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l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烈士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从文化、空间、种植形式等方面对其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管理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未来的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雨花台烈士陵园
  中图分类号:TU98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07)02008705
  
  烈士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既属于公墓,又不同于公墓,其精神功能高于它的实际使用功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在此牺牲的英烈而兴建的,是我国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建设,现已成为集纪念、教育、游憩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不仅有一组雄伟壮丽的烈士纪念建筑群,其植物配置也是恰到好处,在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纪念氛围的同时,也给前来参观及祭奠的人们带来视觉的、精神的情绪变化,每年吸引了二百多万群众前来祭扫和游览观光。
  
  一、区位及植被概况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中部,南京城市南北轴线的南端节点,中华门外约1km处。按照风景区的总体规划,雨花台景区包括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陵园以自然山林为依托,因地制宜布局各景点主题,其绿化率、郁闭度均较高。据统计,陵园内现有乔、灌木共有285种30余万株,草坪、地被10多万平米。①良好的设计加上多年的精心养护,陵园绿化布局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体系,比较充分地显示出在生态和文化方面的效应,为社会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南京市一块颇具特色的绿地。
  
  二、植物配置特色
  
  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的植物经过多年的培育管理,现已形成自己的景观特色,园内常年绿树成荫,大量种植松柏等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植物,营造了庄重、肃穆的纪念氛围;同时,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加上人工的合理布置,陵园内的植物现已形成特色鲜明的连续有序的动态植物景观。
  (一)突出以纪念为主的文化特点,寓意于景
  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纪念先烈,教育后人。对于“纪念”这样一个重大题材,植物配置也要牢牢把握住环境主体与人之间的关系,围绕纪念性建筑营造一定的场所精神,寓意于景,寻求环境与人的交流。因为植物本身也是有生命的,人们在利用植物进行造景的过程中,会根据特定的环境,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的生理和外形特征,通过拟人、寓意等艺术手法,使许多植物成为高尚品质和高洁情操的象征,即用植物的语言来创造一定的意境,由此来加深参观者对特定环境的了解与感悟。如松柏因其苍老刚劲、蟠虬古拙的形态和不怕严寒、四季常绿的生物学特性,比拟人的坚贞不屈及万古长青的意志和精神。雨花台烈士陵园内常用的松柏类植物有柏树、龙柏、雪松、蜀桧、黑松、马尾松、五针松、罗汉松、冷杉、池杉、圆柏、五针松等。[1]另外,桂花香气四溢,喻示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烈士们的业绩流芳百世;栽植含笑表达人们祝愿先烈们含笑九泉;杜鹃象征先烈们大无畏牺牲精神,等等。在雨花台烈士陵园有相当多这类植物,使纪念这一中心主题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表现出植物时序特色与形态特征
  色彩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联想,植物绚丽变幻的色彩为各种景观的营造增添了迷人的魅力,春花、夏荫、秋实、冬杆,一年四季不停变换着的生动表情,如人的生命一样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心理和视觉感受。就纪念性景观而言,最为适宜的色系为白色系、黄色系和蓝色系。因为白色象征着纯洁,黄色象征着高贵,蓝色象征着幽静和永恒。雨花台烈士陵园开白花的植物主要有白玉兰、广玉兰、樱花、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等;开紫花的植物主要有紫藤、麦冬、二月兰等,开蓝色花的植物主要是一些草花植物,如三色堇、矮牵牛等;开黄花的植物主要有金桂、蜡梅、云南黄馨、萱草、金钟及应时花卉孔雀草、万寿菊、金盏菊等。秋季叶色变为黄色的植物主要有鹅掌楸、麻栎、银杏、乌桕等。当然,现代纪念性景观为了烘托某种特殊的氛围,也会用一些更为鲜艳的色彩,如红色。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红色系主要是由一些秋季叶子会变为红色的色叶树种来体现,这类植物主要有红枫、三角枫、五角枫、枫香、鸡爪槭等,当然还有一些开红花的花灌木及一些应时花卉,如海棠、映山红、杜鹃、一串红、鸡冠花等。
  植物千变万化的形态对于景观及氛围的营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植物形态概括起来主要有垂直向上型、水平展开型和不规则型三种类型。垂直向上型(包括圆柱形、笔形、尖塔形、圆锥形)的植物突出了空间的垂直面,强调了群体和空间的垂直感和高度感,易营造严肃、静谧、庄严的气氛,雨花台烈士陵园内这类植物主要有雪松、龙柏、池杉、圆柏等;水平展开型(如匍匐形)的植物使环境具有安静、平和、舒展的气氛,在空间上可以增加景观的宽广度,使植物产生外延的动势,并引导视线前进,雨花台烈士陵园内这类植物主要是由大叶黄杨、珊瑚树等组合成的绿篱;不规则型(如圆形、卵圆形、拱形、垂枝形等)的植物使环境具有柔和平静的格调,在纪念性景观中可用来表达哀悼和悲痛之意,雨花台烈士陵园内这类植物主要有女贞球、海桐球、凤尾兰、金钟、云南黄馨、梅花、垂柳等。
  
  三、植物空间的营造
  
  诺伯格•舒尔兹(NorbergSchulz)认为,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是由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和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纪念性景观由于把人与纪念性场所联系在一起,所以景观与人的联系比景观本身显得更为重要。[2]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要素之一,它既能独立构成空间,又能与其他构成要素一起共同构成空间,起到限定空间、丰富空间、点缀空间等作用。
  (一)植物空间构成的类型
  由植物材料形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3]植物空间如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空间的形态可以划分为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覆盖空间、完全封闭空间和垂直空间[4];按空间的序列或构成手法则可以分为引导空间、过渡空间和中心空间。
  (二)雨花台烈士陵园植物空间结构评析
  美国建筑师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他的著作《城市意象》中将城市意象中的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在烈士陵园等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中,植物本身可以作为主景构成标志、节点或区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这几大要素的配景或辅助部分,帮助形成结构更为清晰、层次更为分明的环境纪念意象。[5]
  1.道路——植物景观纪念意象的引导性
  道路是进入纪念性景观空间的通道,也是景观空间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人们正是在道路上行走的同时观察着纪念性景观,从而体会和感悟着纪念性景观带给人们的纪念情感,所以,道路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其他纪念性元素也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中心纪念区域,笔直的园路应用较多,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在道路两旁整齐种植单行或双行的树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统一、有序的空间序列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到一种庄严和神圣的环境中来,并径直走向纪念目的地。而在非纪念区域内,自然的道路则应用较多,给人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道路两侧的植物配置在种植形式、植物种类、色彩等方面都更加丰富,离开了纪念区那种严肃的氛围,游人会在一种愉悦、安全的气氛中走向目的地。
  2.边界——植物景观纪念意象的界定性
  纪念性景观中的边界既指纪念性景观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又指纪念性景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如草坪与道路之间用简洁的低矮灌木球来分隔,形成一种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的作用,又给人一种无限的亲近感,形成一种虚空的边界意象,这种方式在同一区域内的空间分隔中较为常用。而用成排密实且整齐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时,具有明显的分隔性,能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使人们在一种有序的空间中进行参观、游览。在划分纪念区与非纪念区的空间时常采用这种方式。
  3.标志——植物景观纪念意象的象征性
  标志是代表一定区域特征并被人们所牢记的定向参照物。在纪念性景观中,纪念碑、雕塑、一座具有历史记忆的构筑物、一棵或几棵历史悠久的大树都可以成为其中的标志物,并成为区域的核心景观。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经南京市园林局挂牌的古树名木就达50棵。尽管由于纪念碑、烈士群雕像等已成为整个陵园景观的标志物而使古树的纪念意义有所弱化,但陵园内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古树以其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仍然是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节点——植物景观纪念意象的通畅性
  节点的重要特征就是人流相对集中。在纪念性景观中,包括景观出入口、道路起终点、区域与道路的交叉点、区域与区域的交叉点等都是景观节点区域。
  由于节点往往是人群驻留的地方,所以植物配置不宜分散复杂,宜简洁,视野通畅。如景观的入口是划分内外、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人流汇集,信息丰富,植物配置也要利于疏导人流,引导视线,从而建立一种简洁、顺畅的入口意象。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北门入口广场东西两侧整齐有序地种植了两行龙柏,用一种简洁的布置方式将人们带入到一种庄严的氛围中来。南门广场相对于北门广场范围要广一些,但因不在中心纪念区,所以植物种类上都是选择姿态优美、观赏性强的景观树种,给人明朗、兴奋的入口意象。
  5.区域——植物景观纪念意象的功能性
  区域在园林中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占有一定范围的空间。在纪念性景观中,区域则主要是指纪念碑、纪念塔、纪念广场等所在空间,当然还包括草坪区、停车场等空间。尽管区域的类型很多,但都要根据功能的需要来创造与之对应的、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意象。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所在的陵园主峰广场上,选择了一些低矮的灌木来进行布置,既很好地突出了纪念碑的高大、雄伟,同时又为人们在纪念时留有一定的空间。而在雨花石展览馆西侧的休闲广场上,植物种类大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而且是观赏性强的植物,植物的配置也显得安静、祥和,使人们在心灵上体会到一种回归自然、宁静安逸的状态,从而使身心都得到很好的放松。
  
  四、植物的平面布置形式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中,除了用植物不同的形态和色彩来创造一定的景观外,还应用不同的平面布置形式,并与一定的环境相结合,来营造不同的景观氛围。
  (一)规则式配置
  规则式的植物种植形式能营造出一种庄严、宁静的氛围,在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中应用较多,体现了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其类型可分为对植和行植。对植是指由树种相同、大小相近的乔灌木配置于中轴线两侧。如在雨花台陵园北门通往烈士雕塑群的道路两旁整齐地种植了两列龙柏,利用龙柏特有的窄圆柱形树冠延绵而成两道绿墙,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与陵园外热闹的气氛相区别,引导瞻仰者融入到陵园神圣的氛围中来。同时,在龙柏的侧面布置了一条以应时花卉为主的花带,以示烈士精神万古长青,后继事业繁荣昌盛,克服了龙柏的单调,起到了很好的丰富景观的作用。而行植与对植的区别在于行植的植物数量更多,且成行种植,一般在道路两侧、大型建筑物前应用较多。
  (二)自然式配置
  自然式配置是指植物的种植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形式(相对于规则式配置而言),可以是同种类的植物,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植物,采用孤植、丛植、群植和林植等种植方式,其目的是模拟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种间关系的前提下,既很好地表现出植物的个体美,又能很好地发挥植物的群体美。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中,除中心纪念区外,其他功能区由于占地面积多,能构成陵园的底色。绿化主要采用自然式配置,或是自然式与规则式混合,但以自然式配置为主。如在活动区内设疏林草地,地形自然,曲径通幽,乔、灌、草、花相结合,或孤植或丛植,季相变化丰富。春有白玉兰,夏有紫薇,秋有桂花,冬有蜡梅。人们在瞻仰之余,能在树阴下休憩,漫步其中,犹如回到大自然中,心情舒畅,精神也得到了放松。
  (三)应时花卉的配置
  在纪念性景观中,一些艳丽多彩的应时花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关于花卉色彩的搭配,一般在景观的节点、灰色建筑物周围或广场上,可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这样可以突出重点,更好地发挥其艺术效果;在园路的两侧或是供游人休息的区域,可采用淡色系的花卉,以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雨花台所选用的应时花卉主要有一串红、三色堇、矮牵牛、雏菊、万寿菊、金盏菊、鸡冠花、瓜叶菊等。
  
  五、植物景观建设与管理调控措施
  
  通过调查、评价分析可以看出,雨花台烈士陵园植物景观建设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未来还需要在保护好现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结合景点要求精心设计重点景观,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规律,通过保护、培育、更新、抚育、改造等措施,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植物景观,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考虑:
  (一)适当增加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比例
  由于陵园内的常绿树种偏多,使植物季相景观还不够丰富,建议在遵循植被演替规律和保护现有植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比例,丰富园内植被的季相景观,形成春夏秋冬交相辉映的动态植物景观空间。
  (二)加大对野生地被花灌木的利用
  陵园内种类较多的野生花灌木有的已形成一定的片状景观,如二月兰、映山红、满山红、羊踯躅等,有的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应加大对这些野生地被植物的应用,大面积种植于园内,既能丰富空间层次,又能使景观色彩更加丰富多变。
  (三)丰富水生植物种类
  分布于园内大小不等的水面是陵园整体景观的点,尽管陵园内的水域面积不少,但水生植物却相对较少,应引入一些水生植物种类,如水葱、芦苇、菖蒲、鸢尾、千屈菜等;同时还要加强对水域沿岸的绿化,疏密有致,强化岸线的丰富度,营造一种岸线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多彩、自然清新的亲水景观,可选用的植物有池杉、垂柳、墨西哥落羽杉等。
  (四)加大对生态密林区的林相改造
  位于陵园南部的生态密林区,林木生长凌乱、参差不齐,林内卫生状况也较差,使人们无法进入。不仅生态效益较差,更无景观效果而言,所以在美景度评价中得分最低。应加强该处的林相改造,使之成为层次感强、季相变化明显、景观优美的风景林,人们可以漫步其中,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使该处风景成为陵园内的又一大特色景观。
  (五)加大对古树名木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挖掘
  陵园内经园林局挂牌的古树达50棵,由于纪念碑等纪念建筑和名胜古迹的存在,古树的文化价值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古树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加大对其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挖掘,使古树名木同样成为陵园内的特色景观。
  (六)适当调整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
  一方面,对建筑周围的绿篱进行改造,这些绿篱在软化建筑基部硬质面、引导行人路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色彩和种植形式方面缺少变化,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可逐步用杜鹃、红花檵木等花灌木来代替现有蜀桧、侧柏等绿篱,同时在种植形式上变化多样;另一方面,对由水泥、石块等硬质材料构成的墙体(尤其是在非纪念区域的建筑)进行垂直绿化,使植物在美化建筑景观的同时发挥良好的生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小慧.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区植物景观配置赏析[J].中国园林,1999(5):44-47.
  [2]丁奇.纪念性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3:21.
  [3]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等.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36-138.
  [4]李端杰.植物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J].规划师,2002,18(5):83-86.
  [5]车生泉,郑丽蓉.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园林,2004(5):22-23.
  (责任编辑 古东)
  
  Disposition of Plants in Memorial Landscape
  
  ——A Case Study of the Yuhuatai Martyr Memorial Park in Nanjing
  LU Jianguo, MENG Guozho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Abstract: As a memorial landscape, a martyr memorial park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s with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in commemoration, education and tourism.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Yuhuatai Martyr Memorial Park in Nanj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position of plant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i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memorial landscap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emorial landscape; disposition of plant; the Yuhuatai Martyr Memorial Park
其他文献
摘要:“没有文化的城市是空洞的,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风景区作为城市自然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徐州云龙山风景区为例,在分析城市文化与城市风景区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从城市风景区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及哲学审美等方面,研究探讨城市风景区建设中文化特色挖掘、彰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研究,不仅为
期刊
摘 要:“发展是天然合理的”、“能够做的就是应当做的”是西方现代发展观的两个基本信念,它造成了现代发展的价值危机和伦理危机。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决定了现代发展观具有反生态性质。抽象的人道价值观是对生存的遗忘,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一种生存论的价值观的支撑。  关键词:发展的合理性;现代发展观的反自然性质;新人道主义价值观 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生活方式建设要求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节制、和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念,将生态观念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对精神超越的追求、节俭惜福、慈悲利生的生活观念,以及戒杀护生、素食的生活实践,对于生态生活方式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生活方式
期刊
摘要:虽然影响技术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单从自然观与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上看,自然现形态决定技术发展状态,技术发展的良性状态取决于自然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反过来,技术发展状态也影响自然观的演变和发展。从历史上几种自然观形态中能够发现二者内在的联系。在自然观发展过程中也能看到古今的积极对话和中西的努力互补,自然观体现为一种历史性的辩证回归。  关键词:自然观;技术发展;人与自然关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以陕西西安楼观台道教宫观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构成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寻精神空间的设计手法,并通过对道教官观园林景观的研究,阐述了道教美学思想在其景观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道家美学思想;道教宫观园林景观;楼观台道教园林  中图分类号:G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6(2009)03—0066—06  老子曾经以“有”和“无”来区分空间的概念,体
期刊
摘 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重要功能之一,其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培养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效应,能强化大学生培养人文意识、人文素质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7)02010603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
期刊
摘 要:从萨林斯在《文化与实践理性》中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话可以看出,萨林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文化的和自然的两个环节,历史唯物主义代表着后一个环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化,这个环节限制了其担当宏大文化理论或历史哲学之责从更广泛的理论背景看,萨林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二重解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长期存在着的对“实践”的二重解读并行不悖,而他以人类学实践例证了那些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具有基础意义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必须认识到,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同时,也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极为艰巨。本文从具体分析云南九大淡水湖泊的污染与治理进程入手,揭示了我国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探索化解矛盾的对策与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而重要的政治现象。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L区的实地调研,描述了当地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渠道、内容与行动策略,概括了参与渠道自主性不高、目标层次低、参与组织性不强、参与机会不均等等问题,最后从社会权利均衡的视野出发,提出了建构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体制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权利均衡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如何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新境界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研究和分析,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渊源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本来就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解,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由于这些思想长期以来成为被遮蔽的视域,致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全面、不完整。科学发展观克服了以往发展观的片面性,全面完整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