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各方合力 创建共同家园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52552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成员共同生活中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共同分享,获得道德成长,就形成共处、和处、乐处的班级共同体。班级共同体体现了成员之间的平等与自主、理解与尊重和对道德伦理及共同愿景的追求,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对话、相互认同、相互理解达成自我价值及班级共同愿景的实现。
  1.发挥集体自身的作用,使共同体焕发无穷生命力
  在班级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彼此关心与关爱,班级更具有向心力与凝聚力,更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也为每个成员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为每个成员学会关心提供一个融洽的空间。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学校四至六年级师生齐聚新校区操场,开运动会。男子五十米跑步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班运动健将小贾冲在第一个,像一支离弦的箭冲向终点。在离终点还差三四米时,意外发生了,他不慎摔倒,右手骨折,需住院治疗。
  孩子的伤势牵动着我的心,也牵动着全班同学的心。第二天回到班级,我利用晨会把小贾的情况向同学们转达:赛前,小贾在家就立下誓言,要为班级争夺第一,不料发生了意外。但在初步的治疗过程中,小贾以顽强的意志忍住疼痛,没掉一滴眼泪,连为他主治的医生都佩服他的坚强。听了这一番话,同学们感动极了。该怎样向受伤的伙伴传递大家对他的关切之情呢?在班长的组织下,大家开始商量起来:
  “我们去医院看看他吧!”
  “医院里一下子去不了很多人,只能派代表去。”
  “我们不能去,但可以把声音录下来放给他听。”
  “我有复读机,可以录音!”
  “我们还可以写一张祝福卡,把我们的祝福带给他。”
  ……
  最后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选派5位同学组成代表团,由老师带领去医院探望受伤的小贾。
  下午,我们师生代表6人带着对受伤同伴的祝福和鼓励,带着由全班同学和老师联合签名的祝福心意卡,带着大家从学校图书馆为他精心挑选的书,带着用班费购买的水果,来到病房。
  “小贾,我是魏来,听顾老师说,你这次受伤,忍受了巨大的疼痛却没掉一滴眼泪,我很佩服你,祝你早日康复!”
  “小贾,我是胡婧涵,相信你一定会实现你的诺言:你是最坚强的!”
  “小贾,你好好养伤,你落下的功课,回来后我们会帮助你补上,你不用担心。”
  ……
  病房里,小贾听着从复读机里传出的同学们熟悉的声音,看着由大家签了名字的爱心祝福卡,感受着来自学校、同伴、老师的关心,听着代表团为他献上的歌,这个坚强的孩子眼眶红了,但随即他又开心地笑了。病房里,洋溢着伙伴们的笑声、歌声、祝福声……
  一个月后,小贾回到了班级,同学们纷纷向他伸出帮助之手,有的帮他打饭,有的为他整理书包,有的在学习上帮助他,有的在生活上关心他。在随后的一次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他慷慨地捐出了100元压岁钱,他说:“在我遇到困难时,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要用我的行动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这个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抓住教育契机,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班级学生群体在这过程中产生共同的愿景,经历共同的感受,从而产生共同的归属感,让孩子们的德性得到成长,孩子们共同对话,共同出力,整个班集体的集体情感得到了统一和谐发展。
  2.挖掘家庭教育的潜力,保证共同体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班级共同体的建立使学生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构建班级共同体,不是要求学生在发展上达到完全一致,也不鼓励学生在智力方面开展竞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善学生间的关系,完善学生的人格。在班级中,常常会遇到令教师头疼的孩子,这些孩子或调皮捣蛋,或欺负弱小,或学习懒惰,他们的行为举止在集体中非常突出,教师也常会被此类学生牵制过多的精力,有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在他们身上花了80%的精力,但效果却并不明显。这些孩子往往会成为班级共同体中的不和谐音。在我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小赵,这个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三天两头与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斤斤计较、爱欺负弱小,每次一发生情况,除了对他进行教育,我还与他母亲进行沟通。他母亲当面应承好好教育,但并不真正配合,总是收效不大。他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很听话,可只要老师不在,又故伎重演。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小赵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由母亲一手把孩子带大,正是母亲的娇惯与纵容,养成了孩子与人交往中自私的性格。我必须争取来自家庭的力量共同教育孩子,营造家校教育共同体。一个周六,我把赵父请到学校,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与他分析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从此,赵父经常会主动与老师联系,孩子真切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家庭共同的教育力量,逐渐学会了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了克制自己,孩子的精神面貌有了彻底的改变。他在转变中逐渐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整个集体的舆论氛围也越来越积极向上了。
  3.利用学科教学使共同体产生心灵火花的碰撞,达成共同的愿景
  教学活动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道德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不但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而且应将教学视作班级共同体建设的成长点,为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我积极培养有效的学习集体,即学习共同体,以达到营造合作创新的学习文化之目的。在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中通过组织大量有效的共同学习活动,拓展教学中人际互动的空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鼓励创新与实践的新型学习文化。比如,在教学《小露珠》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2~5自然段,然后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自然段读一读,读完后小组交流,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大家喜欢小露珠的。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互帮互学,团结一致,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探求,研读过程充满和谐,充满激情。在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课堂上,个人的目标和群体的目标是一致的,个人学习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共同体中其他成员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个人的努力有助于其他人目标的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智慧碰撞,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认知更加完善、合理,产生1 1〉2的效果。
  班级道德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它帮助班级成员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作为班主任,我们更有责任凝聚各方合力,为孩子们营造共同的家园,更多地要求学生过一种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促进学生在班级教育中不断夯实道德基础,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育人先育德。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德育管理上,力求方向上不走弯路、时间上不留空当、空间上不留死角,走出一条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特色化的德育之路,一直是如今学校追求的目标。下面,以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来谈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困惑与展望。  一、德育工作在探索中前行  多年来,我校针对德育工作要求高,落实难的现实,大胆探索,提出了“抓学习达成共识、抓队伍形成合
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趋向和行为意志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近年来,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速成鸡肉到明胶鱼翅……无一不诉说着现代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在校园里,不守信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从小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是小学品德新课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理念的新课题。为此,我校创新德育工作思
同志们:  根据教育部领导和办公厅的要求,今天我们召开这个视频调度会。2012年11月,教育部印发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准备工作。2013年3月底,教育部在贵阳召开现场会,对学籍系统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7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把学籍系统作为重要内容,王定华司长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袁贵仁部长专门提出了工
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在教育管理、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获得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长实名制推荐资质,成为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一大批知名高校的生源基地。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十年位居商丘市首位,有60余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香港几所大学录取,本科上线率达到86%:学生市级以上的学科竞赛成绩优秀率、获奖率、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等,均在河南省同类
电影讲述人生百态,看不同的电影就如同品读不同的人生,从中可以领悟各种美德与品格,可以借鉴不同的阅历与经验,可以感悟不同的道理与真谛。优秀的电影更是汇集了哲学、文学、戏剧、摄影、音乐、绘画、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元素,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寓意深远的电影不仅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可以触及他们内心深处,如果加上教育者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提升,可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一、为何选择电影  如果把电
2011年,OECD公布了对15岁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技能”(Digital Literacy)调查结果。这篇名为《PISA2009年结果:在线学生》(PISA 2009 Results:Students On Line)的报告旨在测试15岁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解读信息、理解及评估电脑图表等能力。  来自16个OECD成员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智利、丹麦、法国、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日本
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陶艺活动就是快乐的“玩泥巴”。它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欲望,有利于树立自信,激发创作灵感与兴趣,为促进其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发展打下有效基础。遵循操作性、主体性、创造性、趣味性、本土性相融原则,我们从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方法的指导等处开展陶艺教育实践与研究,力达“五性”。  一、把握特点,使目标更具适宜性  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明确目标须是各年龄段孩子跳一跳就能达到的。小班幼儿
儿子身子挺得直直的,不卑不亢地对他的英语老师说:“老师,请你表扬我!”  英语老师显然始料未及,她惊诧莫名地瞪大眼珠看着儿子,好久说不出话来。全班55名学生的目光也箭一样齐刷刷射向了儿子。儿子仍旧昂首挺胸,不依不饶地说:“老师,你不表扬我,我就一直这么站着,直到下课为止。”  英语老师被弄得哭笑不得,没办法,她只得向儿子妥协了:“飞宇同学的问题回答得很好,请飞宇同学坐下继续上课。”  儿子心满意足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有效的推进器。“让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口号。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普遍实施,教科研工作在广大中小学蓬勃开展。当前,各地已掀起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潮。很多学校都提出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许多教师积极投身到了教育科研中,但也还有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一线教师,对其怀有困惑和误解,科研意识淡薄。据了解,目前很多教师对教
在俄联邦教育发展与改革体系中,2013 年5 月由俄联邦政府签署发布的《俄罗斯教育发展2013-2020 年》具有重要纲领性作用,其中对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儿童补充教育的规划构成了俄教科部近两年及今后若干年内在上述领域的工作重点。《俄罗斯教育发展2013-2020 年》中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儿童补充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教师问题、基础设施、制度和结构改革和今后几年的改革领域、原则。在上述几个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