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学应把握好“知人论世”的度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知人论世并不是简单地把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普遍的大众心理强加在作者身上,也不是把作者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某部分思想覆盖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上。这不是正确的文本分析,也不是知人论世的真正内涵。对文本的分析不应该脱离文本本身,而仅从作者自身和时代背景出发。
  【关 键 词】 知人论世;文本分析;模式;思维禁锢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文教学也正是承袭了这一理论。它像强力胶一样附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链条上,变成难以割舍的中国式思维。但是,随着文学批评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这一理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一、知人论世有其科学内涵
  知人论世的确有其科学的内涵。例如毛泽东的词大都充满着雄壮豪迈的气势,这与毛泽东本人豪放的性格和作为一名革命家高瞻远瞩的胸襟有关,与当时的革命形势也有关。因此,分析毛泽东的诗词时,我们往往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得出其诗词的中心思想。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描写了雄伟壮阔的雪景,而下阕则通过与古代历史英雄人物对比,抒发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在分析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时,我们联系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对胜利转战陕北的喜悦以及对未来革命形势的坚定信念都溢于言表。上阕的景语是作者喜悦之情的表现,而下阕古今英雄人物的对比正是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按照知人论世的方法,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很快就能得出。
  
   二、生搬硬套“知人论世”,文本分析可能牵强附会
  当知人论世落入俗套,成为生搬硬套的模式,再按照这种模式去分析文本的时候,我们的文本分析就会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了。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一篇课文,首先了解的是作者的名字,生平以及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心主旨时就联系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社会背景,为课文的主旨预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大环境,然后根据这个环境,凭着自己的主观思想推测作者在这种环境下应该有的思想,并认为它就是作者的思想。例如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我认为利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有误。传统的文本解读都认为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如果仅从文本内容上看,不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很难推测出作者在这篇散文中体现了他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之情。因为全篇散文除了开头和结尾,作者有直接的感情告白之外,其他的都是描写荷塘月夜的美景。散文主体部分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月夜,从荷花想到采莲人,再想到江南,最后作者的心情由不宁静变为思念故乡了。为什么心情不宁静,我们从散文中不得而知。根据散文的社会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一九二七年二月。这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他一面教书,一面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正值大革命失败之际,白色恐怖严酷血腥,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感到彷徨不安,敏感的作者不可能无动于衷。而《荷塘月色》就是写于这段时期。如果说,作者的心情因此苦闷,这也算合理。但如果因此也把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和自由的思想强加在作品本身,我认为有点不妥。文中并没有具体语句体现这一思想,即使作者真的不满黑暗现实,真的向往光明和自由。但是他并没在这篇散文中表现。我们根据时代背景而强将这种思想加给文本,无理由地升华了散文主旨,有点牵强。知人论世并不是简单地将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普遍的大众心理强加在作者身上,也不是把作者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某部分思想覆盖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上。这不是正确的文本分析,也不是知人论世的真正内涵。对文本的分析不应该脱离文本本身,而仅从作者自身和时代背景出发。
   三、分析文本时要把握好知人论世的度
  知人论世在现在的课文教学中已经成为一条铁模式。了解作者自身和其生活背景对理解课文的中心主旨是十分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后果不仅仅是会造成对文本意义的误读,更严重的是对我们的思维发展的禁锢。如果每逢接触一个文本,第一要务就是分析作者生平、性格以及社会背景,然后在这种预设的环境中堂而皇之地分析文本中心,得出的思想是被升华了的思想,但不一定是作者的初衷。因此,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学术研究,我们分析文本时都要把握好知人论世的度,别让它抢了文本本身的主体地位。另外,我们也要继续探索多元化的文学批评,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江. “知人论世”:语文教学的哲学错位[J]. 人民教育,2009(10).
  [2] 王英娜. 浅谈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4).
  [3] 丁文林. 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论[J]. 商场现代化,2006(06).
  [4] 王静忠. 知人论世与文本解读[J]. 中学语文,2008(18).
  
其他文献
新诗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就在于技法求新求变,勇于突破,传达出精细微妙的诗思,因此,必须把握新诗技法的新变处,才能领会诗的真谛.从文法中的主谓句切入来解读诗篇,深入到作品的
议论文的语言完全可以像记叙文的语言一样生动起来,本文介绍了巧用四字词语,增强论证的气势;引述事例诠释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妙用古典文学意象,化枯燥为生动;引用古诗文,增加议论文语
介绍水煤浆装置进行原料煤掺配石油焦的生产运行情况。通过对原料煤掺烧石油焦样品。原料性质的分析、原料煤和石油焦混合制浆试验和实际运行数据分析、成本及综合能耗估算,
<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Objective:</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tudy the HBS1L-MYB (rs4895441 a
土地契约文书是土地买卖过程中形成的土地权利关系的法律文书,是封建社会常见的经济社会行为。清至民国初期,河南地区土地交易频繁,所形成的地契文书具有一定的格式和内容,真
老子论“有”,“有”的内容总是要靠“名”来指称,但这种“名”不表达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在“有”的层面上否定“名”的固滞和分化,这一否定过程就不是一种走向非真实之途,而
新课程实施以来出现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实施新课程的措施严重不足,社会资源的参与不够,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与新课程的课程领导脱节,校长与教师的课程能力不足等,必须有针对性
【摘 要】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从命题的这一块来讲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它让很多人都觉得眼前一亮。但也不能忽略它的问题,譬如命题有些太过陈旧,好像退回到了解放前,把命题变成了主题的强加,命题太过于空泛让考生无从下手,忧与爱的关系的论述基本上大同小异很难有突破。  【关 键 词】 作文;命题;高考;江苏  一、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是艺术家。语文课堂是一座艺术的殿堂,为学生展示着语文的魅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形成与发展。曾听不少语文教师感叹:语文教学任务繁重,不如数学教学那么轻松。其实,数学有数学的轻松,语文也有语文的快乐。  一、识字乐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而很多教师认为识字教学是枯燥无味的。
【摘 要】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同时,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只要教师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力的人才。  【关 键 词】 创新能力;非智力因素;数学;素质    有些青年教师在初中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