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大多数还是一种单向、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生学,目标明确,形式单一,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伙伴式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阐述了“伙伴式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伙伴式学习;问题;体育教学
伙伴式学习是指一系列能促使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体育教学充满了运动的元素,更加有利于伙伴式学习的开展,许多体育练习、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既充满着竞争,同时又有个体间相互协调合作以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尤其是一些团队的球类运动。伙伴式学习已成为体育教学中的热点之一,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应用,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伙伴式学习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希望对伙伴式学习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形式上的组合,缺乏实质的合作
伙伴式学习是以小团队的形式开展,但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随后就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不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就拿我在低年级双人合作跑教学中,哨音一吹两人一组散点练习,孩子们不顾同伴一个拖着另一个狂奔,丝毫不懂相互协调、迁就,只顾达到自己的速度。但经过教师的点评后孩子们知道了协同配合。我会交换角色找到你今天的第二个、第三个……伙伴练习,评一评看看谁今天是你的最佳搭档。不能停留在两人合作跑了就可以,要找准切入点,及时评估合作的效果,并且前后对比,才能使孩子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伙伴式学习中学生都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这可以使大多数学生减轻思想顾虑,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那些性格开朗,勇于尝试,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团队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些反应较慢,内向怯懦的学生往往是从属地位,大多数时候在围观盲从。在以往的一些伙伴式学习教学实践中,也发现用个别学生代表小组整体,教师对小组的指导放任自流。当然,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自成一体,教师从旁指导,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客观原因之一。如果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最终表现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每个成员的个人表现,就很容易“一叶障目”,片面地评估教学的效果。
三、主动合作意识不强
伙伴式学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合作的重要性,目的是使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互帮互助的关系,但在实际过程中仍然会出自以为是、不听指挥乃至互相争吵的现象。例如:在两人三足游戏中,有的同学脚上不绑绳就跑了,有的绳子没系好就开始了,还有的不愿意绑绳,说是勒了腿等等不良现象。没有真正达到步调一致,相互配合,甚至还有相互指责,彼此拖累,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实施。
四、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不够
在伙伴式学习中,教师要事先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厘清各自职责,告知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并且对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应对。例如笔者最近课上做的一个“跳过跑绳”游戏,在第一个班讲解时,我介绍了游戏的方法及规则,强调了游戏的危险性,跑动中的绳子不能悬空。但一开始游戏就出现了问题,学生兴奋地跨跳、跑着跳、转着跳、蹲着跳……真是险象环生。在第二个班讲解时我吸取了教训,强调这是一个团队配合,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观看来绳的时间,掌握跳跃时机,拉绳的两人间距拉近,前后协调一致绳就不会悬空。此班的练习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游戏也很顺。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五、评价注重集体,忽略个体
伙伴式学习是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这种评价体系容易误导我们,教学时往往过于注重集体表现,而忽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伙伴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团队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在此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发展是我们更加关注的内容。个人表现是基础,集体成绩是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何处理好集体表现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六、相关教材不尽完善
伙伴式学习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缺少经验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需要大量有识之士投身其中做出贡献。同时,现有教材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并根据课程的特点选用适宜的教材。因地制宜,把体育教学课程与教材有机结合,并加以引申,不断修改完善,才能充分发挥伙伴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元魏时军人以十人为火,共灶饮食,故称同火者为火伴,引申为同伴之意,后多写作“伙伴”。伙伴式学习的特点是以小团队的形式,具有共同的目标,通过互相协作,取长补短,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互利、依存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包容、互惠互利,培养出一种乐观主动、善于表达、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不仅在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合作共赢。伙伴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发挥团队的作用,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合作也屡见不鲜,使得学生之间能更好的相处,班级氛围更加融洽,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伙伴式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反映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体育课程是伙伴式学习的良好载体,两者结合在一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加以解决,推动伙伴式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殷翔.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
[2]劉丽.精彩生成有效合作——体育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2011.
[3]刘颖等.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伙伴关系的思考[J].才智,2012.
关键词:伙伴式学习;问题;体育教学
伙伴式学习是指一系列能促使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体育教学充满了运动的元素,更加有利于伙伴式学习的开展,许多体育练习、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既充满着竞争,同时又有个体间相互协调合作以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尤其是一些团队的球类运动。伙伴式学习已成为体育教学中的热点之一,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应用,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伙伴式学习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希望对伙伴式学习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形式上的组合,缺乏实质的合作
伙伴式学习是以小团队的形式开展,但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随后就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不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就拿我在低年级双人合作跑教学中,哨音一吹两人一组散点练习,孩子们不顾同伴一个拖着另一个狂奔,丝毫不懂相互协调、迁就,只顾达到自己的速度。但经过教师的点评后孩子们知道了协同配合。我会交换角色找到你今天的第二个、第三个……伙伴练习,评一评看看谁今天是你的最佳搭档。不能停留在两人合作跑了就可以,要找准切入点,及时评估合作的效果,并且前后对比,才能使孩子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伙伴式学习中学生都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这可以使大多数学生减轻思想顾虑,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那些性格开朗,勇于尝试,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团队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些反应较慢,内向怯懦的学生往往是从属地位,大多数时候在围观盲从。在以往的一些伙伴式学习教学实践中,也发现用个别学生代表小组整体,教师对小组的指导放任自流。当然,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自成一体,教师从旁指导,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客观原因之一。如果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最终表现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每个成员的个人表现,就很容易“一叶障目”,片面地评估教学的效果。
三、主动合作意识不强
伙伴式学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合作的重要性,目的是使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互帮互助的关系,但在实际过程中仍然会出自以为是、不听指挥乃至互相争吵的现象。例如:在两人三足游戏中,有的同学脚上不绑绳就跑了,有的绳子没系好就开始了,还有的不愿意绑绳,说是勒了腿等等不良现象。没有真正达到步调一致,相互配合,甚至还有相互指责,彼此拖累,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实施。
四、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不够
在伙伴式学习中,教师要事先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厘清各自职责,告知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并且对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应对。例如笔者最近课上做的一个“跳过跑绳”游戏,在第一个班讲解时,我介绍了游戏的方法及规则,强调了游戏的危险性,跑动中的绳子不能悬空。但一开始游戏就出现了问题,学生兴奋地跨跳、跑着跳、转着跳、蹲着跳……真是险象环生。在第二个班讲解时我吸取了教训,强调这是一个团队配合,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观看来绳的时间,掌握跳跃时机,拉绳的两人间距拉近,前后协调一致绳就不会悬空。此班的练习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游戏也很顺。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五、评价注重集体,忽略个体
伙伴式学习是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这种评价体系容易误导我们,教学时往往过于注重集体表现,而忽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伙伴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团队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在此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发展是我们更加关注的内容。个人表现是基础,集体成绩是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何处理好集体表现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六、相关教材不尽完善
伙伴式学习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缺少经验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需要大量有识之士投身其中做出贡献。同时,现有教材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并根据课程的特点选用适宜的教材。因地制宜,把体育教学课程与教材有机结合,并加以引申,不断修改完善,才能充分发挥伙伴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元魏时军人以十人为火,共灶饮食,故称同火者为火伴,引申为同伴之意,后多写作“伙伴”。伙伴式学习的特点是以小团队的形式,具有共同的目标,通过互相协作,取长补短,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互利、依存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包容、互惠互利,培养出一种乐观主动、善于表达、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不仅在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合作共赢。伙伴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发挥团队的作用,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合作也屡见不鲜,使得学生之间能更好的相处,班级氛围更加融洽,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伙伴式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反映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体育课程是伙伴式学习的良好载体,两者结合在一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加以解决,推动伙伴式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殷翔.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
[2]劉丽.精彩生成有效合作——体育教学中小组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2011.
[3]刘颖等.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伙伴关系的思考[J].才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