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凶险大自然中工作的勇士们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我们的科技如何发达,人类的每个个体在变化万端的自然界中所面临的危险却是不变的,面对大火、洪水、风暴、捕食的野兽、雷电的威胁,往往要靠着大自然的怜悯才能逃过。然而,对于某些岗位的工作者而言,这就是日复一日的劳作。他们无畏地工作,以保证他人的安全,或者拓展人类的知识和视野。以下就是关于他们的日常故事。
  空气爆炸的一天
  贾克琳·威托是一个气象主播,在加拿大大草原上工作,这是除了美国“龙卷风走廊”之外追踪恶劣天气的最佳地。在她攻读气象学位之时,她的一个朋友邀请她一起追踪龙卷风走廊,她欣然前往。
  2013年,贾克琳在龙卷风走廊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龙卷风。当她来到这里时已经是这次龙卷风追逐季的最后几天了。她和其他几名追逐者一起在停车场坐等,对于追逐龙卷风的工作者来说,“等待”是常见的工作内容。天气预报称这几天为“高风险日”,龙卷风也许不会形成,但一旦形成,将是巨大的。
  下午5点半,地平线上有小团积雨云形成,这是龙卷风开始生成的信号,接着它在20分钟内膨胀成18千米直径的巨型风暴。这几个风暴追逐者跳上车,朝着它急驶。几分钟后,贾克琳望向窗外,并开始拍摄眼前巨大的“雨墙”,龙卷风似乎被包裹在雨墙之内,但实际上这堵墙就是龙卷风本身,雨墙会改变形状,并被吸入旋转的风中。很快,它变成了一个高达4千米的楔状物,风速接近480千米/小时,这是名副其实的龙卷风大发威,处于风暴中的人们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气象主播要人们尽快疏散,逃离者的汽车在公路上堵成一团,贾克琳一行人也被堵在公路中间不能动弹。
  在这次龙卷风中,3名其他的风暴追逐者以身殉职。贾克琳及其同行者这次很幸运,但下次他们的命运会怎样就很难说了。尽管如此危险,贾克琳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前往风暴诞生地,追逐风暴,拍摄震撼的风暴照片。
  北极熊的午餐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冰原比预期缩小得更快,但实际上,冰原在全球变暖之前也一直在变动。丹麦博士后研究员劳拉·利维就专门研究冰原在以前的气候变动中的生长或萎缩,并将之与现在的冰原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这意味着科学家要离开温暖的家,亲身来到寒冷的冰原,搜集湖中的沉积物样本。
  劳拉和她的科研团队来到格陵兰冰原遥远的北边,这里冷到食物吃到一半就结成冰。但天气变化使寒冷的季节缩短,这意味着海冰越来越少。由于北极熊利用海冰捕捉猎物,一旦海冰减少,北极熊越来越难找到食物,它们也就更加饥饿,并且更加危险。
  几年前,劳拉和她的科学考察队乘帆船在冰原的峡湾工作时,一只北极熊游过来,从船舷的橡皮艇中偷走了许多科考队的紧急备用食物。它吃了其中的巧克力棒之后,马上又游回来想找到更多美味。
  刚开始,劳拉看到北极熊近在眼前还挺激动,但是,科学家们马上意识到,如果它真的上了帆船,那科学家就真有得“激动”了,而上船对它来说并不难。于是,他们点燃火把,吓退了北极熊。但几小时之后,它又回来企图上船,科学家们点了更多的火把,才阻止了它。第二天,北极熊坐在岸边朝着科考队默默地看着,等待着,就像等待剩菜的狗。这时,科考队决定把船开走,谁都不想让自己被饥饿的北极熊盯上。
  逃出火山灰
  1912年,美国阿拉斯加诺瓦鲁普塔火山爆发,这是20世纪火山喷发中最大的一次,数千吨火山灰涌向9000米高空,使得数百千米范围内暗无天日。由于火山位于荒无人烟的地区,火山喷发时无人伤亡,也无人见到。4年后,一位科学家考察当地时,发现山谷石头各处缝隙中升起滚滚浓烟,即火山喷发后持续冒出的火山灰,因此称之为“万烟谷”。火山灰覆盖下一派荒凉的景象居然也吸引了很多游客。1980年,这一地区被纳入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称为“卡特迈国家公园”。
  即使经过了100年,这里的火山灰仍然没有固结,甚至因为大风,火山灰会被重新扬起。凯蒂·尼古拉托是卡特迈国家公园的森林工作人员,他们接受训练进行救援,必要时也需要自救。
  某个夏天,他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进入卡特迈,先由直升机带到一个地点,再坐皮艇沿着一条长长的河流漂流而下。第一天,天气晴朗,然后,第二天晚上,70千米/小时的风将火山灰吹起,形成浓重的雾霾。河流中的水与火山灰混合在一起变成粘稠的泥浆,他们只好徒步艰难前行,一路上全身,包括脸部落满了火山灰,直到他们进入一处能够躲避的河湾。
  然而,约定在湖边接送他们的船只始终没有出现,凯蒂和同伴在此陷入困境,只靠备用的燕麦充饥。两天过去了,燕麦也慢慢吃完了,他们一直在等待船只,期待它在灰蒙蒙的湖中出现。这时,天空中传来马达声,是一个护林员同事乘直升机前来搭救。直升机在狂暴的风中降落在砾石上,将这几个狼狈不堪的同事带走。当凯蒂回想当时的情景,甚至不敢相信他们成功获救。
  空中飞钓
  扎克·贝尼曾经是美国卡特迈国家公园的服务管理员,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在他负责的区域巡视,并熟悉这一带的情况。几年前,他和两个同事一起在公园内的奈尔司纳冰川滑雪,执行巡查任务。第8天,一场风暴正要来临,他们通过卫星电话请示上司,上司告诉他们这场风暴会持续好几天。保险起见,他们没有继续前行,而是调头下山。
  但他们仍然没有逃过这场风暴,周围的云朵和雪变得越来越厚,他们就像被困在一个白色的乒乓球里,什么都看不见,这样很容易掉入冰川裂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们用绳子将自己互相拴在一起,并用9米长的绳索拴着一根滑雪杆,每前行一段路之前都把这根滑雪杆扔出去,探测前方的路况,感觉就像在空中飞钓。同时,他们依靠指南针往正确的方向前行。
  做了几百次“飞钓”之后,他们终于逃离了风暴。
  紧急疏散之夜
  奥罗维尔大坝高235米,是美国最高的水坝,是加州第二大的蓄水池。2017年1-2月,几场暴风雨在6个星期里给这个地区带来了6个月的雨量。尤其是最后一场暴风雨,杀得人们措手不及。蓄水池水位迅速上升,为了排水,必须先让水升至蓄水池顶部,这样水就可以流向泄洪道。泄洪道是只在灾难发生时才使用的紧急溢流出口。
  加州水资源部派出了约20名工程师和地质学家监测泄洪道在洪水下的侵蚀情况,迈特·默里是其中的一名土木工程師兼联络官。2月12日,其中一个监测员发布消息,称洪水已经损坏了泄洪道,他估计再过大概1小时,侵蚀就会到达阻挡蓄水池的坝体。如果坝体破损,蓄水池中9米高的水将倾泄而下,冲毁数个社区。
  这时,与监测员同在控制室的当地治安官发话了,他说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引走洪水了,而是必须紧急疏散,挽救生命。工作人员共疏散了18.8万居民,迈特一个人就带领了30个家庭所有人,还有他们的宠物。
  幸运的是,泄洪道坚持住了,侵蚀没有损坏到蓄水池。最后,这场奥罗维尔历史上最大的暴风雨灾难总算被大坝和工作人员的努力挽救了。
  着火的气象气球
  唐·麦戈尔曼是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的一名物理学家,他已经研究闪电40多年了。闪电远看美轮美奂,许多闪电即使对于唐这些闪电专家来说,也非常惊艳,有时像珍珠,有时像蛛网。但是靠近它并且研究它就非常危险。
  在暴风雨季,唐和同事们将传感器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并将气球升空,有时则直接把传感器置于风暴下方。传感器中有成像器,闪电是在结冰的颗粒互相撞击时产生的,成像器可以捕捉到颗粒大小—即1/10毫米大小的物质;另一种传感器则测量闪电发生后电击区域的方位和磁场。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将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有时传感器数据会显示出现了巨大的电力,但突然又归零,这意味着气球被击中报废了,但气象工作者们会庆幸被击中的不是他们自己。
其他文献
大人对小孩儿说话时常常并不会想太多,尤其是在表扬孩子时,总是顺口就赞美孩子说:“你好漂亮、好可爱啊!”“你真聪明!”殊不知对于不懂事的小孩儿来说,这些话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甚至是毁了他们。  曾有一位学者在教授朋友家做客时,表扬他5岁的女儿漂亮,结果被教授拉到一边说道:“你这是在害我的女儿!漂亮是我和她妈妈的基因造成的,并不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你表扬她漂亮,就会让她把漂亮当作资
期刊
高铁已经惠及了千家万户,但“超級高铁”是什么概念?超级高铁又被称为“胶囊高铁”,将犹如胶囊的列车装载在接近真空的管道中,号称理想状态下可达到接近音速的速度。这是美国“科技狂人”、特斯拉电动汽车创始人埃隆·马斯克2013年提出有可能改变未来交通格局的设想,他表示这项技术可以让乘客在30分钟内从洛杉矶到达旧金山,而仅花费飞机出行时间的一半。  然而不少人对此技术的实现表示质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超级高
期刊
在一次小世界微距摄影大赛中,昆虫作为主角给我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1.凝视  跳蛛一共有8只眼,其中这两只大眼是视力最好的。大眼中含有四对感光细胞,使跳蛛看东西时能分辨东西的距离,每一层次的图像在它们眼中会呈现出3D效果。看着这张图,仿佛能感受到来自跳蛛的凝视。  2.贴面  一对欧洲红刺蚂蟻还是蛹的时候,脸贴着脸依偎在一起。这是它们从幼虫到成虫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它们还没有坚实的身体,通体
期刊
如果不是种种阻挠,下面这些疯狂的交通工具很可能一百年前就已风靡全球。  比奇气动地铁  邮寄信件靠邮筒,邮寄人也靠邮筒?1869年,美国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伊利·比奇就萌生出了此种奇异的想法,并且力求付诸实践。一种本用来传递信件和包裹的邮寄气筒被他设计成人类传输机,像圆柱形的公共汽车车厢。这就是1870年诞生的以他名字命名的比奇气动地铁车,这也算是美国最早的地铁。  比奇气动地铁建立在纽约曼哈顿著名
期刊
2017年6月底,山西大同的郊外多了一只会发电的大熊猫,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熊猫形光伏电站。山西是我國的一个能源大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固然给这里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传统的火电也产生了不少污染隐患。为了推进环保建设和新能源的利用,一个熊猫形态的光伏发电场落地于此。  从高处俯瞰,黑色的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和白色的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相互结合,构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  大同熊猫光伏电站目前仅
期刊
有了洗衣机,人们的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林林总总算下来,人的一生还是有大约750天的时间会花在洗衣服上。可你大概想不到,仅仅是不起眼的叠衣服也要耗费生命中宝贵的375天。如果叠衣服也不用自己做了,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就多了一些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10月,日本“七个梦想家实验室”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叠衣机。这台叠衣机可以自动识别衬衫、裤子等多种衣物类型,将它们分类折叠
期刊
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在电子出版物通过网络大肆霸占市场的时代,纸质书还是以特殊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拥护者。在這些魅力中,书香是让读者感到愉悦的因素之一。书里幽幽的文化气味到底打哪来呢?  造纸过程中,材料会经过各种化学处理,以呈现不同的光泽和密度,比如氢氧化钠(提高纸浆pH值,使木浆纤维膨胀)、氧化氢(漂白纤维)以及烷基烯酮二聚体(提高纸张耐水性)。此外,新书的印刷油墨会挥发,产生气味。而装订过程中会用
期刊
美国摄影师卢卡斯·福利亚在纽约市以东的一个小农场长大,2012年,飓风“桑迪”淹没了他们的田地,刮倒了森林里最古老的树木。在新闻中,科学家将这场风暴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福利亚意识到,如果人类可以改变天气,地球表面上就再没什么人类不能改变的了。  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努力量化和理解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测量我们如何改变自然。这组题为“人之本性”的攝影作品,体现了我们如何操纵地球来消耗它
期刊
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有色金属,这种物质常被用于制作各类器皿和用具,也会被制成货币在市场流通。除此之外,铜还有一种神奇的特性——杀菌。  法国波尔多的红酒举世闻名,但是从1878年开始,那里的葡萄遭遇了细菌的毒害,枝叶凋零,产量几乎趋零。葡萄庄园的经营者尝试了各种杀菌剂,都不见效果。直到1885年,植物学家配制出了一种神奇的蓝色液体,杀菌效果奇佳,在波尔多地区广泛推广,成為了拯救这个红酒地标的法宝。这
期刊
古代人十分重视洗澡这件事。如遇重大事件或节日,人们要“沐浴更衣”,以示尊敬。《周礼》记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也就是说,招待客人,得有条件让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才算尽到了地主之谊,比较有面子。南朝梁简文帝还写过一套研究洗澡的专著——《沐浴经》。  不仅如此,古人重视濯发洗身的礼仪,重视到洗澡可以作为一个理由来放假。从汉到唐,朝廷非常看重洗澡这个问题,公职人员设有沐浴假,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