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作业机器人扩展AI教育新边界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ch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子(深圳)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创推出“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这款“人工智能+教育”产品,专门针对1~3年级孩子“作业辅导”这一普遍的“家庭教育痛点”而设计,助力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家长解放和老师工作强度降低。
  不同于现有市面上的教育APP、在线课程和教育机器人,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而不是无论孩子知识点掌握与否,都要被动地接受同步课程视频录播。“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聚焦解决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写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国内首家针对“写作业”场景而专门设计的,是为解决“家庭教育痛点”而生。
  “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针对“写作业”场景,從孩子、家长、老师三个维度入手,解决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求助或者求助无方的问题;解决家长时间、精力、能力有限,不能很好辅导孩子做作业的问题;解决老师每天批改作业重复劳动,以及无法兼顾每个孩子,不能因材施教的问题。
  “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集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是墨子公司最新创新典范之作,融合7大功能模块,找到直击“家庭教育痛点”的理想解决方案。
  作业管理:很多老师借助班级微信群布置家庭作业,家长稍有耽搁,孩子作业进度就会受影响。“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的作业管理功能完美解决这一问题,老师或家长通过移动端布置作业,墨子机器人设备端自动同步,即使爸爸妈妈在上班,孩子也可以随时知道作业内容,并提醒小朋友做作业,该功能将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一步到位,做作业再也不用等家长查通知,同时家长根据意愿还可以跟踪流程每一步。
  作业辅导:孩子只要把书本放置在机器人面前合适的位置,就能“指哪学哪”,手指就是点读笔,哪里不会点哪里,只需手指一点,机器人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显示语文生字的释义,数学算式的批改以及英语的发音翻译等等,让学习更加高效。此外,孩子还可以利用机器人对作业进行答案自校验、作业批改、评分和提交,同步给老师使用移动端,让老师不再重复劳动,节约时间和精力。
  课堂同步:“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内置了难题一键搜索、百科语音问答、语文生词听写等功能,具备先进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够模拟真实场景,准确理解用户行为,代替家长为孩子答疑解惑,成为孩子的课后“小老师”。尤其是语文生词听写功能,生词内容与课本同步,模拟家长和孩子来完成整个听写过程。同步书法,更让孩子学习生字的同时,规范书写笔顺,运笔练字,相当于把书法课堂搬回家。
  课本朗读:“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基于先进的AI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精选3万+中英文绘本,符合儿童思考逻辑,同时配备教材识别功能,纯正中英文发音,教授孩子正确读音,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享受优质的中英文学习体验,即使家长不在身边,也能独立预习功课。
  作息规划:“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能够引导家长和孩子科学规划作息,合理安排孩子学习时间,让家长和孩子都充分的意识到,在该学习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提高效率,学习和活动休息两不误。还能够根据AI数据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学情报告,帮助孩子改善不足,提升学习质量。
  坐姿提醒:对于小孩子来说,坐姿甚至比学习更重要,特有的坐姿提醒功能,代替家长提醒孩子修正不良体态,让孩子远离近视驼背,让家长不用再为孩子坐姿操心。
  家长管控:“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能够把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进步趋势、坐姿行为等数据实时同步到手机移动端,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并给出相应的专家建议,让老师和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老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孩子成绩,同时产品在设计中又给予孩子足够的独立自主权及人格尊严。
  此外,“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作为面向1~3年级小朋友的产品,设计小巧而精致、界面简约而灵动。白色的外壳和流畅的线条让它倍有亲和力。8寸多点触控屏幕配备偏大字体和外光电传感器,既可以实现精准操作,又能很好保护孩子视力,大屏幕不伤眼;蓝色、粉色两种色系海洋风格选择,可以满足男孩子、女孩子不同的审美需求。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必将成为小朋友专属的第一台作业机器人。
  “AI赋能学习,教育智领未来”。“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的诞生虽然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步,它将以强大的技术力量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塑造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建立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作业墨子来辅导,我和妈妈没烦恼”,这是墨子人对墨子(Mozi)作业机器人产品信守的承诺,也是全体墨子人为之共同努力和服务的方向。

  “哇!这个机器人还会跟人说话。”“你看,那个小蜘蛛机器人好可爱。”……9月12日,阳泉日报小记者怀着期待与兴奋的心情,来到意启创机器人编程中心,“亲密接触”机器人,在玩乐中领略科技的魅力。意启创机器人编程中心是一家基于计算思维和工程素养的创新能力的教育机构,以培养青少年具备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素养为使命,致力于发掘阳泉市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精神。
  贺海摄
其他文献
9月16日,经中国内燃机国家检测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际权威内燃机检测机构德国TüV南德意志集團认证通过,由潍柴集团研发的热效率达到50.26%的柴油发动机揭开面纱。  该发动机实现了技术上的五大突破——协同燃烧技术、协调设计技术、排气能量分配技术、分区润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了高效燃烧、低传热、高可靠性、低摩擦损耗、低污染物排放、智能控制等一系列行业难题。
期刊
日前,讯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天津中心正式揭牌。  据了解,讯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天津中心将打造集智能语音、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助力天津人工智能产业全面培育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场景创新及落地,全力支撑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試验区建设。
期刊
为保护环境,矿山需要建煤棚。以往,人工测绘难度大、用时长,但有了高精度的无人机后,1个人只需花一下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近日,时空智能无人机这一新技术被运用到了大同市矿山测绘中。刚刚入驻市经开区上海漕河泾(大同)国际创新创业园的山西科赛梦扬人工智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将利用更有价值的数据,助力大同智慧城市建设。  无人机测绘提高作业效率的背后,离不开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定位和千寻位置高精度时空服务支持
期刊
近日,《自然》旗下《通讯—生物》在线发布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赵书红团队创建的国际上首个猪整合组学知识库ISwine。该知识库创建了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多组学信息的候选基因評分推荐系统,打通了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的显著标记到候选基因推荐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该策略可拓展应用到其他物种,为多组学信息在遗传和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党建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刘家嶂森林康养基地  三道川中心林场隶属于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属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始建于1962年,2009年分设成三道川和龙兴两个林场,2017年又合二为一,变更为三道川中心林场。林场辖区面积321300亩,国有经营面积308540亩,共有四个管护站与一个中心管护站,分别为温家庄管护站、王家社管护站、海岸管护站、下庄管护站及龙兴中心管护站,场部驻文水县开
期刊
2014年,国家科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如今,6年时间过去了,“率先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如何?  9月16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就“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有关情况作具体介绍,并答记者问。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分了“两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第二步,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
期刊
9月5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周家寨小学百余名学生到凉都国学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凉小漫VR科普教育体验馆,用3D眼镜体验了关于地震逃生安全知识以及火箭发射、宇宙空间、自然等场景,大家对科技的进步惊叹不已。  学生第一次接触VR,学校负责人介绍:“以后会多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丰富山村校园生活,增长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新兴科技的認识,对于提升教育方式有很好的作用。”
期刊
近日,朔州市应县“河疃村赵氏家族奖学基金会”对2020年考入本科大学的9位优秀学子颁发了励志奖牌。2017年“河疃村赵氏宗亲奖学基金会”成立,4年來,“河疃村赵氏宗亲奖学基金会”对49位优秀学子颁发励志奖牌,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0人,本科生35人。赵氏家族励志奖牌,纯银制作,直径7厘米,厚3.2毫米,重132克。
期刊
四季度以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云冈矿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严格貫彻落实集团系列安全会议要求,在构建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抓细管,切实抓好、抓实各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过硬的基础性工作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升级。   这个矿通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大整治、大提升,促进全员转作风、强管理、严考核,着力解决具体工作中各种不到位不规范等问题,彻底消除松懈麻痹、管理滑坡等不良倾向和
期刊
“站得高、看得远”,浩瀚宇宙中的气象卫星宛如地球家园守望者,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天气和环境变化;从1970年开启气象卫星研制任务,到如今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跨越50年长河,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风云三号A星首幅彩色合成图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从1970年开启气象卫星研制任务至今,已成功发射17颗,7颗在轨运行,为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为什么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