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尤需赋真情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x81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议论文,不仅要强调“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有力”,尤需情理结合,融情于理,方能臻于极境。感情与理性结合的常用方式有以情定调、以情选材、以情驭材、直陈衷情、以像显情等。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技巧 议论 抒情
  
  提到写议论文,人们往往言必称“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有力”,强调“晓之以理”的一面,忽视甚至无视“情融于理,运之以情”的一面。歌德说过:“感情愈和理性结合,就愈高贵,到了极境就出现了诗和哲学。”因此,带着感情写议论文(尤其是那些褒贬是非,评述功过一类的议论文),写起来就会兴会淋漓,思想风发。这样的议论文,就能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从而使读者思想上受到启发鼓舞,辨明是非,产生共鸣,自愿接受作者的观点,乐意了解作者阐述的道理。倘若作者对自己议论的对象(人、事、物)毫无感情,即使勉强敷衍成文,也只能是无血无肉的干巴说教,索然寡味,轻泛无力,令人难以接受。
  那么,在议论文中,怎样才能把感情和理性,即说理和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从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流程来看,大体可以按下面的几种方式来做。
  一、提出论点,以情定调
  一般议论文常常在篇首就点出论点,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就可以先直抒胸臆地倾诉自己的情感,从而定下全篇议论的情感基调。例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我们只有一个中国》,下笔就直陈肺腑。
  “看了广西陆川非常电鱼机和读者来信后,首先是心痛,继而是悲愤。痛的是被电鱼机破坏的大面积的渔业资源,愤的是那些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竟不惜让宝贵的资源蒙受严重的损失!我们只有一个中国啊,焉能如此损国肥私呢?”
  “痛”什么,“愤”什么,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表现了一位小作者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论点一出,就强烈地震撼了读者。
  二、列举论据,以情选材
  在运用论据证明观点时,必须选取作者心灵最受震撼,体验最深刻的材料。1915年,17岁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政治的腐败与列强侵略凌辱对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挥笔写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为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怀着满腔的悲愤和对民族灾难的深切关注,列举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种种罪行,以激起国人挽狂澜,固邦国,救华夏的热忱。
  “自海禁大开,强邻逼我;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役,法人欺我;辛丑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议,日人凌我;及平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瓜分豆剖,蚕食鲸吞,芨芨乎不可终日。”
  这一系列的“难”,以一个排比句段列出,再加上句中精心锤练的动词“逼、侵、欺、噬、凌、谋”,使作者悲愤、急切的“固护邦国”之情进入沸腾状态,心灵的闸门高高吊起,语言的喷泉射出了高高的水柱,这正是选材以情的必然效果。
  三、分析论据,以情驭材
  在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不能堆砌事实,关键在于分析,而分析的核心就是要以贯串文章的感情意向统帅内容。针对不同的论据,或横眉怒斥,或同情怜悯,或揭露抨击,或讽喻劝诫。只有将这些不同的情感融于论据的分析中,才能达到理坚情溢,情理相得益彰的效果。但这种情感的融入必须受理智的导引,必须由具体的事理表现出来,不是喊口号,贴标签;不是油浮于水,而是水乳交融。请看下面一段议论。
  “科学可以用来征服自然,也可以用来毁灭自己。君不见,布鲁诺身上的熊熊烈火,不正是人类的第一项发明——火的利用吗?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同时也使人类多了一把屠刀;金属的发现和利用,使人有了锄头、犁铧,也有了更锋利的凶器;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研制出来的炸药,更多地却被用来制造屠戮生灵的武器;爱因斯坦进行的原子弹研究工作,带来的却是广岛人的眼泪!
  多么令人伤心的事实!然而人类的这种大悲剧至今仍在延续,现在若把全世界的原子弹分给每个人,人均竟达三吨之多,很难想象这个灾难将对人类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离开了正义,科学的每一个进步,便是人类的一个倒退。”
  这段议论,作者在分析利用科学成果造成的一个又一个悲剧的论据时,自始至终都怀着极端痛心的悲悯之情和无比担忧的人文关爱之情,有力地证明了“离开正义,科学的每一个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的一个倒退”的论点,给人以警醒的力量。
  四、精巧修辞,直陈衷情
  议论文要写出情感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巧锤炼语言,运用修辞,直接表现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的鲜明性、深刻性。例如运用设问、反问、反衬、对比、对偶、排比、反复等辞格,精当使用虚词等。《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悲愤沉痛的悼念文章,是著名的杂文篇什,融叙、议、抒情于一炉,用以谴责邪恶的统治者,警醒国人。其中的议论显出高贵极境,尤其值得我们效法的是融情于理的方法。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已”和“尤”两个虚词的着力,加上一个对偶句的运用,既表达我对“惨象加流言”已经艰于呼吸和视听,简直无法忍受的悲愤情感,也揭示了我们的国民“默无声息的缘由”——邪恶者的屠刀加钳口术。接下来一个反复加对偶句,既是一种感叹也是一种呼唤,更是一种警告!表达鲁迅先生渴望这个民族应该有一种英勇精神,有一点血性,起来战斗。这样的哀音已经变为了怒吼。
  五、创设形象,以像显情
  议论文中适当地创设形象,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无形的情感可睹可触,从而更加突显出作者的思想灵光。
  某学生写了一篇《给自己一个希望》的议论文。为了论述“给自己一个希望,生活才会充满无限活力”的观点,他创造了这样一段文字: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希望不一定有多么伟大的目标,但可以缩小到平淡生活中的一些小期待、小盼望、小满足、小快乐。譬如明天会看到太阳,明天要去听一场音乐会,下星期约了老同学会餐,下个月将有一笔奖金;阳台上的盆花即将盛开,要去见亲人将获得甜美的笑靥,明天将穿一件新衣,购买一种想要的东西,完成一个崭新的计划……这些都是喜悦和希望”。
  这一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憧憬美好的激情和愿望,也勾起了读者的温馨诗意和温暖情思。
  以上,举例浅谈了怎样把说理和赋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作法。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议论文中的抒情,要切实成为说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即融情于理,而这种情感的抒发也应该符合逻辑推理的发展。总之,要想以理服人,必先以情感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实验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陶渊明的“归”与“不归”,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在艰难环境中“出世”与“入世”、“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两难抉择,这种矛盾反映在《归去来兮辞》中,就表现为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外在的“道”与内在的“儒”的纠缠。陶渊明的归隐与其说是脱离红尘、不问世事,不如说是无奈自守、守拙藏志。可见,《归去来兮辞》不仅是一篇作者弃世自逐的宣言,也是他抒发内心无奈与愤懑的自白书。  【关键词】陶渊明 归 不归
【摘 要】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定的人生经历、人格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李白与杜甫这两位唐代著名诗人在诗风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本文结合具体的文本,对二者不同的风格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古典诗词 李白 杜甫 风格     大家知道,在中国文学诗歌史的双子星座中,李白以飘逸见长,杜甫因沉郁著名,我们仅从苏教版初高中课文所选用的李白和杜甫的两首诗中就可以了解他们诗歌创作的
摘 要:由于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不同,高校学期制度的差别较大。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探究参与暑期小学期项目对个体在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通过分析,为我国高校小学期制度的实施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校;暑期小学期  一、起源及发展背景  长久以来,高校的学期设置处在不断创新之中,历史上第一个设立暑期小学期的高校是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科学
【摘要】在近年的语文高考中,一种半命题作文出现在一些省市的语文试卷中,它以新颖独特的命题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考策略。  【关键词】高考语文半命题作文 题型分析 应考策略    2009年高考,作为命题作文的变体,半命题作文备受湖北、福建卷命题者青睐,以其咄咄逼人的气势成功“试水”,与新材料作文等一争芳艳。半命题作文既简洁平实,又暗含“玄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终身学习研究所(UIL)官网2020年1月21日消息,为促进摩洛哥和突尼斯两国的成人教育专业化,UIL于2020年1月16日在突尼斯举办关于成人教育硕士课程制定的高级别研讨会。  来自摩洛哥和突尼斯政府及相关学术机构的8名高级官员参加了研讨会,其中包括摩洛哥的菲斯大学校长、国家扫盲机构(National Agency to Fight Illiteracy)主任、
【摘 要】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转变古诗学习方式,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热爱古诗,从而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关键词】读写 品鉴 古诗    在中国古代蔚为壮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它以琅琅上口的韵律、精炼的语句、含蓄深刻
【教学目的】  1.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婉复杂的思想情感。  2.学习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读诗方法。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结合作者及其生平解读诗歌复杂深婉的情思。  【教学难点】  杜甫诗沉郁顿挫、含蓄深蕴的风格给学生深层次解读带来的难度。  【教学方法】  以诵读感受情思,以比较体味意蕴,以拓展提升审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思  请同学们一起
【摘 要】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在中学语文课中大量存在泛用甚至滥用的现象。只有转变观念,将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适度、灵活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 适度 灵活 精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多媒体计算机辅
【摘 要】在小说《雪白的木槿花》中,木槿花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象征着女人公形象的美丽与人格的善良,同时也象征着神圣纯真的人性力量。  【关键词】木槿花 美丽 善良 纯真     河南作家张中民先生的短篇小说《雪白的木槿花》(见《广州文艺》2009年第二期),以爱情为题材,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冯刘氏与春祥伯爱情悲剧的描写,触及了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
【摘 要】语文课堂应该诗意芬芳,语文教学进程也应充满艺术性。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时刻处在诗意的氛围中,因为文学化的教育,才会脱离枯燥,才会远离平淡。本文从课堂导语设计、课堂教学进程、课堂教育过程等环节作了文学性的尝试。  【关键词】文学性 诗意化 教学进程 教育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