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渗透核心素养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后常听很多学生说:“其实我很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本和历史课。”经与学生沟通,我发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差,是因为学生在自我选择阅读历史书时,会根据自己的興趣爱好、书本的生动程度等加以挑选,而历史课本只能根据课标要求编订,文字也因历史学的学科特点而严谨书写。因此在学生看来,历史课本枯燥无味,没有趣味,也就更谈不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课堂中的问题真正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将老师设计好的内容实施下去,才能够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课的课标要求为: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1]但在新高考的要求下,如何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如何引起学生兴趣,如何将历史核心素养渗透课堂,都是老师们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对此,我在《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课中,做了大胆的尝试。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自主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既然要引起学生兴趣,首先就要知道学生对这一课的兴趣点在哪里。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课本,然后自行提出对这一课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调查,同学们还真的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典型的问题如下:
  ①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政策?除了“一边倒”,当时是否还有别的选择?
  ②“一边倒”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总方针”是否矛盾?
  ③“一边倒”政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④建国一周年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是哪17个?
  ⑤为什么在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⑥为什么是与印度、缅甸等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⑦什么是“求同存异”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关系?
  ⑧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现在还适用吗?为什么?
  ……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我发现学生感兴趣的点恰好和整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相吻合。于是我结合课标要求,以学生的问题为引子进行教学设计。由此我将本课设计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新中国外交总方针的制定
  二、1949-1953年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三、1953年底-1956年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某一教学环节有价值,都先出示学生的问题。这样整个课堂看似老师在设计,其实是学生思路的体现。
  上课时,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示,同学们的兴趣明显被调动起来。因为是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都很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于是在史料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再也不是以往那种闷不吭声的状态,而是积极阅读分析,纷纷举手踊跃回答。平时枯燥的史料解读,就在学生们积极踊跃的气氛中迎刃而解。这一环节就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求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渗透了史料证实、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预习课本的过程中,班级里几个有绘画天赋的同学,居然将课本的一些知识点用漫画的形式画了出来,经过筛选,选定了其中一位同学对于三大政策的漫画。如下:
  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将这个小漫画首先展示出来。然后让绘制漫画的学生对其进行解读:以典型动物来代表不同国家,熊猫为中国,棕熊为苏联,狮子、公鸡和老鹰分别代表英法美三国,图中相配的文字明确表明了三大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听到这里,其他同学恍然大悟,纷纷拍手称赞。对于学生解读不准确的地方,再由老师进行补充和解释。三大政策就这样轻松解读完毕。我相信学生们对于这个知识点,肯定会记得很牢了。
  这个环节,充分给予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展示舞台,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理解历史事物内涵与本质的能力,达到了从调动发挥学生特长、进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来渗透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目的。
  三、寻找能够引发思考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求证历史的兴趣
  课前就有很多同学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哪些国家与新中国建交很感兴趣,于是在备课中,我将此作为引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通过外交部网站上的数据资料,我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其他国家与我国建交的年份进行了整理。
  在数据整理中,我发现1951年只有1个巴基斯坦(5.21)与新中国建交,1952年0个,1953年也是0个,但从1954年开始,建交国家又开始慢慢增加: 1954年1个——挪威(10.5),1955年3个——南斯拉夫(1.2)、阿富汗(1.20)、尼泊尔(8.1),1956年3个——叙利亚(8.1)、也门(9.24)、埃及(5.30)。[2]根据这些数据变化,我又出示了一段材料:
  “一边倒”时,虽然我们也说愿同一切国家建立正常关系,但在实践中却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区别对待。一方面,我们将同一阵营的国家作为天然盟友,在建国后极短时间内很快建交;另一方面,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则不抱多大希望。比如,对美国等国家,我们就一再宣称晚建交比早建交好。对它们很少主动地去做一些必要的争取工作。
  ——陈理《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
  并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深入的思考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一边倒”政策。通过这些材料和对建交国家的分析,学生们就能够直观地看到这一政策为新中国外交带来的利和弊。不仅引导了学生全方面看待历史的史学方法,还点出了新中国初期以意识形态进行外交的做法,为之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埋下伏笔。
  这些数据的变化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问题。但不论哪个现行版本的历史教材,对这一问题基本都没有涉及,因此也成为了老师在上课时容易忽略的问题。既然现在学生问出来了,我就将此作为契机,提供了两段精选的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在这一年,全国性的经济规划开始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5]
  通过材料,学生们不仅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台背景有了了解,也明白了为何这一政策首先是与印度缅甸等邻国倡导的。学生们对于建国初期领导人的大智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钦佩,在无形中渗透了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
  四、引进鲜活的历史细节,创设激发历史兴趣的新情境
  历史细节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老照片、历史短片等。历史细节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利用历史细节可以多维度地创设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在教学中,我运用大量历史老照片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领导人在外交中不卑不亢、自信的身影。特别是在讲授万隆会议时,插入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虽然此次事件跟课标的要求无关,但随着图片的出示,学生们明显从已经略显沉闷的状态立刻恢复活力,重新聚精会神地听课了。这一则小故事,不仅重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从侧面使学生们了解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艰难,从内心里加深了对新中国初期外交家的钦佩之情。
  对于万隆会议中“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我截取了一段真实的视频资料,但只截取到一些国家的代表对中国代表团提出的质疑。看到这里,学生们已经按捺不住,小声地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大部分学生都对这些国家代表的言论嗤之以鼻,而这时,我及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这时周总理怒斥这些国家的代表,整个会议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学生们瞬间安静,可能也在反思自己刚才的冲动言论。很快,学生们就反应过来,纷纷从国家的高度思考这一问题,站在外交家的身份上认真思考,最终理解了周总理过人的外交智慧。这些细节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历史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从历史人物入手、探索真实历史的兴趣,更在无形中加强了家国情怀的培养。
  综上所述,通过四个方面的尝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课标要求和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在适当的环节设置几个高潮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环环相扣中既完成了课标要求,也在无形中渗透了新高考形势下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年,第3页。
  [2]中華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2193_674977/,浏览日期2018年9月6日。
  [3]陈理:《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试析建国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党的文献》1998年第6期。
  [4](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82页。
  [5]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其他文献
2010年高考全国共有17篇完形填空题。这17篇完形填空的短文,就文体来说,13篇是记叙文,3篇说明文,1篇应用文(书信),显然以记叙文为主。就题材所涉及的话题来说,按考试说明中所列24个话题来划分,大致有“个人情况”“人际关系”“日常活动”“文学艺术”等十个话题。  下面我们依据2010年广东高考的要求和广东高考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将各篇完形填空题进行了改编,并按话题进行了分类解析。建议同学们每
在城市街头巷尾,样式各异的三轮、四轮老年代步车随处可见,逆行、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行驶等问题,直接影响交通安全。  生产无标准、上路无牌照、驾驶无驾照,从生产到上路,多个环节都存在違规现象。大量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持续非法生产,加之庞大使用群体购买,个别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程度上默许,导致老年代步车治理陷入艰难境地。  但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代步车确有一定市场,恐非一概禁止能够解决。有专家认为,源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规划提出,在京津冀地区建设“四纵四横一环”格局的城际交通网络。同时,《规划》还提出,要在京津冀地区统一机动车注册登记、通行政策、机动车排放标准、油品标准及监管、老旧车辆提前报废及黄标车限行等政策。  此外,按照规划,京津冀区域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城;主要城市之间实现交通“一卡通”;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
历史复习繁琐枯燥,怎样让学生既收获知识,又学得轻松,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一、笑语欢声促高效的课堂氛围  成功的课堂应该有笑声。《中庸》语云,好学近乎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不仅主张乐学,而且也实践了其乐学教育思想。[1]课堂中的笑声,是师生关系融洽、默契的外在体现,也是教育智慧的升华。教者,效也,上所施,下所效。师生相伴而行,学生对老师,亲其师,效其行,听其言,信
虞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人民日报社对口帮扶单位。  在脱贫攻坚中,虞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贫困村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制订148个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争取国开行资金2.3亿元,加强贫困村交通、卫生、饮水、用电、网络、改厕等九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同时,确立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种植、养殖等主导产业,让产业发展和环境建设同步推进。2015—2016年全縣有40个贫困村在退出的同时达到了《河
5月20日,中国银联宣布成为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EMVCo)成员,旨在顺应全球支付行业向芯片卡迁移的趋势,共同推动全球芯片卡标准的开发和实施。  银联加入EMVCo的谈判长达两年。与银联加紧布局境外IC卡受理环境相伴的还有银联的国际化步伐。目前,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银联商务公司布放POS逾736万台,改造率达到98%。  近日,北京同仁堂接连曝出
疫情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让“小眼镜”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  何伟,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连任3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10余年,提出100多份提案。今年,他的提案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  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他谈道,我国儿童青少年近
“中国梦”和“两个百年目标”的提出,是我国将民生改善上升到顶层目标设计中并加以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民生思想,立足中国道路的开辟,科学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计和价值取向,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南。  一、坚持民生改善目标与中国梦内涵的统一  中国梦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
“一些本来专业性突出的大学,升级成综合大学后,专业设置重复,与社会需求脱节,丧失了原来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然而,近年来中国各级学校普遍存在着盲目扩张、热衷升级的现象,职业技术教育空间被挤压,并由此带来学费飞涨、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机会不平等,人才培养层
自2004年广东省率先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已五年整。2009年的高考是新课改以来的第三年,也是广东省高考独立命题的第四年。纵观近三年地理试卷及教师反馈信息,我们惊喜地发现,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正逐步走向成熟,已被广大师生接受、认可甚至喜爱。如2009年,试题基础性强而又不失灵活,能力立意而又不刁钻,知识迁移而又不死板,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对比分析近三年高考试题,详细评析如下。    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