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ianfe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跨技术、跨产业领域的新型汽车体系。汽车正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方向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高级阶段)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电动化;智能化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及汽车的普及,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安全、拥堵、污染作为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日趋严峻。为解决交通难题,汽车正向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方向发展。
  1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是一种跨技术、跨产业领域的新型汽车体系,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汽车Vehicle与(人passenger、车Vehicle、路road、云端Internet等)(即V2P、V2V、V2R、V2I,统称V2X)智能信息交互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2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在“新四化”的驱动下,世界汽车工业正经历着新的变革。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电动化、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智能化的发展,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汽车将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汽车企业也不再单打独斗。
  2.1 汽车的发展变化
  2.1.1 汽车动力电动化——新能源汽车
  近几年,由于市场的空缺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吸引,很多传统车企转向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国市场上还出现了很多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企业分为了传统车企和新兴造车势力两大派别。合资企业如上汽大众、北京奔驰等纷纷发布新能源车型规划,目前市场上有20多款新能源车型。
  目前我国获得获得发改委资质企业有17家,获得工信部资质企业有11家[1]。
  2.1.2 汽车操控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将自动驾驶汽车分为5个等级,L1驾驶辅助,L2部分自动化,L3有条件自动化,L4高度自动化,以及L5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介入。
  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汽车(L4及L5)。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两种:
  ①基于传感器的车载技术路线。
  这类技术路线是基于先进传感器技术与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如立体摄像机和雷达,结合驱动器,控制单元以及软件的结合,形成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使得汽车能够监测和应对周围环境。该路线推动者是以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特斯拉等为代表的汽车整车企业,技术发展较为成熟。[2]
  这种技术是单车智能化,其主要考虑产品的实际上路应用情况,从L1级向上研发并在产品上应用,当前最多处于L3级别。ADAS系统主要有APA自动泊车系统、ACC自动巡航系统、AEB自动紧急刹车、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ADAS属于汽车智能化的初级阶段产品。
  ②基于车辆互联的网联式技术路线。
  这类技术路线表现为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汽车驾驶模式的变革,推动者主要是以谷歌、苹果、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重点开发车载信息系统。
  这种技术是车路协同(V2X)技术,即网联化,让道路、车、人联动起来,需要智能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配合。在中国,车路协同正在成为现实。
  2.2 行业的发展变化
  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的发展方向,汽车和网络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从技术层面来讲,传统车企更加擅长“engineering”(工程),互联网企业擅长“coding”(写代码)。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能够实现双赢。例如,在国外,waymo联合菲亚特克莱斯勒、Cruise联合通用和本田、Argo AI联合福特和大众、Uber ATG联合丰田、电装和软银。在我国,百度与吉利、比亚迪、金龙客车、一汽等合作;腾讯与东风、广汽、蔚来等合作;阿里与 AutoX合作;滴滴与广汽、比亚迪等合作;华为与东风等合作。
  3  无人驾驶汽车试乘
  我国各大车企及互联网领军企业都开始了自动驾驶的研发,发布无人驾驶能力、竞相推出无人驾驶产品已经成为了行业常态,在纷纷拿到各级城市的路測牌照后,进行各种天气环境下的道路测试。有的已经投入小批量试运营,车型有乘用车、公交车、卡车、物流车等等。中国的百度、小马智行、Auto X、Plus Ai无人驾驶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下面是一些统计。
  3.1 无人驾驶公交车试运行
  ①2019年7月,河南郑州智慧岛试乘本土宇通公司的小型5G无人驾驶公交车。2020年1月19日,河南郑州新添第一批15辆宇通无人驾驶公交车,开始运营,靠语音控制。
  ②2019年12月2日,搭载“阿尔法巴(alphaba)智能驾驶公交系统”的深圳巴士集团,在深圳福田保税区首发试运行。车型为长安睿骋(RAETON)。2017年12月2日曾首次上路2辆。
  ③熊猫智能公交车,由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由新能源驱动,介于L3~L4之间。2019年5月6日,首次亮相福建;2019年6月,在天津上路运行;2019年6月,在广州生物岛投入运营。
  ④2020年1月22日,山东首辆无人驾驶公交车在山东济南高新区,首次公开运营,是中国重汽集团技术。
  3.2 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行
  无人驾驶网约车正在成为无人驾驶公司和各网约车平台布局的重点。广州、长沙、上海等城市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到试乘阶段。   3.2.1 百度
  2020年4月20日,百度与一汽红旗合作的“红旗 EV”Robotaxi车队,首批45辆在长沙梅溪湖片区和洋湖片区135公里的开放路段全面开放无人驾驶试乘。可通过百度地图和百度APP内的小程序“Dutaxi”一键约车。
  3.2.2 裹动智驾(AUTO X)
  2020年4月27日,自动驾驶公司(AUTO X)与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在上海嘉区正式启动无人驾驶网约车Robotaxi项目。上海市民只要在高德地图上搜索“无人车”报名,即可免费体验。一个月的体验期过后,将正式对公众开放,首期投放100台。
  3.2.3 小马智行(Pony.ai)
  早在2018年2月2日,广州南沙市民就已经开始体验无人驾驶服务。小马智行(Pony.ai)在广州南沙的核心区域推出了Robotaxi常态化服务,车队由4辆林肯高端轿车和2辆国产高端品牌广汽传祺组成,迄今为止已有超过7万多次的打车订单。
  3.2.4 文远知行(WeRide.ai)
  2019年11月28日,自动驾驶出行公司文远知行 WeRide.ai推出L4级旗下的RoboTaxi车队,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正式开启L4级运营服务对公众开放。市民只需要下载叫车应用WeRide Go,即可呼叫使用。使用的车型为广汽新能源GE3纯电智联SUV。2020年4月,车队达到40多辆。
  3.2.5 吉利
  吉利汽车旗下的曹操出行正在推行对吉利“几何A”自动驾驶车辆(L2级)的改装,将在2020年下半年测试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同时接入曹操出行APP,并将于2022在杭州举行的亚运会期间推出“几何C”提供覆盖主要区域的无人驾驶服务。
  3.3 无人驾驶卡车
  智加科技(Plus.ai)是专注于研发L4级无人重卡在高速公路运输的研发应用,先后拿到美国加州DMV测试牌照、中国营运货车无人驾驶路测牌照。2019年11月2日,再获长三角商用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
  3.4 无人驾驶牵引车
  2020年4月27日,在福建漳州开发区四区码头,无人驾驶牵引车“云杉”(红色“小金刚”)展开行驶测试。除了港口,无人驾驶牵引车还可以应用于矿山、大型企业场内等多种固定生产生活场景。
  在国外,2018年,美国Waymo已经开始为几百名用户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马斯克在2020年4月在一场网络直播发布会上声称2020年推出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車。
  4  无人驾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30多年过去了,2025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禁售燃油车的行列之中,燃油车厂商也开始主攻电动路线。新能源汽车技术、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生态土壤。多国政府更是将其上升至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随着业内大公司的持续推动及相关政策方面的扶持,无人驾驶技术飞速发展。不过,当前还不够成熟,试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需要配备安全员,上下车只能在特定的站点,开放道路在流量小的限定区域(需覆盖5G信号)等等。无人驾驶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系统工程[3]。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完善的智能交通设施、新一代移动通信普及、健全的法律法规,需要政府、车企、技术平台和社会协同推进和完善。距离真正无人驾驶车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将给我们带来安全、智慧、便利的交通出行方式,也将带来其它的改变,汽车相关制造企业可能重新洗牌;出租车、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保险等行业可能面临转型;高校汽车相关专业培养方向需要调整。
  5  结束语
  L4级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速达公司成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双资质的新能源企业.热点财经推荐,2019-01-10.
  [2]崔胜民.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3]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N].经济日报,2020-05-1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汽车电路的组成和常见缺陷,然后运用汽车电路的基本维护和检测技术,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汽车电气电路技术;检测维修关键技术;常见故障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汽车正在成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广泛使用的情况下,提高汽车性能就成为当前的必然要求,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研究电路的基本检测和维护技术。  1 汽车电气电路
期刊
摘要:重庆长安汽车是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中坚力量。其轿车在造型设计方面具有识别性与审美性。从形态、色彩、材质、结构方式重视发掘和保护自身汽车品牌造型特征的延续利用对系统的研究中国品牌的汽车造型设计语言,建立产品脸谱信息库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重庆长安汽车;长安汽车轿车;造型设计  0 引言  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汽车造型设计系统在于为企业管理层、设计师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设计管理和交流平
期刊
摘要:本文将结合逆向工程的优势与企业的运营特点,通过发现我国相关企业在特殊多孔零部件处理过程中切实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几点基于逆向工程的特殊多孔零部件快速修复的过程,希望相关企业能够尽快突破技术方面的瓶颈,早日实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愿景。  关键词:逆向工程;特殊多孔零部件;3D打印;快速修复  1 逆向工程优势  首先,逆向工程的实质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产品,一旦将其应用于如特殊多孔零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的五大生产要素对实际生产的影响,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并判定了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由人员、设备及物料组成的加工节点,为车间生产调度的依据。通过实例证实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为车间生产调度提供了新思路。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ive pro
期刊
摘要:高速行驶和大载客量导致客车道路交通事故的致死和致伤率居高不下。本文针对这一现状,研究中国客车技术标准发展并解读行业标准《客车前部结构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基于该行业标准研究客车驾乘人员的损伤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和客车前部结构强度试验方法。  关键词:客车;正面碰撞;前部结构强度;法规;方法研究  0 引言  为了提高客车的碰撞安全性,减少驾乘人员在碰撞事故发生后的损伤,世界各国纷纷制订了针对客车
期刊
摘要:分析了CR400AF高速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数据传输协议,并对网络协议的实现进行原理性设计。  Abstract: The topology and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 of the CR400AF EMU network control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the principle design of the ne
期刊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以太网凭借其应用广泛、成本低廉、通信率高的优势渗透于不少工厂和企业的信息通信管理系统。PROFINET是通过运用以太网优势研发的一项创新技术,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自动化总线标准,为工厂自动化提供完整的网络控制体系。PROFINET虽然对于网络控制比较可靠,但是它还需要完善的诊断方式,降低总线出现故障带来的损失,发挥其应用优势
期刊
摘要: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如果有对方来车,汽车司机应第一时间进行远光灯和近光灯的转换操作,但是在实际行驶中,时时有汽车司机并没有第一时间执行此操作,从而产生交通事故。为了增加车辆的行驶安全,降低此原因带来的事故率,本文以汽车灯光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使该系统可根据汽车行驶环境的实际光线情况,对汽车示廓灯、雾灯的开启关闭进行自动控制。从而进一步扩大汽车灯光系统的使用功能,减少司机在驾驶时的活动需要,降低
期刊
摘要: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全球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污染等问题日渐严峻。氢燃料电动汽车在排放和动力等方面尤为突出,本文以氢燃料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Advisor汽车仿真软件建立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部件以及车身模型,选定中国城市工况以及UDDS城市仿真工况,对氢燃料电动汽车模型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来看,汽车动力性能仿真结果明显优于同类型传统车辆动力性能,整车燃料经济性能有很大提升,排放基
期刊
摘要:针对带钢的表面质量检测进行专门化研究,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系统,从系统硬件结构、软件设计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其硬件结构包括图像传感器、高速 CCD 相机、光源设计;软件设计包括图像滤波去噪、缺陷特征的提取和选择、表面缺陷检测与辨识。根据实验结果的比对可知,本文设计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在对带钢表面缺陷进行检测时,随着试验次数的累加,其精测精度均比传统系统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