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摄影艺术实践 探讨影像的多维性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p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作为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且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创造和记录的艺术。随着数字成像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出现,以及文化观念的革新,摄影初始的艺术价值正在发生变化,摄影的意义和结构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是有关摄影理论的探索也丰富起来。由安妮·莱顿·马索尼、马尼·欣德曼所著的《当代摄影中的影像构建》一书对当代摄影中影像构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思考,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代摄影中影像构建的方法。全书主要以展现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及访谈为主要内容,展现了影像构建的多维特征,以解决“构建式摄影”背后含义的复杂性,为深入研究当代摄影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艺术作品及名家访谈相互结合展开论证。该书以构建的层次为逻辑顺序分为构建影像、构建空间、构建地点、地方感塑造、图示化系统制作、无相机影像摄影、后现代及反现代主义及行为摄影七个部分。在编辑逻辑和脉络设计上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每个主题下的相关论证都是建立在已有的艺术作品及访谈记录上展开的。全书六章分别以代表性文章开篇,通过展示相关主题下的经典作品来阐述并论证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呈现相关艺术家的访谈记录以细化和补充论点,进而达到强调主题的目的。以影像及空间的建构部分为例,该书分别从构建表演化画面、重构主观、动态复制、构建碎片、重构历史等几个方面对影像及空间的构建理论及实践成果进行展示,每个论点的阐述都通过列举相关摄影艺术家及其作品来进行陈述。此外,还设置了“焦距艺术家”与“訪谈”两个板块进行补充论证,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不同风格的摄影影像构建特点以及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该书立足摄影艺术实践展开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影像构建是摄影作品的再创造。作者深入参与到影像的构建中,以自己的摄影教育和实践出发,在构建式影像的框架内深入研究媒介史,对摄影及其构建的众多不断变化的形态进行展示,进而揭示摄影与影像构建间复杂的矛盾关系。该书基于“影像建立在另一个影像之上”的观点提出可以通过“摄影改变”来构建影像,影像的构建是从物质中创造物质并向外延伸空间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构建影像的意义问题上,通过作品的展示说明影像制作领域是一个广泛且正在扩展的领域,可在空间中无限构建影像,使二维空间迅速扩展至三维空间。无论是地点的构建、环境的改变还是无相机摄影或者行为摄影,都是在摄影本身的形式和内涵、摄影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影像的再创造,即影像构建。影像构建是通过改变或干预现有环境进行的,也可以完全超脱现实进行虚构和创造。纵观整个影像构建的形式和手段我们可以发现,摄影的过程也是影像构建的过程,影像构建成就了摄影作品的再创造,同时也可超脱摄影本身的现实环境,进行抽象的艺术的再加工,进而丰富当代摄影的艺术内涵。
  兼具抽象性与艺术性。当代摄影历史发展至今,影像构建的形式手段皆是在抽象性和艺术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影像构建不断超越现实空间,进行多维度的探索呈现。根据影像构建的层次逻辑,空间的构建具备无限可能性,可以根据创作需要在二维与三维之间随意切换;地点的构建可以突破现实环境进行虚拟环境的构建创造;地方感塑造中,艺术家通过虚构、放置装置进而改变现有环境。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人、地点、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唤起地方感以进行超越现实的思考;图示化系统的制作则是通过固定的模式或工具实现摄影的自动化和便利化,包括指示位置的成像工具、图像搜索引擎等;无相机摄影的构建则是艺术家们根据物影成像原理自行构建影像主体;反现代主义及行为摄影是艺术家们通过表演和身体来构建影像。
  该书将摄影构建扩展到抽象的艺术空间领域以表达独特的艺术内涵。这既是一本阐述当代摄影影像构建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阐述当代影像的构建史的优秀作品集,有益于影像研究者及摄影爱好者丰富对当代摄影的理解。
  作者单位 李振寰 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
  艾学峰 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
  本文系2021年度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摄影教育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10520SK)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管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  10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舆论引导创新体系;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传播,打造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精品力作;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实现智慧广电“人人通”;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推动广播电视技术迭代与网络重构;
期刊
移动互联网为受众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塑造了新的舆论环境格局。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主流媒体全面挺进主战场,占领新的舆论阵地,以新理念、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写就移动传播新篇章,成为新闻界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建党百年之际,做好党史宣传更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与使命。  2021年6月30日,华龙网推出党史宣传沉浸式互动视频《党员,请选择!》。该作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在党史宣传中创新采
期刊
摘要: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
近几年,伴随人们对新媒体产品可视化的需求,长图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长图所具有的直观性、场景感与冲击力,更加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中,长图也毫无悬念地成为主流媒体创意策划的必争板块。在此背景下,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横屏手绘长图H5《复兴大道100号》在众多新媒体主题产品中突出重围,一上线即引发热议,成为爆款之作。  《复兴大
期刊
做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报道,是今年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021年6月底至10月初,经济日报社分两批次推出18集系列微视频作品“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系列作品发布后,被上百家媒体账号转发,全网播放量约500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主流媒体建党百年主题宣传中写下靓丽一笔。选题精准,重大主题宣传始终突出经济视角  “党史中
期刊
当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和数据成为所有类型媒体标配的时候,新媒体平台也开始拥抱那些早已经不再传统的“传统媒体”,并以市场思维聚拢受众、以优质内容俘获受众、以个性关怀留住受众,从而找到了破圈的全新可能性。由商业视频平台B站出品的流浪动物救助情感类真人秀节目《百分之二的爱》就是一个典型代表。B站是一个紧紧围绕用户、创作者和内容而构建起来的以视频为主要形态的优质内容生态系统。在B站社区中,形成了关爱各种动物
期刊
摘要:当下,新型主流媒体已成传统媒体的建设目标,各地城市电视台结合自身特点及互联网属性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具备用户思维,网络直播的出现则为用户思维提供了支撑。福州广播电视台布局网络直播,打造“攀讲V直播”全媒体节目,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从用户思维的角度切入,剖析“攀讲V直播”的运作模式,以期为城市电视台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直播 城市电视台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主流媒体推出了一批融合创新报道作品,这些作品兼具重大主题报道的普遍性,又着力探索红色视听传播的特殊性。笔者从融合传播的视角出发,选取了57件具有代表性的庆建党百年融媒体报道作品进行研究。这些作品所展现出的传播特点,反映了当前深度融合的内在需求,展现了主流媒体创新发展的方向,更为红色视听的融合传播探索了新路径。庆建党百年融媒体报道作品的宏观分析  总体
期刊
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媒体传播面临复杂情况。如何引导新兴媒体健康发展,实现传统电视媒体转型,平衡传播内容的主流价值、艺术诉求与娱乐功能,创作出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成为影视行业面临的新课题。由顾亚奇所著的《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一书从宏观观察、内容生产、融合传媒、制播新态四个部分,详细追踪了传媒发展从电视传播到全媒体时代的动态轨迹,揭示了媒体融合业态变革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
期刊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网络空间日见清朗,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社交媒体的协同合作日见成效,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呈现更大的可为空间。特别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多元声音融合互动增强,网上网下多元主体的善治力量正在成为危机危急时刻城市管理者可以依赖的重要社会资源。在近期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主力军作用与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等相互呼应,争取到了全社会最广大的理解和支持,并且营造了建设性的舆论氛围,为救灾防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