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成本大大降低,网络自媒体及其他媒体的数量大增。这就导致在现代媒体环境下,为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媒体存在,虚假消息频出。并且由于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时期没有占据重要的宣传阵地,因此现在的新媒体环境呈现出“权力真空”的状态,大学生作为“统治阶级的后备军”其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在环境特别是媒体营造下的舆论环境的影响,只有在新媒体环境下实事求是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面对现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数量增多的现状,媒体的数量大大增多,对于同一个信息的解读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并且由于社会多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媒体的引导作用得到了相应发挥,在一些媒体信息触动下,学生容易引发一些不可预测的后果。为了减少这样的状况,必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以期让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世界有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但是面对新的媒体状况,传统的教育手段早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实际情况,只有进行创新,才是思想教育的出路。
一、传统教学技术不适应现在新媒体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教育
(一)传统课堂与现代舆论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现实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技术与意识早已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现在的学校基本舆论环境,大多掌握在一些网络媒体中,这些网络媒体通过新闻评论影响学生,同时由于学生是传统课堂教育的主体,这样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在课堂上产生思想争锋,而对于现代的大学舆论来说,传统课堂思想教学能够影响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很多大学生已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丧失信心与兴趣,完全是为了学分而学习,这样就会导致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不平衡性严重加剧,体现传统课堂对于现代舆论环境的不适应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影响作用与变化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学生在这样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里基本有一定的思想,一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与其理解的有冲突,其由于逆反心理很可能进行深入查证,并且由于本课教师多为公共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本就不如专业课教师的地位高,再加上大部分大学生的求知欲与质疑性强,很容易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次思想的交锋,这种思想的交锋是长期的、反复拉锯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过于重视课堂教育以至于它对于学生的影响时间是短暂的,但是由于现在网络信息的影响具有长时效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就是进行枯燥的理论性记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教学困难。虽然现在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定的现代信息手段,但是它们一直是传统技术的补充,根本就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促进新媒体形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
虽然不能抛弃课堂教学,但是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达到一方面提高课堂教育的吸引力,降低逃课率,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媒体网络占领宣传阵地的目的。
(一)创新课堂基本面联系及创造课堂新引力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现实心理创造课堂新引力。首先,教师要设计教学的基本课件,根据现实状况设计,并且力求扩大课堂练习的基本面,实现“面大体深”,并在此过程中,因材施教,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查,在进行合理教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活动,尤其要用大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进行教学,特别是利用大学生思维思辨性强、引导性强的特点,采用举办辩论会和定期播放纪录片等方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党团组织和基本的学生组织与理论性社团,利用这些组织的组织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影响能力与基本面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基本型的组织结构教字网络与相应的教学引力网。
(二)网络大数据下的精神引导法
现代的网络大数据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相应的网络大数据下,简单片面的控制是不可能的,物理性力量的强制作用在其中起的效能更是微乎其微,我想可以从思想入手,采取一种网络大数据下的精神引导法。
所谓网络大数据下的精神引导法,就是利用现在的网络大数据并在其中进行有意筛选,通过心理暗示、数据轰炸的手段,引导被教育者的精神与教育者的精神保持一致的一种方法。具体就是,教育者要进行自我网络的建设,就是利用网络现在交互性强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网络宣传阵地,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关于党建和基本政策的宣传,并利用媒体交互的广泛性进行广泛的跨区域的交流,并且可以通过相互的交流提升教学与理论水平,并有利于增强高校教育的亲和力[1],实现整体提高。并通过此建立一个交流网络,在网络化时代有一席之地。这样的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2]。教育者还要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校园社交网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成为学生利益的捍卫者,借此提升与学生利益的共同度,并由此使思想教师变成一个个影响点,进而形成一个影响面,最后建立一个立体的影响模型。在一个个影响模型下,校园内不是没有争论而是在主流思想下争论,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提高主流思想的吸引能力,最后达到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取向。
三、结语
本文面对现在复杂的媒体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冲击,主张一方面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足,另一方面身体力行进行创新,通过教师实际的现身说法坚定学生的信念,并且要根据客观条件,利用新媒体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拓展覆盖的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张永汀.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面对现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数量增多的现状,媒体的数量大大增多,对于同一个信息的解读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并且由于社会多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媒体的引导作用得到了相应发挥,在一些媒体信息触动下,学生容易引发一些不可预测的后果。为了减少这样的状况,必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以期让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世界有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但是面对新的媒体状况,传统的教育手段早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实际情况,只有进行创新,才是思想教育的出路。
一、传统教学技术不适应现在新媒体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教育
(一)传统课堂与现代舆论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现实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技术与意识早已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现在的学校基本舆论环境,大多掌握在一些网络媒体中,这些网络媒体通过新闻评论影响学生,同时由于学生是传统课堂教育的主体,这样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在课堂上产生思想争锋,而对于现代的大学舆论来说,传统课堂思想教学能够影响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很多大学生已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丧失信心与兴趣,完全是为了学分而学习,这样就会导致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不平衡性严重加剧,体现传统课堂对于现代舆论环境的不适应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影响作用与变化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学生在这样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里基本有一定的思想,一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与其理解的有冲突,其由于逆反心理很可能进行深入查证,并且由于本课教师多为公共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本就不如专业课教师的地位高,再加上大部分大学生的求知欲与质疑性强,很容易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次思想的交锋,这种思想的交锋是长期的、反复拉锯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过于重视课堂教育以至于它对于学生的影响时间是短暂的,但是由于现在网络信息的影响具有长时效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就是进行枯燥的理论性记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教学困难。虽然现在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定的现代信息手段,但是它们一直是传统技术的补充,根本就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促进新媒体形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
虽然不能抛弃课堂教学,但是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达到一方面提高课堂教育的吸引力,降低逃课率,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媒体网络占领宣传阵地的目的。
(一)创新课堂基本面联系及创造课堂新引力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现实心理创造课堂新引力。首先,教师要设计教学的基本课件,根据现实状况设计,并且力求扩大课堂练习的基本面,实现“面大体深”,并在此过程中,因材施教,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查,在进行合理教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活动,尤其要用大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进行教学,特别是利用大学生思维思辨性强、引导性强的特点,采用举办辩论会和定期播放纪录片等方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党团组织和基本的学生组织与理论性社团,利用这些组织的组织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影响能力与基本面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基本型的组织结构教字网络与相应的教学引力网。
(二)网络大数据下的精神引导法
现代的网络大数据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相应的网络大数据下,简单片面的控制是不可能的,物理性力量的强制作用在其中起的效能更是微乎其微,我想可以从思想入手,采取一种网络大数据下的精神引导法。
所谓网络大数据下的精神引导法,就是利用现在的网络大数据并在其中进行有意筛选,通过心理暗示、数据轰炸的手段,引导被教育者的精神与教育者的精神保持一致的一种方法。具体就是,教育者要进行自我网络的建设,就是利用网络现在交互性强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网络宣传阵地,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关于党建和基本政策的宣传,并利用媒体交互的广泛性进行广泛的跨区域的交流,并且可以通过相互的交流提升教学与理论水平,并有利于增强高校教育的亲和力[1],实现整体提高。并通过此建立一个交流网络,在网络化时代有一席之地。这样的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2]。教育者还要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校园社交网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成为学生利益的捍卫者,借此提升与学生利益的共同度,并由此使思想教师变成一个个影响点,进而形成一个影响面,最后建立一个立体的影响模型。在一个个影响模型下,校园内不是没有争论而是在主流思想下争论,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提高主流思想的吸引能力,最后达到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取向。
三、结语
本文面对现在复杂的媒体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冲击,主张一方面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足,另一方面身体力行进行创新,通过教师实际的现身说法坚定学生的信念,并且要根据客观条件,利用新媒体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拓展覆盖的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张永汀.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