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工作已将近15年了,在这期间我一直担任的是中学的音乐教学。通过十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了音乐课在学生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然音乐课这么重要,那么学生是如何看待音乐课的呢?曾经有一报道说过,在某个地区进行测试,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音乐,却很少有学生喜欢音乐课。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像歌星,面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的报出一长溜连音乐教师恐怕还未所为闻的歌名及某歌星所唱的歌曲。面对音乐课上老师所教唱的歌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对于这种现象,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责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怎样让学生喜欢音乐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将来的发展趋势呢?结合近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试探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
教育学中,“爱屋及乌”的现象是存在的。记得小时候我学声乐时,一开始并不是很感兴趣,后来,由于音乐老师的一言一行吸引了我,我深深喜欢上了老师,觉得她分外亲切,可以交心、可以信赖,慢慢我居然对音乐越来越感兴趣。别人问我怎么喜欢音乐的,我的回答是:因为我喜欢我的音乐老师。在教学中,我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时刻提醒自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课堂外我喜欢深入孩子们中间,同孩子们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游戏,听他们倾诉,了解他们的心态,做他们的朋友,让他们觉得老师其实靠他们很近。长期下来,他们一点儿也不畏惧我,喜欢和我交流,不但认真听讲,而且经常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使得音乐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创新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创作节奏的引导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那么,学生就能变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扎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悉掌握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温习,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习惯于让学生读节奏,满足于认识节奏。我认为,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节奏练习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如我在教《游击队歌》节奏练习时,启发学生美术课上用彩笔、颜料,画出一幅优美的图画,在音乐课上我们是否用节奏来谱写一首优美的旋律呢?用“2/4xxxx—”(可以重复使用)。问:“你能用他们写出一条节奏谱吗?试试看!”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明确节拍的含义和各音符时值之后,采取“节奏魔方”的形式,把这三种节奏进行组合,每个同学都在积极构思,有写二小节“2/4xxxx|x—||”,有写三小节“2/4 x x|xx xx|x—||”,还有写一小节的。老师指名(不同水平的学生)读自己创作的节奏谱后,学生相互讨论、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长处,再根据刚才写谱的经验,写出更好的节奏谱。然后采取自己读,分组读,集体读等形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成了创作表演。老师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你想把你写的节奏谱成一条优美的旋律吗?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想”。老师给你的是拍号、音符——2/4,do mi so la。学生在自己创作的节奏谱上填写简短曲谱,然后唱给同伴听,这种“我也行”的感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初步尝试创作成功的喜悦,既很好的掌握了节奏,也提高了创编能力。
新的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就像一座陡峭的高山,爬起来很艰难。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难度设计成一个个平缓的坡度,让学生像散步一样,轻轻松松地到达山顶。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始终遵循一条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顺势而行。具体对节奏而言,教师应该抓住人潜在的节奏意识,并加以挖掘,让学生主动地发挥出来。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节奏感,只是强弱有异。在听音乐时,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用脚打拍子;在欣赏课时,有的学生一听到欢快的音乐,就会点头、欢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人潜在的节奏感在起用。
(二)歌表演的引导
轻松、愉快、无拘无束是音乐课的一大特点,歌表演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的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1)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2)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3)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初一第六单元的“进行曲”欣赏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欣赏几首在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不同的进行曲,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进行曲所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欣赏一首进行曲,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引导他们在理解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意境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等各个组准备好后,分别在全班面前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不断地加强。一堂音乐课,如果能科学地充分地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就能做到愉快教学,避免那种呆板拘谨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創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需要很多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从平时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讨厌规规矩矩坐在课椅上,面前一张课桌,大家向黑板看齐的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他们觉得音乐课要和游戏一样快乐、有趣,甚至有些孩子问我可不可以在课堂上唱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歌。针对他们的“建议”,我试着做了一些尝试,上音乐课时撤掉课桌上课,或把他们领到操场上课,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组成小组,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每小组 可以推荐一位同学来表演课本以外的歌曲、舞蹈等,表演好的同学,我们可以把他向学校合唱队、校舞蹈队推荐。这样一来,人人要唱,人人要跳,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的孩子还为大家表演自编的相声、小品等。为了证实自己的表演才能,他们总盼望音乐课时间能长一些。每到音乐课,他们先积极的完成学习任务,余下的时间就各显神通了。
总之,只要教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注重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那么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将会变得非常轻松愉快。
(四)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质疑,都是师生之间进行教与学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情况的反馈方法,音乐课上学生提问是学生汲取新知识,感受、体味音乐的一种积极反映。而老师的提问则是在启发、诱导学生如何看待音乐的过程。面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我在上初一欣赏教学时,记得有一次欣赏“进行曲”,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进行曲都是偶数拍子?奇数拍子如何?是不是所有偶数拍子的歌曲都有进行曲的特点等问题,我在教学时,改变了以前满堂灌、回避学生问题的教学方法,而是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与鼓励。在他们提出质疑之后,我首先讲清楚什么是进行曲,强调是以步伐节奏为音乐节奏的基础,并配合队伍在行进当中演唱或演奏的。然后,再让大家思考如果给你一个奇数拍子的乐曲,如3/4拍的《小步舞曲》,你能在这种音乐的伴奏下列队正常行走吗?如果不能,想想是为什么?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得出结论:列队行走是有一定的节拍要求的,所以奇数拍子的乐曲时适合列队行走的。最后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亲身体验的机会,我让有疑问的同学拍成了一列,在3/4拍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中进行实际演练,结果可想而知。接着我又举了几首同学们熟悉的偶数拍子,担不是进行曲的歌曲,通过学生亲自演唱、体会,知道不是所有偶数拍子的歌曲都是进行曲。通过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纽约的兴趣,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同时当学生对学习提出问题时,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创新意识才不会受压抑,他们的创新欲望才会得到萌发。
三、丰富和充实课堂知识
为了使学生们适应将来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我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全方位的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多增长见识,使他们觉得原来音乐课上不只是唱歌、乐理知识,还能涉及到许多其他知识。如:在上七年级的一节欣赏课时,学生欣赏的是《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首歌曲是《长征组歌》里的第四首曲目,这里就涉及到了什么是组歌,以及《长征组歌》当时的创作背景,讲到这里我又加入了有关长征中的一些感人的故事,学生一个个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着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我真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可见,孩子们就像待长得禾苗一样,他们需要雨水的滋润,他们有能力、有愿望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发现,欣赏教学是丰富课堂知识最好的途径。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以音乐来教音乐。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欣赏过程中不仅可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还可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以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形式,更加积极地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大胆地超越自己,同时营造出一种民主的、和谐的、自由的讨论氛围,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我想,这也是一种有效地培养學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思路吧!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
教育学中,“爱屋及乌”的现象是存在的。记得小时候我学声乐时,一开始并不是很感兴趣,后来,由于音乐老师的一言一行吸引了我,我深深喜欢上了老师,觉得她分外亲切,可以交心、可以信赖,慢慢我居然对音乐越来越感兴趣。别人问我怎么喜欢音乐的,我的回答是:因为我喜欢我的音乐老师。在教学中,我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时刻提醒自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课堂外我喜欢深入孩子们中间,同孩子们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游戏,听他们倾诉,了解他们的心态,做他们的朋友,让他们觉得老师其实靠他们很近。长期下来,他们一点儿也不畏惧我,喜欢和我交流,不但认真听讲,而且经常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使得音乐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创新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创作节奏的引导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那么,学生就能变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扎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悉掌握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温习,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习惯于让学生读节奏,满足于认识节奏。我认为,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节奏练习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如我在教《游击队歌》节奏练习时,启发学生美术课上用彩笔、颜料,画出一幅优美的图画,在音乐课上我们是否用节奏来谱写一首优美的旋律呢?用“2/4xxxx—”(可以重复使用)。问:“你能用他们写出一条节奏谱吗?试试看!”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明确节拍的含义和各音符时值之后,采取“节奏魔方”的形式,把这三种节奏进行组合,每个同学都在积极构思,有写二小节“2/4xxxx|x—||”,有写三小节“2/4 x x|xx xx|x—||”,还有写一小节的。老师指名(不同水平的学生)读自己创作的节奏谱后,学生相互讨论、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长处,再根据刚才写谱的经验,写出更好的节奏谱。然后采取自己读,分组读,集体读等形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成了创作表演。老师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你想把你写的节奏谱成一条优美的旋律吗?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想”。老师给你的是拍号、音符——2/4,do mi so la。学生在自己创作的节奏谱上填写简短曲谱,然后唱给同伴听,这种“我也行”的感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初步尝试创作成功的喜悦,既很好的掌握了节奏,也提高了创编能力。
新的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就像一座陡峭的高山,爬起来很艰难。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难度设计成一个个平缓的坡度,让学生像散步一样,轻轻松松地到达山顶。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始终遵循一条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顺势而行。具体对节奏而言,教师应该抓住人潜在的节奏意识,并加以挖掘,让学生主动地发挥出来。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节奏感,只是强弱有异。在听音乐时,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用脚打拍子;在欣赏课时,有的学生一听到欢快的音乐,就会点头、欢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人潜在的节奏感在起用。
(二)歌表演的引导
轻松、愉快、无拘无束是音乐课的一大特点,歌表演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的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1)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2)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3)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初一第六单元的“进行曲”欣赏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欣赏几首在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不同的进行曲,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进行曲所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欣赏一首进行曲,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引导他们在理解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意境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等各个组准备好后,分别在全班面前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不断地加强。一堂音乐课,如果能科学地充分地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就能做到愉快教学,避免那种呆板拘谨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創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需要很多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从平时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讨厌规规矩矩坐在课椅上,面前一张课桌,大家向黑板看齐的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他们觉得音乐课要和游戏一样快乐、有趣,甚至有些孩子问我可不可以在课堂上唱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歌。针对他们的“建议”,我试着做了一些尝试,上音乐课时撤掉课桌上课,或把他们领到操场上课,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组成小组,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每小组 可以推荐一位同学来表演课本以外的歌曲、舞蹈等,表演好的同学,我们可以把他向学校合唱队、校舞蹈队推荐。这样一来,人人要唱,人人要跳,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的孩子还为大家表演自编的相声、小品等。为了证实自己的表演才能,他们总盼望音乐课时间能长一些。每到音乐课,他们先积极的完成学习任务,余下的时间就各显神通了。
总之,只要教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注重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那么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将会变得非常轻松愉快。
(四)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质疑,都是师生之间进行教与学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情况的反馈方法,音乐课上学生提问是学生汲取新知识,感受、体味音乐的一种积极反映。而老师的提问则是在启发、诱导学生如何看待音乐的过程。面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我在上初一欣赏教学时,记得有一次欣赏“进行曲”,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进行曲都是偶数拍子?奇数拍子如何?是不是所有偶数拍子的歌曲都有进行曲的特点等问题,我在教学时,改变了以前满堂灌、回避学生问题的教学方法,而是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与鼓励。在他们提出质疑之后,我首先讲清楚什么是进行曲,强调是以步伐节奏为音乐节奏的基础,并配合队伍在行进当中演唱或演奏的。然后,再让大家思考如果给你一个奇数拍子的乐曲,如3/4拍的《小步舞曲》,你能在这种音乐的伴奏下列队正常行走吗?如果不能,想想是为什么?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得出结论:列队行走是有一定的节拍要求的,所以奇数拍子的乐曲时适合列队行走的。最后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亲身体验的机会,我让有疑问的同学拍成了一列,在3/4拍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中进行实际演练,结果可想而知。接着我又举了几首同学们熟悉的偶数拍子,担不是进行曲的歌曲,通过学生亲自演唱、体会,知道不是所有偶数拍子的歌曲都是进行曲。通过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纽约的兴趣,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同时当学生对学习提出问题时,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创新意识才不会受压抑,他们的创新欲望才会得到萌发。
三、丰富和充实课堂知识
为了使学生们适应将来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我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全方位的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多增长见识,使他们觉得原来音乐课上不只是唱歌、乐理知识,还能涉及到许多其他知识。如:在上七年级的一节欣赏课时,学生欣赏的是《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首歌曲是《长征组歌》里的第四首曲目,这里就涉及到了什么是组歌,以及《长征组歌》当时的创作背景,讲到这里我又加入了有关长征中的一些感人的故事,学生一个个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着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我真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可见,孩子们就像待长得禾苗一样,他们需要雨水的滋润,他们有能力、有愿望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发现,欣赏教学是丰富课堂知识最好的途径。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以音乐来教音乐。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欣赏过程中不仅可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还可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以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形式,更加积极地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大胆地超越自己,同时营造出一种民主的、和谐的、自由的讨论氛围,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我想,这也是一种有效地培养學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