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区发展模式探讨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riv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政府与社区互动模式。目前,我国社区建设组织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社区服务的架构之中,为了适应社区建设的发展需要。社区管理组织的理想模式,应是纵向组织体系与横向组织网络的有机结合。即:采用政府参与的纵向管理组织体系和横向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组织同步与协调发展的纵横相接的社区管理组织模式。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现行的市、区、街纵向管理组织体系在社区建设中的巨大优势,而且符合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
   城市社区是指由众多的从事工商业及其它各种非农业生产人口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构成的生活共同体。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社区成员的职业结构以工商业和各种服务业为主,且门类众多,性质复杂;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且异质性强;结构复杂,交通便利,信息流量大;社会交往机会多,生活方式更为先进,人际关系却相对淡薄、松散。就西部地区而言,社区既有一般性特征,更有其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一是地域文化和传统观念特色鲜明,既有积极开放的一面,又有传统和保守的一面;二是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社会经济又相对欠发达;三是拥有类型众多的多元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四是经济相对滞后与地域文化丰富共存的特征;五是社区发展类型多样、参差不齐,体现为地区的差异性和单个社区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
  
  一、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区发展的模式选择
  
  社区发展的动因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转型。对于抽象的社会而言,它总是由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具体的社区组成,社区的发展自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发展模式的选择对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部中小城市社区的主要功能至少应包括服务的功能、空间功能、互动功能、传播功能和救助功能。因此,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区的模式应该定位为: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西部实际,面向未来发展,政府社区互动,构建和谐社区。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整个社区发展的核心。在“人”从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的过程中,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始终围绕以人为本,即社区能否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包括基本生存、公共设施、街区道路、文化氛围等。同时,提高人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潜能的挖掘,也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这样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成为发展中的核心。
   从实际出发是由于西部中小城市地域文化和传统观念特色鲜明,社会经济又相对欠发达,社区发展类型多样,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其社区建设应在参考和借鉴已有的社区发展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同时,注意从西部中小城市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城市社区发展之路。
  面向未来发展强调的是在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要有长远的眼光,从社区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立足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政府与社区互动模式。目前,我国社区建设组织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社区服务的架构之中,为了适应社区建设的发展需要。社区管理组织的理想模式,应是纵向组织体系与横向组织网络的有机结合,即:采用政府参与的纵向管理组织体系和横向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组织同步与协调发展的纵横相接的社区管理组织模式。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现行的市、区、街纵向管理组织体系在社区建设中的巨大优势,而且符合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
  构建和谐社区体现了整体发展的系统思想。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构成社区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相应的机制使得各子系统能够协调一致运作,使动态发展的过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以有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和社区的整体发展。
  
  二、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区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区是一个持续的社会体系,具有相互依赖、共生共荣和均衡发展的特点。按照以上提出的模式规划社区发展,必须在坚持系统联动、功能互补、互动沟通和整体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取向的指导下做好以下四点。
   (一)转变观念,树立社区意识
   观念是先导,是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区发展的前提。一定意义上讲,观念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价值导向。它倡导要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习气,奋发开拓、不断进取。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和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树立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同享资源、共建社区的意识,自觉地把本单位的发展与管理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之中,真正做到我为社区做贡献、我与社区共发展,既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又成为社区建设的受益者。要淡化本位意识,强化大社区观念,积极主动地密切与所有驻区单位和居民的联系,以真诚的服务赢得各类社区成员的理解和支持,跳出过去那种主要对区属、街属、居属单位负责的“小圈子”,切实调动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培育各方面同创共建新型社区的意识和氛围。
  (二)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
  借鉴东、中部的社区发展经验,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构建可行的、积极的、有效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要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以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部门职能的优化组合、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为了适应社区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分层次理顺体制,强化相关组织建设。主要职责是规划社区建设目标,确定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协调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克服条块分离的弊端,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
  (三)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把它作为城区工作社区化的切入点
  社区服务具有社会保障功能、便民利民功能,既能解脱政府包办福利事业和单位包办社会服务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体现社区职能。因此,应积极促使非盈利性机构、各个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基金会、社会团体、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广泛地参与,以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近年来,社区服务在我国已有很大发展,不少城区已经建立了网络、完善了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社区服务体系,并为整个社区建设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可以说,社区服务在实践中已经对社区建设起到了现行示范和突破口的作用。但是,就西部中小城市而言,社区服务面临的任务是,应该从一开始就把社区建设放在城区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要根据所在地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居民参与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公益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调动城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充分体现其社会化和自治性的特点。
   (四)加强街区干部队伍建设,适应社区建设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社区建设的全面兴起,客观上要求作为工作第一线的街居组织的干部素质要有一个大的提高。街道、居委会干部是推动社区建设的主体,通过实践、培训、公开招聘等手段,扩大干部队伍,提高干部素质,使其更充分地认识到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热情的态度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地探索、总结、创造。目前西部中小城市街居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观念素质、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居委会干部平均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建议各级组织部门强化对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的配备,借助当前机构改革、大学生来源充足的机遇,选择一批年轻有为、素质较高、适应社区建设新要求的新生力量。同时,面对社区建设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还要重视加强对区街居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建设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区的实践中创出新的路子、新的经验来。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系)
其他文献
不知道一些人在选择做一名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觉得新鲜刺激,好玩儿?有名利可图?或是出于对事业的追求?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只有当你踏上播音员、主
2005年以来,美国不断给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美国财政部最近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没有再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但该报告要求中国政府在6个月内调整人民币值,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至少10%。这份报告虽然没有明确对中国不调整人民币币值的报复措施,但给中国政府设定了一个最后期限。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建议,如果中国没有在6个月内调整人民币汇率,就要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征27.5%的
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分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隶属于呼和浩特市城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承担呼和浩特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工作,它是利用第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城乡分割的体制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
近几年来,我区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民营经济作为区级经济的主体来培植,快了区级经济民营化进程.1999年,全区民营户、民营企业发展到4万多家,从业人员19万多人,年创产值180.
近年来,被称为电子货币、电子钱包的银行卡在电子网络经济较为发达的今天,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推动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将对我国银行卡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市场现状     我国银行卡市场起步于1978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卡在功能上、种类上、管理和服务水平上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银行
根据近期业界分析,已经得出民营企业资金供求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规模偏好是导致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一点无疑已经形成了共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投入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去;而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资金供给中的规模偏好已经形成,很难在现有的渠道内予以解除。因此,除了继续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外,构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