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们单位健康体检,发现一些人患胆结石,对胆结石这种病,大家都不太了解,请问,何谓胆结石?胆结石是怎样发生的?
河北辛集周一帆:
胆结石又称胆石病(症),是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的统称。根据结石存在的部位,又可细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此种结石多数是由胆囊结石排出和移行而来,少数是在胆管内原发的)和肝内胆管结石。因结石存在的部位不同,治疗上也有某些差异。
成分不同的胆结石其发生原因也不同。胆固醇性结石是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并不断在胆道系统(特别是胆囊)析出和堆积的结果。近年来,我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此种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有些地区(主要是城市)的人群发病率可高达7%。胆红素钙性结石是当胆道系统感染时,一些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可使结合胆红素水解成非结合胆红素。后者又与胆汁中的钙结合,成为不溶解的胆红素钙在胆汁中存在。当胆道系统中有寄生虫残体、细菌菌落、手术线头等异物时,胆红素钙就会以这些物质为核心,集结沉淀形成胆红素钙性结石。此种结石过去主要发生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肠寄生虫病大为减少,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我父亲因心脏病住院时,医生行常规B超检查,说他患了“泥沙样”胆结石,请问,何谓泥沙样胆结石?
北京石景山李银兴:
结石的形状与结石的成分有一定关系,比如,胆固醇结石的体积多较大,颜色常为棕褐色,质地坚硬,呈圆形、椭圆形或多面体形,可单发、多发。胆红素钙结石为棕黑色,常多发,大的质脆易碎,中等的状似米粒或泥沙,故也称泥沙样结石。泥沙样结石多发生在总胆管内,常用内科治疗,原因是体积小易排出,用中药排石汤、利胆排石片、针灸和耳针等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我今年55岁,患胆囊结石5年。这期间,有时感右上腹不适,偶有胆绞痛发作,更多的时间无任何症状。我曾吃过消炎利胆片、猪蹄(偏方)和进行过针灸治疗,但效果不明显,B超复查结石仍然存在,请问,胆囊结石到底怎样治疗好?
——王兴来
我母亲50岁,患胆结石多年,医生动员她手术,她害怕手术,不敢做。听说胆结石可进行碎石治疗,请问,碎石治疗的效果如何?
——朱光然
我刚发现患胆结石,本想手术治疗,可是听人说,手术摘除胆囊后可诱发结肠癌,另外,还会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请问,是这样吗?是内科治疗好还是外科治疗好?
——魏东升
河北省张家口王兴来、山东泰安朱光然、辽宁沈阳魏东升:
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代表性,许多胆结石患者也向我咨询过类似问题。患了胆结石到底怎样治疗好,医学界有三种意见:
过去有人认为胆囊摘除后改变了胆汁的排泄途径,胆汁通过总胆管直接排入肠道(而非先在胆囊内储存。进食后再由胆囊排入肠道),由于胆汁长期持续地刺激肠道,从而可诱发结肠癌(胆汁中的次级胆汁酸有致癌或协同致癌作用);同理,胆汁排泄异常也会影响消化功能。上述情况,有的地区(主要是欧美国家)有过病例报告,但在我国并无大宗病例统计资料证实。
有文献报告,对14733例胆囊摘除患者随访11至14年,并未发现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指出:一个长有结石的胆囊,往往已失去了它的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保存一个有病的胆囊就相当保存一个病灶,实际上胆囊摘除前,相当多情况是胆汁已直接经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因此,在胆囊摘除前后胆汁的流向是一样的。而且很有趣的是,人的神经系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胆囊摘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肝细胞会在餐后人体需要胆汁时,增加胆汁分泌。因此,摘除胆囊后不会影响消化功能。由上所述可知,摘除胆囊后可诱发结肠癌和消化功能障碍,并未得到学者们的确认。
另外,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胆结石如长期内科保守治疗,可发生许多严重并发症,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一组资料统计,对胆囊结石100例作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肝炎82例,肝硬化4例,梗阻性黄疸5例,肝癌1例,肝结核2例,脂肪肝3例,正常肝仅3例。我院曾对确诊胆囊结石进行手术的30例患者,对其肝组织做了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100%有程度不同的病理改变,有的已形成早期肝硬化。临床实践证实,胆囊结石常并发急性胆囊炎,严重者能发生胆囊积脓、坏死和穿孔,危及生命。从胆囊脱出的继发胆管结石或生长在胆管的原发胆管结石,如阻塞胆管还可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此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50%。82%~95%的胆囊癌患者,同时有胆囊结石存在;而患胆囊结石时,胆囊癌的发病率为1.3%~7%。此外,壶腹部结石的阻塞还易并发急性胰腺炎,结石长期刺激还可使胆囊良性息肉癌变等。
总之,胆结石如长期内科保守治疗可以说是后患无穷。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对胆结石患者(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或胆囊多发结石者)施行手术,即使胆绞痛发作不频繁,甚至暂时未发作过,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应及早择期(选择身体情况最好的时期)手术。因为目前采用的内科治疗方法,如中药排石、消炎利胆和一些偏方等,疗效一般都不太令人满意;体外碎石疗法并不十分安全,疗效也不太理想;口服溶石药物在短时间内,很难将大的胆固醇结石消融。
根据上述情况,权衡利弊,对胆结石的治疗还是及早择期手术好。
我父亲患胆囊结石2年,胆绞痛经常在夜间发作,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发作时如何处理?
江苏无锡朱建江:
胆囊和胆管由迷走和交感两种神经支配,白天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胆囊、胆管的平滑肌多处于松弛状态,故一般不会发生胆绞痛。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可使胆囊、胆管收缩,从而易发生胆绞痛。另外,夜间睡眠中常翻身、转位,易使结石阻塞胆囊颈管引起痉挛,于是发生胆绞痛。胆绞痛发作时可移动体位,结石由胆囊颈管内脱出疼痛可立止。还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口服或肌注阿托品、654-Ⅱ片和肌注解痉灵等。如上述处理无效要到医院急诊。
我是一个胆结石患者,我想用溶石疗法治疗,请问,常用的溶石药物有哪些?溶石治疗的效果如何?
湖南长沙方文彬:
常用的溶石药物有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这些药物主要对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疗效,而对胆红素结石无效。故用前需搞清楚结石的性质,否则属于滥用。溶石治疗的效果较慢,通常要服药两年以上,即使这样,大的结石也很难完全消融。一般主张:肝外胆系结石(胆囊和胆管结石)手术治疗好;肝内胆管结石,可考虑溶石治疗。因为前者手术简单易行(特别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不开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尤为方便),效果好。后者涉及肝组织,手术难度大,通常先不做手术,加之此种结石较小,溶石易成功。以上意见供您参考。
专家简介:张禹,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曾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高干科主任。从事肝胆和消化内科40余年,被聘为“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交流中心”学术委员和四家学术刊物的常务编委、特约编审或顾问,主编、合编大型专业书籍17部,在国内外29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2篇,并在多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科普文章。
河北辛集周一帆:
胆结石又称胆石病(症),是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的统称。根据结石存在的部位,又可细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此种结石多数是由胆囊结石排出和移行而来,少数是在胆管内原发的)和肝内胆管结石。因结石存在的部位不同,治疗上也有某些差异。
成分不同的胆结石其发生原因也不同。胆固醇性结石是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并不断在胆道系统(特别是胆囊)析出和堆积的结果。近年来,我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此种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有些地区(主要是城市)的人群发病率可高达7%。胆红素钙性结石是当胆道系统感染时,一些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可使结合胆红素水解成非结合胆红素。后者又与胆汁中的钙结合,成为不溶解的胆红素钙在胆汁中存在。当胆道系统中有寄生虫残体、细菌菌落、手术线头等异物时,胆红素钙就会以这些物质为核心,集结沉淀形成胆红素钙性结石。此种结石过去主要发生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肠寄生虫病大为减少,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我父亲因心脏病住院时,医生行常规B超检查,说他患了“泥沙样”胆结石,请问,何谓泥沙样胆结石?
北京石景山李银兴:
结石的形状与结石的成分有一定关系,比如,胆固醇结石的体积多较大,颜色常为棕褐色,质地坚硬,呈圆形、椭圆形或多面体形,可单发、多发。胆红素钙结石为棕黑色,常多发,大的质脆易碎,中等的状似米粒或泥沙,故也称泥沙样结石。泥沙样结石多发生在总胆管内,常用内科治疗,原因是体积小易排出,用中药排石汤、利胆排石片、针灸和耳针等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我今年55岁,患胆囊结石5年。这期间,有时感右上腹不适,偶有胆绞痛发作,更多的时间无任何症状。我曾吃过消炎利胆片、猪蹄(偏方)和进行过针灸治疗,但效果不明显,B超复查结石仍然存在,请问,胆囊结石到底怎样治疗好?
——王兴来
我母亲50岁,患胆结石多年,医生动员她手术,她害怕手术,不敢做。听说胆结石可进行碎石治疗,请问,碎石治疗的效果如何?
——朱光然
我刚发现患胆结石,本想手术治疗,可是听人说,手术摘除胆囊后可诱发结肠癌,另外,还会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请问,是这样吗?是内科治疗好还是外科治疗好?
——魏东升
河北省张家口王兴来、山东泰安朱光然、辽宁沈阳魏东升:
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代表性,许多胆结石患者也向我咨询过类似问题。患了胆结石到底怎样治疗好,医学界有三种意见:
过去有人认为胆囊摘除后改变了胆汁的排泄途径,胆汁通过总胆管直接排入肠道(而非先在胆囊内储存。进食后再由胆囊排入肠道),由于胆汁长期持续地刺激肠道,从而可诱发结肠癌(胆汁中的次级胆汁酸有致癌或协同致癌作用);同理,胆汁排泄异常也会影响消化功能。上述情况,有的地区(主要是欧美国家)有过病例报告,但在我国并无大宗病例统计资料证实。
有文献报告,对14733例胆囊摘除患者随访11至14年,并未发现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指出:一个长有结石的胆囊,往往已失去了它的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保存一个有病的胆囊就相当保存一个病灶,实际上胆囊摘除前,相当多情况是胆汁已直接经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因此,在胆囊摘除前后胆汁的流向是一样的。而且很有趣的是,人的神经系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胆囊摘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肝细胞会在餐后人体需要胆汁时,增加胆汁分泌。因此,摘除胆囊后不会影响消化功能。由上所述可知,摘除胆囊后可诱发结肠癌和消化功能障碍,并未得到学者们的确认。
另外,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胆结石如长期内科保守治疗,可发生许多严重并发症,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一组资料统计,对胆囊结石100例作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肝炎82例,肝硬化4例,梗阻性黄疸5例,肝癌1例,肝结核2例,脂肪肝3例,正常肝仅3例。我院曾对确诊胆囊结石进行手术的30例患者,对其肝组织做了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100%有程度不同的病理改变,有的已形成早期肝硬化。临床实践证实,胆囊结石常并发急性胆囊炎,严重者能发生胆囊积脓、坏死和穿孔,危及生命。从胆囊脱出的继发胆管结石或生长在胆管的原发胆管结石,如阻塞胆管还可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此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50%。82%~95%的胆囊癌患者,同时有胆囊结石存在;而患胆囊结石时,胆囊癌的发病率为1.3%~7%。此外,壶腹部结石的阻塞还易并发急性胰腺炎,结石长期刺激还可使胆囊良性息肉癌变等。
总之,胆结石如长期内科保守治疗可以说是后患无穷。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对胆结石患者(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或胆囊多发结石者)施行手术,即使胆绞痛发作不频繁,甚至暂时未发作过,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应及早择期(选择身体情况最好的时期)手术。因为目前采用的内科治疗方法,如中药排石、消炎利胆和一些偏方等,疗效一般都不太令人满意;体外碎石疗法并不十分安全,疗效也不太理想;口服溶石药物在短时间内,很难将大的胆固醇结石消融。
根据上述情况,权衡利弊,对胆结石的治疗还是及早择期手术好。
我父亲患胆囊结石2年,胆绞痛经常在夜间发作,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发作时如何处理?
江苏无锡朱建江:
胆囊和胆管由迷走和交感两种神经支配,白天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胆囊、胆管的平滑肌多处于松弛状态,故一般不会发生胆绞痛。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可使胆囊、胆管收缩,从而易发生胆绞痛。另外,夜间睡眠中常翻身、转位,易使结石阻塞胆囊颈管引起痉挛,于是发生胆绞痛。胆绞痛发作时可移动体位,结石由胆囊颈管内脱出疼痛可立止。还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口服或肌注阿托品、654-Ⅱ片和肌注解痉灵等。如上述处理无效要到医院急诊。
我是一个胆结石患者,我想用溶石疗法治疗,请问,常用的溶石药物有哪些?溶石治疗的效果如何?
湖南长沙方文彬:
常用的溶石药物有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这些药物主要对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疗效,而对胆红素结石无效。故用前需搞清楚结石的性质,否则属于滥用。溶石治疗的效果较慢,通常要服药两年以上,即使这样,大的结石也很难完全消融。一般主张:肝外胆系结石(胆囊和胆管结石)手术治疗好;肝内胆管结石,可考虑溶石治疗。因为前者手术简单易行(特别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不开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尤为方便),效果好。后者涉及肝组织,手术难度大,通常先不做手术,加之此种结石较小,溶石易成功。以上意见供您参考。
专家简介:张禹,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曾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高干科主任。从事肝胆和消化内科40余年,被聘为“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交流中心”学术委员和四家学术刊物的常务编委、特约编审或顾问,主编、合编大型专业书籍17部,在国内外29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2篇,并在多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