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娆三重奏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嘴鸥似乎比往年要来得略早一些。
  一位诗人这样说过:“世间万物的心灵都是相通的。”我认可这一说法。每年立冬前后,成群结队的红嘴鸥沿着预定的迁徙路线,不远万里从西伯利亚飞到德阳过冬。其间,它们经历了多少磨难,我无法得知,但近日《德阳晚报》刊登的一则消息说,一只又累又饿的红嘴鸥竟主动向路人求助,由此可见这一趟旅程是何等的艰辛与危险。
  红嘴鸥来了,旌湖就热闹了,几乎天天都上演人鸟和鸣的嘉年华。我自然不会错过如此精彩的奏鸣曲,每天早上,我从所居住的小区出发,穿过绿灯注视的十字路口,步行100 米,便是车水马龙的珠江桥西。我以旌湖为轴心,逆时针朝岷江桥方向走,这样的一圈儿下来大约需要45 分钟,这是我退休后一直坚持的晨练方式,沿途杨柳婆娑,湖水荡漾,候鸟翩飞,着实令人心旷神怡。同我一样,很多市民也加入了观鸟行列。德阳人爱鸟是出了名的,不论刮风下雨,都会有人在湖畔喂鸟,这也在无形中助推了附近小卖店的销售额。当地媒体也会在第一时间报道候鸟的消息,并以欣喜的口吻说:“我们的老朋友又飞来了!”在德阳,对于候鸟的来或走,两大报纸均不惜拿出重点版面,以表达暖暖的祝福,不知聪慧的鸟儿能否领悟人间的这份缱绻之情呢!
  候鸟迁徙的顺序挺有意思,通常总是野鸭们打前站,待颜值最高的红嘴鸥姗姗来迟时,旌湖的上空已经布满羽翼了。今年也不例外,眼下正值暮秋,天气已渐渐寒冷了,但旌湖却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第一批从远东迁徙而来的候鸟小分队业已在湖面上安营扎寨。那一只只浑身漆黑,唯有头顶上一片雪花,时而划水,时而扎猛子,被摄影爱好者一眼就认出是黑骨顶鸡。其实,这只是序幕,高潮处是要等红嘴鸥的亮相。一碧如洗的旌湖,将呈现飞翔着的红嘴鸥,游弋的野鸭,踱步的白鹭,可谓陆海空三军齐全。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德阳三大“明星鸟”:三趾鸥、细嘴鸥和青头潜鸭呢!
  红嘴鸥天生活泼、乖巧,具体表现为话多、不怕人,这是其他羞怯的鸟类所不及的属性。也许它们是在国外长大的,红嘴鸥喜欢面包、饼干之类的食品,而对我们钟爱的馒头、花卷、窝窝头等面食不屑一顾。一次我和女儿分别拿了馒头和饼干,结果它们都飞到了女儿身边,我索性将馒头掰碎,喂给下面的野鸭们。
  事物有时也会相互转换,一天早晨,我看见一群红嘴鸥竞相啄食一位中年人手中的馒头。我大惑不解,难道它们也戴着有色眼镜吗?中年人解释道:过了一夜,它们都饿了,也就不挑嘴了。还有一次,一位老者一边抛食,一边嘴里像唤自家鸡雏似的吆喝,说来也神奇,附近的红嘴鸥全部在他的头顶上绕着圈子飞翔。
  红嘴鸥是天生的浪子,经常更换居所,不像鹭鸶那样生活有规律,晓得哪儿是餐厅,哪儿是床的方向。从彩虹桥一路向南,随处可见一羽羽闪电的身影。倘若不是路边大幅标语“人鸟同乐,请与候鸟保持安全距离”的提醒,有时我真想自己是那个懂鸟语的公冶长,涉水而过,到芦苇茂密的湖心岛过夜,与红嘴鸥们做一回邻居。
  鸟无完鸟。红嘴鸥也有不检点的时候,它们喜欢站在珠江桥的护栏上,无所顾忌地随地大小便,留下许多白色的污渍,再大的雨水也冲刷不去。只是人们偏爱于它们俏皮的样子,从而忽视了它不讲卫生的习性罢了。
  我不知道那些鸟儿是怎样克服千辛万苦才找到这里栖息的,只隐约地感觉候鸟的种群与数量在逐年增加。近年来,一些珍稀的中华秋沙鸭、黑鹳相继造访旌湖,留下了矜持高贵的倩影。去年,一只来自北极的红喉潜鸟惊艳亮相,今年一只灰鸥在迁徙途中短暂停留旌湖,都刷新了四川省的观鸟纪录。据媒体报道,两只与大熊猫、白暨豚齐名的青头潜鸭也轻盈莅临旌湖。其中青头潜鸭全世界不足500 只,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国际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极危等级禽鸟。它们的出现立即登上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吸引了全国各地及国外爱鸟者蜂拥而至,“长枪短炮”纷纷对准这对水禽。
  在春末夏初时节,善解人意的白鹭及时填补了野鸭红嘴鸥们离去的空白,使一碧如洗的湖面不至于显得那么寂寥空旷。白鹭属于夏候鸟,爱水却不会游泳,只能在浅水区踱步,走一步点一下头,像做思考状的学究,让人忍俊不禁。白鹭天生腼腆羞怯,每当有人靠近,再也绷不住绅士般的风度,“嗖”的一声急忙飞走了。白鹭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常在水闸泄洪处溜达,等待着鱼虾从湍急的水流中自动蹦出来。每年洪汛期间,被放空了库容量的旌湖,除了湍急的主河道外,还分蘖出一些浅滩和水洼,这时候便成了白鹭们的嘉年华,最多时数百只白鹭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仿佛是在聚会,又像是一大片徐徐走动的白云,蔚为壮观。
  相形之下,红嘴鸥的胆子就大了许多。它是天生的外交家,属于自来熟,极会讨好人类。每逢有人抛掷饼干或面包,红嘴鸥立刻围拢过去,一边争食,一边撒娇似的叫着,有时连喂食者故意夹在手中的食物也不放过。这一幕常被相机或手机拍摄下来,在微信圈里被無数人分享和点赞。跟我们人类一样,鸟儿也深谙“臭美”之道。红嘴鸥喜欢在骨顶鸡群里扎堆,形成视觉鲜明的“黑白配”,以炫耀其皎洁和俊俏,颇符合人类的审美观。但大多数时间,身轻如燕的红嘴鸥像一片羽毛似的浮在水面上,啄食着小鱼小虾和昆虫,遇到同伴时也会亲昵地打招呼,真是聪明伶俐的小精灵啊!一位藏族女诗人这样写道:红嘴鸥雪一样/铺天盖地飘落滇池/足尖轻盈/踩亮一池晨光/踩落满湖晚霞。如此细腻而灵动的意境,引起我心中柔情的共鸣。
  红嘴鸥又一次踏上回程,我们也都熟悉了它们这种说走就走的自然规律。每年3 月中下旬,旌湖基本上实现候鸟清零的状态,偶尔几只野鸭游弋水面,很可能是当地媒体所说的早已在德阳结婚生子的老住户了。红嘴鸥前后共待4 个多月,给我们以无限诗意的快乐,福地啊!
其他文献
回南天总是恰到好处。像是云  被贬至人间低处,让我寸步难行  风都是湿的。  它们有时尝试潜入我的腹腔,我的呼吸道  以此试探我的真诚,可我从未爱过它们  ——这般密集而庞大之物  一个人的时候。  我还是喜欢安静地望着墙壁布满水珠  我的年龄有序,這一生也会跟它们一样  最终毫无悬念地滴落。
期刊
本该生长在田間地头及其他偏僻之地。但现在我看到的狗尾草,却长在高高的土墙头,且业已枯干。  籽实似乎挺饱满,秋风一吹它们便集体,东倒西歪。  倾颓的土墙内,是一座废弃已久的老宅,曾经的主人,父亲早年暴病而亡,  大儿子(随母带养)、二儿子皆因盗窃入狱二儿子出狱后,又因斗殴而死。剩下衰老的其母,及三个年幼的孙子、孙女,忍受不了命运的凌迟,不知所终。  倒是墙头那丛狗尾草,不用谁管,年年随着春风发芽,
期刊
像普罗米修斯一样  盗取生活的火种  以爆燃的姿态  捂住冰冷的日子  有时掏出内心的闪电  像一次次赌博  接通命运里的三昧真火  火中取栗  喂养房子、车子、一家人的胃  也从热血、酒杯、文字里取火  点燃一天的猎猎之光  把自己装在喧嚣里  光芒也是孤独的  带火的嘴唇吻着世间的悲喜  有时被世俗的铁锈捆成一个冷冷的结局  从老母鸡、栗樹林里读取火辣辣的乡愁  自己却身陷一枚高处红叶的苦苦支
期刊
最近买了个投影仪,又刷了一遍《失乐园》。上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十几年前,这次在更大的屏幕上看到,仍然会被黑木瞳扮演的女主角凛子的美所打动。  她总是穿着黑衣服,神情沉静,五官柔和,肌肤透明如冰雕,呈现出植物般没有侵略性的美,这符合她的身份——医学教授的太太。  看上去是最波澜不惊的人生,谁能想到这背后自有惊涛骇浪。  25岁时,她通过相亲认识了丈夫,结婚,做家庭主妇,看似完美的丈夫实际上很无趣,对她
期刊
镯子是女人最心爱的饰物,也是结婚时最重要的嫁妆。过去娶媳妇时,男方家即使再贫穷,也要想方设法打上一副银镯子作为聘礼送给女方。等女人出嫁时,镯子作为最贵重的嫁妆,成了女人的压箱底之物。从此以后,镯子将陪伴女人一生,寄托着女人对美好生活的记忆和向往,所以镯子对女人来说再珍贵不过。但我的母亲却坚持要把自己戴了一辈子、无比珍贵的镯子还给大娘(大伯母),这是一个真实而凄美动人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在豫
期刊
人群荡漾,热烈的陌生如汪洋淹没头顶,一个人穿过人行横道,风把头发送到嘴角。莫名升起的孤独与虚无,没有边际。  路旁的枝枝叶叶在窗外倒退疾行中辛苦而茫然,我记不得它的面目,傍晚,雷雨肆无忌惮,车灯烦乱浮躁,车流冷漠热闹。掩藏在杨树叶子里的广告牌有了锈色,有锈迹流淌下的痕迹,这种堕落与颓废我并不在意,不过这些废旧掩藏在新鲜绿色的叶子中倒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安详。  站台上,反复嚼口香糖到无味,时而用舌头把
期刊
本不属于你的疼痛 怒火  用石匠的汗水 浇开了一本书  高度提炼了 你在阳世的  风起云涌  剩下最后一张名片  暴露了你在人間经过的  蛛丝马迹  比较擦破土地的皮肤  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飘荡的灵魂 和风一样安静  山的皱纹里 长满幽灵  有太多的不舍  是累了 需要歇息  只有日月风雨 草本的终极陪伴  解不开的谜团  是谁在安排 一个生命从起点跑向终点  平凡的或是伟大的旅程  碑如果开囗
期刊
我们之间近而远着,所能做的是  于近在咫尺的屏幕里遥望彼此  所幸我们处于同一方位,随季节更迭  可以一起数落这一无是处的风雪  把话语反复说,说进旧日子里去  说进我们消磨的新鲜感里面  一辆火车的距离有多远呢?  九百公里。十个小时。两颗心。  下雨了,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除了沖进这琳琅满目的雨伞之中  哭一场
期刊
大年初一,天气甚好。父亲说想去钓鱼,弟弟说昌江县的疫情控制得很好,往僻静的地方去。  在一处观景台上,我们停了步。弟弟从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了钓鱼的工具。三根鱼竿,一只鱼篓,一个渔捞,一筒鱼饵,还有一把阔大的遮阳伞和两个折叠小凳,一应俱全。这些都是从江西南昌带来的。说是有备而来,一点儿也不为过。  微风不燥,水波不兴。不远处的河面上,一个男人坐在一只轮胎里,双手拿着桨一样的东西,前后划行。细细看,原来
期刊
箭 扣  万里长城蜿蜒一种传说。箭扣长城,也扣在时间的弦上。万里蜿蜒的险峻,令人胆寒。  这历史的弓,谁来拉动?也许一不小心,拉弓人的手一松,箭就会毫无厘头,射入一个黑色而幽深的胡同。撒几张网,一天就过去了。打几条鱼,一生就过去了。有人想笑,就任凭他们笑去。野草的声音,嗖嗖响。柔软的小蛇,隐身于葳蕤的草丛。  箭,还扣在长城上。“任何变化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包括长城上的每一块砖,残破,古旧,朴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