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城南有一座大厦,电梯每周一是不开的,这就是座落在崇文门珠市口东大街的珍贝大厦。
“周一关掉电梯是为了周期性的唤起员工注意锻炼身体的意识”做出这个决定并下令执行的珍贝全国销售总经理邱淦清如是说。同样是周一,记者在珍贝大厦顶层的总经理办公室,与邱淦清一起品茶,一起聊佛,一起谈“珍贝太极”。
自然由生的民营企业
“开始做企业的时候也就是想生活能好一点,没有想到‘能改变命运’,没有想去做多大。”邱淦清真实而朴素地解释着创业的初衷。1986年,职工人数6人,资金不足600元,6台横机的家庭小作坊在邱氏三兄弟的带头下组成;1987年他们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珍贝”牌注册商标,1993年正式名称为浙江珍贝有限公司。
“刚开始运作的时候什么都比较艰苦,但我们这代人能吃苦,不怕苦,坚持着做下来。”邱淦清对创业成功的总结在于不怕吃苦,“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好多员工跟着你干,我们的个人生活改变了,企业后来也不能把这些员工撵出去吧,所以也要尽到社会责任,我们只有把企业做好做强。”此时的邱氏企业也从改变生活状况的朴素原点升华到了对员工尽责、对社会尽责的新境界,邱淦清坦诚地陈述着创业的心路,真实得让在座的每个人感觉很踏实。
如今的珍贝,已经成为下辖6个分公司和18个驻外办事处,拥有流动资金6亿多人民币,固定资金3亿多人民币,占地面积600多亩,员工3000余人,各类先进设备3000多台(套)(其中95%的设备均是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等国家进口),拥有年产380多万件羊绒衫、羊毛衫、真丝内衣系列产品的能力的国内知名企业。
分享、关心和学习都为人
邱淦清人称“茶痴”,包下二百亩茶园,办茶厂,把自己的名字“淦清”二字注册成了茶商标,还在珍贝大厦四层开了间千余平米的一品古道茶楼。除了喜茶爱茶,不浸烟酒的邱淦清更是把品茶当成了结识好友的“商务之约”,用邱淦清自己的话说,通过品茶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商界朋友,共同的喜好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淦清白茶”是在为珍贝品牌加分。而珍贝品牌的不断发展壮大,邱淦清觉得最大的功臣是员工:“真心对待每一位员工,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员工关心这个企业,企业自然而然就好做了。”
健康为本 “员工心情好了,做工作自然不一样,今天腰疼、明天胃疼的怎么工作?我们一年给员工做几次心理培训,身体健康检查也定期做。” 邱淦清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说是从员工的吃关注到员工的心。深谙“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邱淦清经常亲自“下厨”指导员工做饭,为的是严把员工营养配餐的“质量关”,也是珍贝关注品质从原料入手把关的企业文化在细节上的显露吧。
珍贝的企业特性决定了女性员工的比重较大。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邱淦清有自己的解释:“婚姻问题比较严重,离婚率很高是现代社会问题,对待遇到这类问题的珍贝员工,你要去开导她,她们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愿意给你分享,你一开导她们就想通了。做企业不但要了解员工,不一定目标就是要挣多少钱,员工健康了,整个团体氛围就特别好,在同行当中,竞争力就强了。员工有困难的时候,你去帮他,那企业有困难的时候,他也帮你了,将心比心的。”
学习之路 珍贝还是一个“学习型企业”,信奉“一定要学习,路才能越走越宽”的邱淦清自己在学,也要求进入珍贝的员工也要学。邱淦清以“谦受益、满招损”为企业文化,要求所有的珍贝员工要培养“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公司每年都会购买大量优秀图书,组织员工学习,每周一的晨会就是一个学习交流会,每次都会有一名员工登台演讲,讲自己的学习心得、读书感悟与体会。
邱淦清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学府学习深造;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学校讲品牌的树立与成长,经常参加研讨会、论坛,或者结伴旅行,或者品茶结友。从上学到“游学”,从汲取到分享,邱淦清一路走来,乐在其中。他自己坦言:“只要我学到的东西,我一定跟我的员工分享,我也要求他们把学到的东西要去用,不愿意学习的人和我们融洽不到一块去。”
不变应万变的“人为本”企业管理,直接作用到员工,进而影响到员工对待企业的忠诚度,对待消费者的热情态度,通过和谐的企业文化构建良好的团队氛围,竞争力自然就强。
一顿员工餐,一次谈心,一起学《四书》,点滴细节展现着珍贝以人为本的理念,周一停开电梯的疑惑也迎刃而解。
勤勉之心、不断创新是为“合”
感恩之心 从卖连衣裙起家,从创业资金600元到目前做到流动资金6亿多人民币的规模,建立之初就誓以“质量无缺陷”为企业宗旨的珍贝,再次入选2006年度国家免检产品和生产企业名单,珍贝品牌被评为“2006年度北京品牌服装营销金奖”,珍贝商标喜获“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商标”称号……珍贝走过了20年创业到发展的历程,这其间邱淦清最大的感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心态要好,要有感恩之心。
回想企业刚起步,同许多企业一样,珍贝也曾经“默默无闻”,自然是贷款贷不到,钱也借不到。真正得到第一笔贷款已经是1995年,企业有了几千万的规模了,当地领导也开始关注珍贝,来厂里参观了以后,珍贝才得到重视和关心,之后的几年企业也是滚动着向前发展的过程。创业之苦并没有销蚀邱淦清感恩的心,“心态一定要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心里想着:你看我的运气比较好,正好遇上了好机遇,这样自然而然就比较顺了。”如果说邱淦清的这句话只是心理暗示作用,珍贝发展真正靠的是对员工的培养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大规模进设备是90年代末,进口了世界一流的英国设备,一开始就和国际看齐。我们买机器,比如全世界找到三个好的,但这三个中我再找哪个是最好的,我们请了专家,把整个市场摸透,要么不买,要买就要买最好的。”就是很好的例子。
参加行业论坛的时候,有些民营企业家在会上抱怨政府工商部门办事效率低,态度差,特别是相关的制度不合理,邱淦清则不以为然,“为什么国外五百强的企业都要往中国跑?说明中国是个赚钱的好地方。等到十年以后,中国的制度都完善了,你赚钱的机会也就没有了。”站在一个精明商人角色的邱淦清道出生存之道:“好心态就是聚宝盆,感恩之心就是金钱铲,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
合气生财 “合气”生财,邱淦清将“合”阐释为:勤勉、和合、克制。
“勤勉”是企业于市场立命之本,珍贝自始至终以消费者认可做为企业产品的生产标准,而面对日益个性化需求的市场,珍贝努力按市场需求做事情,按消费者个性需求设计生产产品,就需要企业谨记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
珍贝从1999年开始做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需要量身定做,不断开发更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设计、生产、销售环节的掌控和调配尤为重要,“我只要走到哪里,电脑带到哪里,所有产品的销售和扩充我都知道,资源配置非常方便,也利于决策。” 邱淦清谈到使用体会很是津津乐道,“哪个店面卖的好,哪个卖不出去?资源配置非常方便,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用不断创新来演绎勤勉,除了管理系统信息化、立体式裁剪的技术开发等诸多环节,邱淦清透露今后会在品牌国际化建设上做更多的尝试,更多的品牌专卖店和形象店的拓展也是同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
“和合”意即家和万事兴,在珍贝这个企业大家庭里,提倡上下之和。邱淦清主张心要向善的做企业:“企业发展了,解决劳动力就业,培养一批人出来,通过企业的培训,增加了他的社会经验,增加了他的实际知识能力,你也为社会做出贡献了。通过你的包装,去影响了一个人,让他了解自己。”邱淦清用他的“换位思考”理论给我们解释了形成一个好的企业氛围的关键所在。信佛的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问法师:你天天念阿弥陀佛有什么帮助?法师回答说:你天天想到你的父母亲,你的父母就会想到你,这是个呼应的关系,你想到他,他就想到你,你尊重别人,人家也尊重你,都是互相的。
“和合”还要求企业家要有度量,能容。“有时候对待员工,明明自己不对,我会故意顶一下,看他能忍耐多久。” 邱淦清笑着谈起了考验员工的小插曲,他的用意不言自明:珍贝领导要是能容人的领导,珍贝员工要做有度量的员工。“明明人家刁难我,我要跟人家发脾气,那以后怎么办?人的一生当中一定要经常换位思考。”
克制与忍耐 为什么有些企业做大了,反而做倒了?谈到对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看法,邱淦清用“克制忍耐”来约束自己“专一发展”。
造成中国企业寿命不长的原因很多,邱淦清对于“做大的前提下,什么都要去做,什么赚钱快,就做什么”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对“没有一生规划的个人和没有长远规划的企业”表示了严重的担忧:“精力不足,能力不够,有的东西不适合你做就别去做,不能说现在房地产好,所有的企业都做房地产,今年这个股票市场好,谁进去谁赚钱,但是这个时候就危险了,应该见好就收,什么东西都是物极必反的。”
“今年不种大白菜,大家都不种了,来年肯定涨价。”2004和2005年的时候,羽绒服市场相当好,珍贝保持了“克制”,邱淦清很清楚,门槛低、大家都能进去的行业,风险就太大了,何况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对这个行业真的了解。到2006年的时候,很多不做羽绒服的企业也进去做了,也都赔了进去。
连续11年被国家统计信息中心、北京市商委评为“羊毛衫销量第一名”和“羊绒衫销量第三名”;连续6年被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协会评为“全国同类产品羊毛衫销量第一名”和“全国同类产品羊绒衫销量第三名”,目前“珍贝”牌羊毛衫占全国羊毛衫市场份额的23%,“珍贝”牌羊绒衫占全国羊绒衫市场的17%,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经形成了4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营销网络,1500多个营业网点。这些成绩是是邱淦清“克制忍耐”的结果,是对珍贝专一发展之路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