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和思维的动力,没有了问题就很难进行思维.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在更高层次上发现新问题,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并且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因此,问题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
  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从孔子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无论是何种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都离不开“问题”,都含有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教学的理论发展和研究现状
  基于问题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医学教育.经过不断试用完善,基于问题的学习得到了认可并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得以推广应用.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基于问题的学习逐渐被引入到美国中小学教育中,成为倍受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学习对我国教学有三点启示:一是在学习目标上,要立足于灵活的知识基础与高层次思维能力;二在问题与课程知识上,要正确处理问题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三在师生关系和作用上,要切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促进作用.
  国内的广大学者和教师就问题与教学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有学者从理论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况晨光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暴露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再引出新的问题的过程,并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教学为中心,改变过去那种单由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以知识为纽带变为以问题为纽带,全程围绕问题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胡小勇博士认为问题化教学的特点是要求教学活动以问题设计为开端,用问题主线来贯穿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强调信息技术的支持,并把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当作学习的阶段归宿和新一轮学习的起点,把提出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目标,用“主题单元分解、专题确定、问题设计”来贯穿整个教学设计流程.吴立军总结得出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教学主要有“教师提问式”和“学生质疑式”两种模式.他认为“教师提问式”教学的关键是精心设计问题,要问在知识关键处,问在教学当问处,问在难易适中处,问在学生需要处.“学生质疑式”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勤于问;提炼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教师应积极尝试基于学生质疑的教学,灵活运用课堂调控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要求,如果能恰当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经过讨论、分析、实验验证从而解决问题,这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无论是“教师提问式”还是“学生质疑式”,问题的设计都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原则
  “问题”一词是教学中使用频率颇高的词语,“问题”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发生的,一方要求对方回答或解释的疑问等.教师的课堂提问属于这一“问题”的范畴.概言之,这一层面的“问题”是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也可视为“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以书面形式出现,目的在于复习、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同时,问题从更为广阔的范畴来说,它是需要讨论研究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这一层面的问题正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前两种问题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设计问题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学难度、重点,把问题设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因此,问题的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知识的掌握,还应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例如,在离子键的教学中,提出“为什么氯化钠的熔融液能导电,而液态的氯化氢却不导电?”经过讨论使学生发现问题:液体氯化钠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液态氯化氢中没有.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构成两种物质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由此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本节的教学,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解离子键的本质,而且,使学生对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区别有感性的认识,为共价键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性原则
  所谓探究性原则是指问题的创设应富有探究性,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只有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学生不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进而产生独特见解,提出新颖的解法,提出新观点和标新立异的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思想在化学学习中尤其重要.探究性的问题一般通过实验中的一些现象提出.
  3.趣味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问题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生动,对学生能产生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关注.要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最关键的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奇、奇特,给学生带来意外之喜,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上和某一特定的问题情境上;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他们经过自己头脑思考、分析、总结出来的知识,记忆扎实而又牢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问题”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最好的情境莫过于通过某种方式能让学生自然地发现问题.问题教学的研究者总结出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1.丝丝入扣,探索规律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化学知识也可以学习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时,要环环相扣,由浅及深,逐步探索到问题的本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
  2.巧妙设疑,化解难点
  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也是学生能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的渠道.因此,可以采用在实验中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在钠的性质的教学中,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的观察,学生就会发现: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为什么会熔化,溶液为什么会变红?有了问题学生就会思考,就不难得出钠的相关性质.为了能深入理解这个反应,此时提出:如果把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可能会看到哪些现象?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根据实验去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因为自己参与其中,问题的提出又与实验相关,就必定会在实验中更加细心,以求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将实验的情趣与问题的解决无形中联系在一起.同时,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就慢慢养成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的习惯,并利用实验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化学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问题”导引,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学好化学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就会使“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1例临床表现与面肌痛功能紊乱综合征(MPDS)咀嚼肌症候群相似的McArdle氏病。McArdle氏病是一种V型糖原沉积病,由于磷酸化酶缺乏引起的一种典型的肌糖原沉积紊乱,属
现代城市生活中只有一间房子的家作为一种典型情况,在国外也得到重视。如在英国,空间结构的床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贫困的伴生物,所以人们一般不愿意采用它。而在美国,有一个
当你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当你跟孩子在沙发上打闹、当你跟老婆在沙发上做羞羞的事的时候,你可能没有想到,沙发居然可能会让你患上癌症。有人会说,一定是我们国家的沙发质量标准有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中国,这个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甚至在发达国家比中国更加严重。  根据规定,家具制造商必须在沙发的制造材料里全部加入阻燃剂。可是最近,杜克大学环境健康的项目主席希瑟·斯塔普顿教授发现,阻燃剂是可以慢慢从家具里渗出来的,
1在中国,相传东晋时期一位大将军,因士兵血战沙场屡建战功,甚为感动,即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送往前线犒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是否“点心”的叫法从那时开始沿用,不
湖州星光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联合收割机的厂家,拥有从事联合收割机研究、开发20余年的资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及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在研制开发、生产服务等方面具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s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又名恶性纤维黄色瘤,纤维黄鱼肉瘤等,是一种间叶组织肿瘤,大多为良性,也可为恶性,即使良性也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特征。发病部位:
下颌骨转移性腺泡软组织肉瘤拔牙引起大出血1例报告厦门市中山医院口腔科陈湘倩我科遇1例下颌骨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拔牙引起大出血,此病例极为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林××,男,21岁
3月4日星期四睛今天,我去给盲哑学校的小朋友送东西。他们真是太可怜了,有的不会说话、有的看不见、还有的……我找一位姐姐给我写了一些字,我要看看盲人是怎样写字的。只见
FeCl3浸出辉锑矿是一个生成固体反应物的固-液相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浸出过程属于二级反应;其动力学模型可用-dfdt=K(1-f)2来描述;通过测定各温度条件下的表观反应速度常数K值,求得浸出反应活化能为53.34J/mol,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