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探索其教学方法更是我们政治教师的职责。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和“灵魂”,这是教育战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和处理好的方向性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为此,在教育系统中,新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全面展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不断出现,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被不同程度的“扬弃”。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特点是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政治教学仍然是简单的说教,是“填鸭式”的灌输。正因如此,多年来,政治教学一直处于一个沉闷的氛围中,教学改革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政治课充满生气与活力。
一、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专注于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只谈能力而轻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知识的储备,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只能是体现基础知识教学的质量,而不是削弱其固有的基础性。教学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使新旧知识、关联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关系到整个教学改革的成败,学生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我塑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时政要闻、重大事件,要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理解、判断、剖析,力求做到对事件的客观认识,能切合实际地做出正确评价。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趋于综合化。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也并非由单一因素组成,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会涉及诸多方面。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如何教好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如何培养学生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综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政治学科,为史、地等学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指导性。而其他学科又用极丰富的客观规律为政治学科的学习提供多方面的佐证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既可以用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某些现象来论证政治原理,也可以用政治原理分析历史、地理中某些现实、历史事件。
三、创设情景,让政治课现实化,生活化
在政治课上,教师如果反复地讲述一些陈旧的生活事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让抽象的说教现实化,生活化。如在讲述“诚信是做人之本”时,可以引出生活中商家大甩卖的视频,让学生明白经营者弄虚作假,虚挂牌价,然后再降价大甩卖欺骗顾客的现象,点明经营者对顾客的价格欺诈,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的行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增长了生活常识,防止上当受骗。
四、时政进课堂,让政治课更有生命力
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政治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国内外的大事,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把所学的基本原理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认识结合起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目标性和现实性。这样,政治课更具有生命力。如在讲述“集体主义精神”的巨大力量时,引入温总理在视察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时,在北川中学写的“多难兴邦”的寄语就是鼓励灾区人民要有克服困难,战胜灾害的勇气。同时,要引导鼓励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中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对时政的引用不要过“滥”,点评力求准、精、透。反之会适得其反。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越来越多同行的参与,一定会迎来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学明媚的春天。
(责任编辑 袁妮)
一、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专注于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只谈能力而轻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知识的储备,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只能是体现基础知识教学的质量,而不是削弱其固有的基础性。教学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使新旧知识、关联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关系到整个教学改革的成败,学生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我塑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时政要闻、重大事件,要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理解、判断、剖析,力求做到对事件的客观认识,能切合实际地做出正确评价。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趋于综合化。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也并非由单一因素组成,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会涉及诸多方面。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如何教好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如何培养学生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综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政治学科,为史、地等学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指导性。而其他学科又用极丰富的客观规律为政治学科的学习提供多方面的佐证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既可以用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某些现象来论证政治原理,也可以用政治原理分析历史、地理中某些现实、历史事件。
三、创设情景,让政治课现实化,生活化
在政治课上,教师如果反复地讲述一些陈旧的生活事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让抽象的说教现实化,生活化。如在讲述“诚信是做人之本”时,可以引出生活中商家大甩卖的视频,让学生明白经营者弄虚作假,虚挂牌价,然后再降价大甩卖欺骗顾客的现象,点明经营者对顾客的价格欺诈,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的行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增长了生活常识,防止上当受骗。
四、时政进课堂,让政治课更有生命力
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政治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国内外的大事,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把所学的基本原理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认识结合起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目标性和现实性。这样,政治课更具有生命力。如在讲述“集体主义精神”的巨大力量时,引入温总理在视察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时,在北川中学写的“多难兴邦”的寄语就是鼓励灾区人民要有克服困难,战胜灾害的勇气。同时,要引导鼓励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中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对时政的引用不要过“滥”,点评力求准、精、透。反之会适得其反。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越来越多同行的参与,一定会迎来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学明媚的春天。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