载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采稿、写稿,乐此不疲, 热情高涨,读写能力得以提高;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这样做,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逐步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组织比赛和评比。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根据学生表现,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快乐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亲近书本、享受阅读。能够享受阅读的人内心是丰富的,视野是开阔的,见解是独到的,心情是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在阅读中享受这种快乐和幸福,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让生活弥漫书香,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