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153-02
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中心话题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喜欢和接受。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以下是如何做好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小组的建立和管理
如何建立、管理好一个小组是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基础,也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分组
一是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时按照总分从高到低,S行分组,6人一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二是动态分组 ,每次月考过后,结合成绩对座位进行调整重新分组,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二)管理
一是加强对组长的指导。班级的学习小组组长是班级成绩1-9名的学生,鼓励他们组织、调动、调控好本组成员。二是精选合作内容。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至少提前半天分配任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
(三)奖惩
一是每天对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次数作出详细记录。二是运用校信通等途径,把表现好的学生通报嘉奖发给每个家长,并对家长表示感谢。三是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制度,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及操作要点
一是明确学习目标。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二是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以待以他人合作解决。三是碰撞激发。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有利于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四是交流内化。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际讨论,可增强学生集体竞争意识。五是反思回顾。进行总结性回顾,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才能胜任分层教学工作,成功转变“后进生”,我觉得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素养。
一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开始时不能对他们有过高要求,要宽容、耐心。问题的难度要适当,不可急于求成;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们,以培养他们的信心。
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与引导。
三是精心選择习题进行以点带面的剖析。关注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认真琢磨后的典型的例题去解析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只有具备了奉献和牺牲精神,才能获取学生的尊敬和拥戴。
五是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总之,在学生的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要有耐心,要讲策略、讲方法,要积极投身到教研活动中,精心准备,以德服人。
三、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有效途径
我认为影响合作学习质量低效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 影响因素
一是合作主体方面的因素。二是合作主导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调控合作学习进程、有效评价合作学习情况。 三是合作学习的技术方面因素。
(二)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1.科学组合、分工明确。
2.教师应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4.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
总之,《新课标》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课堂结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个体间存在的经验经历、悟性技巧、思维方式、质疑能力、智慧表现等差异,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碰撞、沟通、争议,达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的目的。归根结底来讲,虽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最根本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者简介:
丁玉德,男,1973年6月出生,日照市岚山人。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初级中学任教。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中心话题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喜欢和接受。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以下是如何做好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小组的建立和管理
如何建立、管理好一个小组是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基础,也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分组
一是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时按照总分从高到低,S行分组,6人一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二是动态分组 ,每次月考过后,结合成绩对座位进行调整重新分组,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二)管理
一是加强对组长的指导。班级的学习小组组长是班级成绩1-9名的学生,鼓励他们组织、调动、调控好本组成员。二是精选合作内容。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至少提前半天分配任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
(三)奖惩
一是每天对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次数作出详细记录。二是运用校信通等途径,把表现好的学生通报嘉奖发给每个家长,并对家长表示感谢。三是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制度,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及操作要点
一是明确学习目标。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二是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以待以他人合作解决。三是碰撞激发。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有利于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四是交流内化。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际讨论,可增强学生集体竞争意识。五是反思回顾。进行总结性回顾,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才能胜任分层教学工作,成功转变“后进生”,我觉得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素养。
一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开始时不能对他们有过高要求,要宽容、耐心。问题的难度要适当,不可急于求成;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们,以培养他们的信心。
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与引导。
三是精心選择习题进行以点带面的剖析。关注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认真琢磨后的典型的例题去解析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只有具备了奉献和牺牲精神,才能获取学生的尊敬和拥戴。
五是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总之,在学生的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要有耐心,要讲策略、讲方法,要积极投身到教研活动中,精心准备,以德服人。
三、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有效途径
我认为影响合作学习质量低效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 影响因素
一是合作主体方面的因素。二是合作主导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调控合作学习进程、有效评价合作学习情况。 三是合作学习的技术方面因素。
(二)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1.科学组合、分工明确。
2.教师应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4.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
总之,《新课标》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课堂结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个体间存在的经验经历、悟性技巧、思维方式、质疑能力、智慧表现等差异,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碰撞、沟通、争议,达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的目的。归根结底来讲,虽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最根本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者简介:
丁玉德,男,1973年6月出生,日照市岚山人。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初级中学任教。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