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生活圈规划中的形态研究——关于适老性生活圈、高步行友好性生活圈范围的讨论

来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整理并分析了目前生活圈理念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实践情况,对生活圈的形状进行了研究。然后从范围的角度对两类生活圈的形态进行了研究:适老性社区生活圈和高步行友好性生活圈。针对生活圈的形状及两类社区生活圈的范围,本文提出以下四个观点:一、我国当前实践中生活圈的形状会对生活圈的运转产生负面影响;二、真实生活圈的形状一般近似为一个对角线与道路重合的四边形;三、当前社区生活圈的范围标准在适老性和促进步行活动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四、针对适老性生活圈,建议以700 m作为范围标准;针对高步行友好性生活圈,建议
其他文献
生态都市主义旨在通过融合景观都市主义和城市生态学的思想,对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并将自然过程作为城市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原则进行具体阐释的基础上,结合英国亨伯河口潮间带生产性景观规划实践,从生态体系的动态平衡、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景观应用、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等方面介绍了生态都市主义设计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该设计方法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开展了城市风貌导则的编制工作,对城市建筑风貌进行系统的引导和管控,以加强对建筑设计的管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文章对《西宁市城市建筑风貌导则(试行)》进行深入分析,对城市建筑风貌的引导体系和实施应用进行系统化总结,提出规划应重视风貌管控要素作为管理工具的指导作用、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作用等建议,以更好地指导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建设。
期刊
在城市设计变革语境下,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与创新需求。文章重点对近年来开展的上海市静安区、江苏省启东市新城区、河北省雄安新区雄东片区3个城市设计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新形势下总体城市设计的思路,以共享实践经验、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城乡建设领域还有很多方面与绿色发展不相适应。作为一门历史悠久而与时俱进的学科,建筑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受到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制约,同时也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和应用。因而,建筑与科学技术是兼容并包、共生共存的。
期刊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步入"质""量"并行的发展轨道,以存量空间为主体、以人文关怀为特色的规划实践活动逐渐成为行业热点。在此背景下,城市设计也不再仅仅作为系统规划的补充性内容,而是应以法定规划的前置支撑有力地指引城市开发与建设活动。政府及市场层面对新形势下的城市设计有着更高的期待,从而使得城市设计工作逐步从狭义的空间设计走向空间与功能的耦合设计。文章尝试以功能组织为切入点,探索城市空间设计和塑造的方法
期刊
浙江省在2019年首次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未来社区理念,并公布了全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名单。文章以未来社区的场景系统为切入点,解读其"一心、三化、九场景"的内涵,并以首批试点之一的温州市富春社区为例,梳理、总结了其在未来社区实践中的规划策略,如选择适宜的空间布局模式、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模式、采用低碳可持续技术、合理布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等,探讨符合未来社区理念的规划建设思路
期刊
未来社区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标,围绕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展开建设。立体绿化既是未来社区生态化的重要一环,也是未来建筑场景的核心内容。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未来社区实施立体绿化的意义,进而从气候条件、多元需求、运维成本、管理机制4个层面分析浙江省未来社区规划中实施立体绿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未来社区规划实践,构建包括空间体系、技术体系、运维体系和政
期刊
乡村人居环境涉及范围广、问题多样复杂,其建设的优劣程度对于我国人居环境总体布局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在理论、技术和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窘境。文章梳理了乡村人居环境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特征、问题、任务与发展趋势,并以西南地区为例,探索其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模式,从规划建设理念、技术方法体系、保障机制与发展模式4个
期刊
上海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一个以精细化、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城市化中后期阶段。如何在新的发展条件下进行城市滨水地区的更新与提升,充分发挥河道水系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体现"人民城市"的发展理念,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上海徐汇区为例,结合全区"蓝色网络"系统规划与更新行动实践,围绕多专业、全要素的技术手段,精细化、实用化的成果表达,可协同、可衔接的工作路径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
期刊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户外体力活动的首选场所,可有效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实现"未病先治"的健康理念。研究从体力活动服务供需平衡的视角,以多源数据空间可视化方法,对深圳市三区的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布局的评估和优化。首先,基于自主研发的移动端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获取体力活动VGI数据,并将其空间可视化形成为服务供给压力分级图。其次,基于高德地图开放平台获取POI数据,并将其空间可视化形成为服务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