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代替了传统教育的一些教学手段,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真正改变了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对教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走进了一些误区,并没有让多媒体有效发挥作用。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如何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如何使课件的使用达到最优化,本文对此作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误区对策
多媒体教育技术深入课堂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要求,在科学课堂中适当运用多媒体,通过光、声、色、像,来渲染教学氛围,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再现一些场景,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肯定其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它,是教育创新、教育现代化的有利工具;不恰当地使用,无限制地滥用,势必给教学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思想认识和课件应用上走出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多媒体教学“全盘肯定”。
多媒体教学因其强烈的形象性、直观性、便于探微入里、揭示隐秘、引发想象、凸显知识本质、发展学生思维的特点,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教学。然而,有许多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运用课件就一定能上好一堂精彩纷呈的课;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因而将多媒体技术当作教学的“万能药”。特别在一些公开课上或比赛课上,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堂课中,教师投影、电视、计算机全部用上,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传统教学手段。
对策之一:多媒体要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虽有众多优势,但它只是促进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语言、表情姿势、板书始终是连接各种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应运用多种信息技术适时的辅导,创设丰富的情境,发挥最佳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热情。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教师主导作用具体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正确面对新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对主导作用的驾驭能力,既立足传统教育,又要冲破传统教育的陈旧观念,发扬传统教育中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全面深刻掌握教学内容“以本为本,抓差补缺”等优点,摒弃“纯学科课”、“教室+教本+黑板”等单一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变课型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教学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学科知识,发挥学生主体的真正作用,激发在求知中的创造性、创新性。教师要具体分析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特别是在教学需要而以往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误区之二:多媒体教学“越俎代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教师把课件设计得越来越精致。上课时只要学生仔细观看课件演示就能明白教师的意图并得出单一性的结论,结果人为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弱化了思维的难度,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动脑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教师为了省事,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毕竟是虚拟实验,难以替代真实的实验,更不能替代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过程,经常使用多媒体摸拟实验可能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实验,学生只是“看”实验,根本不可能对实验本身产生感性认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推理,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跟素质教育思想大相径庭。
对策之二: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应牢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
教师不要期望让计算机代替教师、学生能做的事,要能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能演示的教师自己演示,防止越俎代庖。“动手做”的观点认为:“听过,你会忘记;看过,你能记住;只有做过,你才能学会。”该学生实验的让学生实验,该学生操作的让学生操作,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建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它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用多媒体可以模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一,如该内容能通过实验或现场操作来完成,需要步进或慢放来展现并逐步分析过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月相的变化等过程。其二,该内容不能通过实验或现场操作来完成,或现象不直观的,即变抽象为具体。如: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微观的物质结构等。其三,上总结性内容或专题、复习课时,能起到一目了然,省时省力,提高效率的作用。
误区之三:课堂教学“牵着走”。
过去很多教师上课被教案牵着鼻子走,现在很多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现在很多教师上课前,习惯于先找课件,不是根据教材来备课,而是根据课件来备课,省去了思考的过程,对教学没有自己的思路,其结果只可能是东施效颦,永远不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也永远不会进步,对教师的长期发展是大大不利的。
课件是教师根据对知识点的理解而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在讲课中只需轻轻点一点鼠标,照着屏幕宣读或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讲解,以其直观的视听效果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按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圈套”进行思考,很容易成为主讲教师思维模式的真实写照,易形成填鸭式教学,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常规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语言、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教师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手势对学生的思维形成给予启迪,是学生感知与思想相互碰撞形成思维最为廉价的教学资源,师生的互动也随着教学的层层深入而不断地达到高潮。而多媒体教学如同看电影,一闪即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是往往看过就忘了。知识点不能突出,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式,留给学生的只是画面,中看不中用。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而且一部分教师用多媒体代替板书,黑板上一无所有,学生如同听无字天书,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成绩滑坡,先进的设备反而成为教学的障碍。
对策之三:课堂教学要富有灵性。
教师在设计课件前,先要把教材吃透,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设计课件,课件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借鉴他人,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否则只能是东施效颦。同时,课件的设计要简洁,要留有余地,要为临场发挥提供空间。并且,能用嘴巴讲得清楚的就不用多媒体,能板书的就一定板书。
误区之四:课件内容“花俏好”。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超越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但在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兴趣,不惜动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MP3、WAV等素材,简直令人目不暇接。这样做只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这样再现的只是教师个人的电脑技术水平,是以展示教师个人的才华为目的,而非教学效果。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大量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致使学生沉溺于变幻的动画、绚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饱眼的视频,而无心于思维推理。这样的课件若应用于幼儿教育,说不定还可以,若用于初中学生,则成为教学的干扰源,最终学生就像是在看电影,对教学信息的处理量是有限的。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对策之四:课件设计要恰到好处。
在设计课件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越简单越好,避免“画蛇添足”。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尽量做到简洁大方,课件的吸引力与生动性并不在于漂亮的装饰和有趣的动画,而在于课件本身主体的取材是否生动、课件的设计是否合理、课件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带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只要教师明白这一点,在制作课件时就不会片面追求“花俏的技术含量”了。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及改进对策.中国论文网,2005.3.
[2]钟志贤,刘景福.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凌燕.运用投影优化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中小学电教,2001,(9).
[3]魏宁.CAI在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对策.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15(1):77-78,82.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误区对策
多媒体教育技术深入课堂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要求,在科学课堂中适当运用多媒体,通过光、声、色、像,来渲染教学氛围,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再现一些场景,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肯定其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它,是教育创新、教育现代化的有利工具;不恰当地使用,无限制地滥用,势必给教学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思想认识和课件应用上走出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多媒体教学“全盘肯定”。
多媒体教学因其强烈的形象性、直观性、便于探微入里、揭示隐秘、引发想象、凸显知识本质、发展学生思维的特点,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教学。然而,有许多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运用课件就一定能上好一堂精彩纷呈的课;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因而将多媒体技术当作教学的“万能药”。特别在一些公开课上或比赛课上,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堂课中,教师投影、电视、计算机全部用上,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传统教学手段。
对策之一:多媒体要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虽有众多优势,但它只是促进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语言、表情姿势、板书始终是连接各种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应运用多种信息技术适时的辅导,创设丰富的情境,发挥最佳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热情。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教师主导作用具体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正确面对新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对主导作用的驾驭能力,既立足传统教育,又要冲破传统教育的陈旧观念,发扬传统教育中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全面深刻掌握教学内容“以本为本,抓差补缺”等优点,摒弃“纯学科课”、“教室+教本+黑板”等单一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变课型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教学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学科知识,发挥学生主体的真正作用,激发在求知中的创造性、创新性。教师要具体分析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特别是在教学需要而以往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误区之二:多媒体教学“越俎代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教师把课件设计得越来越精致。上课时只要学生仔细观看课件演示就能明白教师的意图并得出单一性的结论,结果人为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弱化了思维的难度,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动脑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教师为了省事,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毕竟是虚拟实验,难以替代真实的实验,更不能替代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过程,经常使用多媒体摸拟实验可能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实验,学生只是“看”实验,根本不可能对实验本身产生感性认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推理,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跟素质教育思想大相径庭。
对策之二: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应牢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
教师不要期望让计算机代替教师、学生能做的事,要能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能演示的教师自己演示,防止越俎代庖。“动手做”的观点认为:“听过,你会忘记;看过,你能记住;只有做过,你才能学会。”该学生实验的让学生实验,该学生操作的让学生操作,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建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它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用多媒体可以模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一,如该内容能通过实验或现场操作来完成,需要步进或慢放来展现并逐步分析过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月相的变化等过程。其二,该内容不能通过实验或现场操作来完成,或现象不直观的,即变抽象为具体。如: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微观的物质结构等。其三,上总结性内容或专题、复习课时,能起到一目了然,省时省力,提高效率的作用。
误区之三:课堂教学“牵着走”。
过去很多教师上课被教案牵着鼻子走,现在很多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现在很多教师上课前,习惯于先找课件,不是根据教材来备课,而是根据课件来备课,省去了思考的过程,对教学没有自己的思路,其结果只可能是东施效颦,永远不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也永远不会进步,对教师的长期发展是大大不利的。
课件是教师根据对知识点的理解而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在讲课中只需轻轻点一点鼠标,照着屏幕宣读或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讲解,以其直观的视听效果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按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圈套”进行思考,很容易成为主讲教师思维模式的真实写照,易形成填鸭式教学,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常规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语言、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教师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手势对学生的思维形成给予启迪,是学生感知与思想相互碰撞形成思维最为廉价的教学资源,师生的互动也随着教学的层层深入而不断地达到高潮。而多媒体教学如同看电影,一闪即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是往往看过就忘了。知识点不能突出,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式,留给学生的只是画面,中看不中用。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而且一部分教师用多媒体代替板书,黑板上一无所有,学生如同听无字天书,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成绩滑坡,先进的设备反而成为教学的障碍。
对策之三:课堂教学要富有灵性。
教师在设计课件前,先要把教材吃透,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设计课件,课件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借鉴他人,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否则只能是东施效颦。同时,课件的设计要简洁,要留有余地,要为临场发挥提供空间。并且,能用嘴巴讲得清楚的就不用多媒体,能板书的就一定板书。
误区之四:课件内容“花俏好”。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超越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但在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兴趣,不惜动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MP3、WAV等素材,简直令人目不暇接。这样做只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这样再现的只是教师个人的电脑技术水平,是以展示教师个人的才华为目的,而非教学效果。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大量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致使学生沉溺于变幻的动画、绚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饱眼的视频,而无心于思维推理。这样的课件若应用于幼儿教育,说不定还可以,若用于初中学生,则成为教学的干扰源,最终学生就像是在看电影,对教学信息的处理量是有限的。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对策之四:课件设计要恰到好处。
在设计课件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越简单越好,避免“画蛇添足”。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尽量做到简洁大方,课件的吸引力与生动性并不在于漂亮的装饰和有趣的动画,而在于课件本身主体的取材是否生动、课件的设计是否合理、课件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带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只要教师明白这一点,在制作课件时就不会片面追求“花俏的技术含量”了。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及改进对策.中国论文网,2005.3.
[2]钟志贤,刘景福.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凌燕.运用投影优化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中小学电教,2001,(9).
[3]魏宁.CAI在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对策.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15(1):77-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