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如其他猎头那么悲观,王桂生只谨慎地踩准自己的节奏。
『很多困难就是纸老虎,你若担心失败,看到的便是虎;你若渴望成功,看到的不过是张纸罢了。』
2005年,IT老兵王桂生毅然舍弃13年的行业经验,半路“出家”,在朋友狐疑的眼光中变身猎头。多次职场“出逃”的经历,让他对职业的选择与事业的成功别有心得。
1992年王桂生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国营企业中软总公司做工程师,参与开发当时热门的财务软件。“那时我的身体里就像装上了一个小马达,常常编程序到深夜。”回忆20年前的自己,王桂生说,“在和客户的交谈中我时常因和客户有相同的想法而感到兴奋,和做工程师相比,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这种交流的过程。”
直到有一次,王桂生的热血被一位来自IBM的销售代表彻底点燃,“我想要在更大的平台上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在IBM崭露头角后,王桂生接到了来自惠普的橄榄枝。王桂生在任仕达的晋升好比坐火箭,而征服集团总部26位高层面试官的秘诀就是:不畏惧,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以前,没有社交网络的时候,猎头顾问主要通过陌生电话和候选人的积累等各种渠道,让客户感觉到猎头有独特的诀窍可以找到候选人。”社交网络在给猎头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整个行业产生冲击。有过亢奋,也有过迷茫,王桂生见证了中国猎头行业的黄金年代,也正跟随着市场步入低增长期。
没有如其他猎头那么悲观,王桂生只谨慎地踩准自己的节奏。“一件事情如果还没做,就不要预先设前提,既然选择做,就要放开胆子。很多困难就是纸老虎,你若担心失败,看到的便是虎;你若渴望成功,看到的不过是张纸罢了。”王桂生说,猎头行业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关键还在于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和候选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双方的“最佳匹配”。
努力做到“最佳匹配”
记者:做“猎头”,沟通恐怕是最重要的工作技巧了?
王桂生:我们有几百个猎头顾问具体负责每个客户委托的订单,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说有时,我们接到某个客户的委托,找到候选人,他也愿意去,但他的家人不同意,我们还需要做他家人的工作。请他太太吃饭,一起沟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别的情况,客户委托我们找一个职位,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其实客户不需要设这个职位,这时我们就和客户解释,只需要把现有的职位和资源调换,不需要从外面招人。对我们来讲,尽管少了一个生意机会,但由于我们是站在客户立场看问题,我们赢得了客户长期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尊重。
记者:在业内留给你印象最深的猎头案例有哪些?
王桂生:像美国很多著名公司的CEO寻访,以惠普为例,每次找CEO,都是通过猎头来操作。惠普在过去10年内三四任的CEO,从猎头的每个订单的结果来讲是很成功的,但我觉得没有做到最佳匹配。就是什么样的CEO是符合惠普这么大的一个跨国公司长期发展的。所以他们的任期都非常短,有些只有一两年,根本原因,我觉得客户和候选人之间没有做到最佳匹配。
记者:怎么才能做到最佳匹配?
王桂生:人的价值体现在为社会创造各种价值,而企业或工作岗位是人才体现自身价值和创造力的主要平台,唯有实现“最佳匹配”,才能让个人全身心地发挥出最大潜能。任仕达的创始人有个最佳匹配的理念,一是胜任的资格、能力;二是报酬;三是个人发展目标和三五年以后公司的发展目标要一致;四是个人和公司之间的文化价值观要接近;五是人缘,要合得来,有时候候选人很能干,各方面都合适,但就是跟直接上司合不来,一交谈就崩了。或者说不能长期合作。所以猎头一定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五个方面都要匹配,才是最佳匹配。
“我一直是在公司内部画格子”
记者:这几年猎头行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王桂生:以前,人们以为“猎头”是很奢侈的服务,高不可攀。现在,大家越来越确认,各行有各行的专业,猎头本身也是一个专业。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猎头”行业。目前在中国有一万家以上的猎头公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时,猎头公司把人才推来推去,搞得市场有点乱,导致大家对猎头行业毁誉参半。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行业,对人才市场化的配置,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你怎么看猎头之间互相挖人的现象?
王桂生:这很正常。因为市场发展很快,大家都缺人才,猎头行业本身也缺人才。其实,人才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挖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人才不是说把他挖起来挪到一个地方,而是吸引,不管是从发展机会、薪酬待遇甚至物理环境等方面,是一种吸引和保留的概念。所以各公司包括猎头公司都应该不断增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
记者:你在任仕达的快速升职,出乎自己的意料?
王桂生:刚到任仕达三个月,突然被要求去一趟荷兰总部,我以为这是一次去总部的学习机会,却没有预料到这将是一场多达26轮的轰炸式面谈。他们都是总部里各个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包括董事长和副总裁。谈话的内容从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和管理的思路,到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甚至包括欧洲不同国家的宗教派系起源和优缺点。这种高强度的面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和他们是第一次见面,完全无法预测谈话的内容,但我坚持我的原则:不去迎合,有一说一。他们问我的问题,我很坦诚地回答他们,中间有些观点和他们的不同,我便解释自己这样看的原因。还没有下返程的飞机,一封升职任命通知邮件已经从总部发送到中国。
记者:对职业经理人的身份,作为一个过来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王桂生:别人都觉得职业经理人只是爬格子,按照公司的要求把事做对, 而我一直是在公司内部画格子, 即和公司一起专注于做对的事。
『很多困难就是纸老虎,你若担心失败,看到的便是虎;你若渴望成功,看到的不过是张纸罢了。』
2005年,IT老兵王桂生毅然舍弃13年的行业经验,半路“出家”,在朋友狐疑的眼光中变身猎头。多次职场“出逃”的经历,让他对职业的选择与事业的成功别有心得。
1992年王桂生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国营企业中软总公司做工程师,参与开发当时热门的财务软件。“那时我的身体里就像装上了一个小马达,常常编程序到深夜。”回忆20年前的自己,王桂生说,“在和客户的交谈中我时常因和客户有相同的想法而感到兴奋,和做工程师相比,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这种交流的过程。”
直到有一次,王桂生的热血被一位来自IBM的销售代表彻底点燃,“我想要在更大的平台上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在IBM崭露头角后,王桂生接到了来自惠普的橄榄枝。王桂生在任仕达的晋升好比坐火箭,而征服集团总部26位高层面试官的秘诀就是:不畏惧,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以前,没有社交网络的时候,猎头顾问主要通过陌生电话和候选人的积累等各种渠道,让客户感觉到猎头有独特的诀窍可以找到候选人。”社交网络在给猎头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整个行业产生冲击。有过亢奋,也有过迷茫,王桂生见证了中国猎头行业的黄金年代,也正跟随着市场步入低增长期。
没有如其他猎头那么悲观,王桂生只谨慎地踩准自己的节奏。“一件事情如果还没做,就不要预先设前提,既然选择做,就要放开胆子。很多困难就是纸老虎,你若担心失败,看到的便是虎;你若渴望成功,看到的不过是张纸罢了。”王桂生说,猎头行业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关键还在于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和候选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双方的“最佳匹配”。
努力做到“最佳匹配”
记者:做“猎头”,沟通恐怕是最重要的工作技巧了?
王桂生:我们有几百个猎头顾问具体负责每个客户委托的订单,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说有时,我们接到某个客户的委托,找到候选人,他也愿意去,但他的家人不同意,我们还需要做他家人的工作。请他太太吃饭,一起沟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别的情况,客户委托我们找一个职位,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其实客户不需要设这个职位,这时我们就和客户解释,只需要把现有的职位和资源调换,不需要从外面招人。对我们来讲,尽管少了一个生意机会,但由于我们是站在客户立场看问题,我们赢得了客户长期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尊重。
记者:在业内留给你印象最深的猎头案例有哪些?
王桂生:像美国很多著名公司的CEO寻访,以惠普为例,每次找CEO,都是通过猎头来操作。惠普在过去10年内三四任的CEO,从猎头的每个订单的结果来讲是很成功的,但我觉得没有做到最佳匹配。就是什么样的CEO是符合惠普这么大的一个跨国公司长期发展的。所以他们的任期都非常短,有些只有一两年,根本原因,我觉得客户和候选人之间没有做到最佳匹配。
记者:怎么才能做到最佳匹配?
王桂生:人的价值体现在为社会创造各种价值,而企业或工作岗位是人才体现自身价值和创造力的主要平台,唯有实现“最佳匹配”,才能让个人全身心地发挥出最大潜能。任仕达的创始人有个最佳匹配的理念,一是胜任的资格、能力;二是报酬;三是个人发展目标和三五年以后公司的发展目标要一致;四是个人和公司之间的文化价值观要接近;五是人缘,要合得来,有时候候选人很能干,各方面都合适,但就是跟直接上司合不来,一交谈就崩了。或者说不能长期合作。所以猎头一定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五个方面都要匹配,才是最佳匹配。
“我一直是在公司内部画格子”
记者:这几年猎头行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王桂生:以前,人们以为“猎头”是很奢侈的服务,高不可攀。现在,大家越来越确认,各行有各行的专业,猎头本身也是一个专业。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猎头”行业。目前在中国有一万家以上的猎头公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时,猎头公司把人才推来推去,搞得市场有点乱,导致大家对猎头行业毁誉参半。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行业,对人才市场化的配置,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你怎么看猎头之间互相挖人的现象?
王桂生:这很正常。因为市场发展很快,大家都缺人才,猎头行业本身也缺人才。其实,人才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挖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人才不是说把他挖起来挪到一个地方,而是吸引,不管是从发展机会、薪酬待遇甚至物理环境等方面,是一种吸引和保留的概念。所以各公司包括猎头公司都应该不断增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
记者:你在任仕达的快速升职,出乎自己的意料?
王桂生:刚到任仕达三个月,突然被要求去一趟荷兰总部,我以为这是一次去总部的学习机会,却没有预料到这将是一场多达26轮的轰炸式面谈。他们都是总部里各个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包括董事长和副总裁。谈话的内容从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和管理的思路,到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甚至包括欧洲不同国家的宗教派系起源和优缺点。这种高强度的面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和他们是第一次见面,完全无法预测谈话的内容,但我坚持我的原则:不去迎合,有一说一。他们问我的问题,我很坦诚地回答他们,中间有些观点和他们的不同,我便解释自己这样看的原因。还没有下返程的飞机,一封升职任命通知邮件已经从总部发送到中国。
记者:对职业经理人的身份,作为一个过来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王桂生:别人都觉得职业经理人只是爬格子,按照公司的要求把事做对, 而我一直是在公司内部画格子, 即和公司一起专注于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