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遇到规范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历来是高考的重头戏。新课标实施后,我省课改区试题结构发生变化,文学类文本阅读成为选考内容,但它仍然是高考的一个重点,考生的一大难点。相对于文体特征分明的实用类文体,文学作品考查的点虽多,命题相对还是比较一致的,不管是阅读还是答题,都有规律可遁,都可规范行事。
  
  一、有关语句的理解,涉及要点归纳和主题把握
  
  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6题: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文学类文本时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能力层级D。这类题考的是对词句的理解,涉及到主人公情感和文章主题的把握。2007年高考广东卷《泥泞》也是这种考法。如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答题规范
  1. 对语句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要注意三点:①阅读时,要瞻前顾后,审视语境。特定的含义,是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制约的,所以,要注意前后语境的审阅。②联系文章的立意、主题等因素来理解,特别是要注意标题。③多角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看了2008年高考第16题的设问,再回到原文中,找出我与父亲的关系的相关情节,不难看出,父亲需要我,一是物质上的,一是精神上的。答案自然容易形成:①“父亲”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②“父亲”渴望能“我”能够理解并继承他的追求。
  2007年高考广东卷的第17题,涉及了内容要点的把握,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摘取全文要点回答。要点不外乎几点:①带给“我”童年的美好回忆,②给予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③给苦难者以和平勇气;④让人记住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
  2. 较抽象的语句的理解。必须结合语境,披文入理,并着重揭示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的潜在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双关义等,要注意“三不离”(即不离层,不离段,不离篇),学会“两借助”(即借助语法知识,借助文体知识)。运用了比喻的句子,得琢磨喻体的特征,再探求本体的含义。
  
  二、有关人物形象分析,涉及情节的梳理和要点的把握
  
  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人物形象的分析,考点涉及到情节的梳理和要点的把握,选文内容有变化时,命题可能会直接涉及情节或要点,只是这两年广东高考没出现这样的命题。
  答题规范
  1. 人物形象的揣摩。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也好,散文也好,里面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时,要注意一定的格式。一般是采用总分的结构,先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人物的身份,然后再结合原文内容分点陈述这个人物的特征。2008年高考第17题答案就是如此。先总:“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后分: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到哪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到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
  2. 情节和要点的把握。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弄明白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暗线等;概括各段各层的意思,进行分类合并,提炼中心;抓住小段与小层的抒情性、议论性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可分析出思路和主题思想。
  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三、有关作用题,涉及各种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
  
  2007年高考广东卷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要求回答某部分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是文学作品阅读经常考查的点。这部分内容,可以是一个情节、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可以是大段的景物描写,也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动作。这种作用,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结构上的。对这类题,备考时首先是熟悉各种手法,会用各种术语,然后才是答题的规范。
  答题规范
  1. 内容和结构并用。有的问题,可能仅问在结构上的作用,回答时,得把相关内容展现的意思或对主旨的意义一并答上。正是内容有这些意义,才在结构上有这种作用。
  2. 景物描写的作用。除了注意景物本身对文意表达的作用外,还要注意这一景物描写所处段落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007年高考第16题考的是雪的作用,它有结构上的,也有内容上的:文章开头花不少笔墨描写雪,为泥泞的出现作铺垫,衬托泥泞的普通、纯美。
  3. 有关某个物象的作用。可以结合诗歌意象,探寻这个物象的寓意,根据上下文看其是否象征着某种意思或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四、有关开放式探究题,多数涉及主题
  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8题: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涉及文本深层含义的探究。2007年探究题则是对关键词、疑问点的探究。
  答题规范
  1. 要依据文本内容进行探究,“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不是“言所欲言”“信口开河”。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的试题,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的,不能脱离文本作探究。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8题,考生首先要把“我”的相关情节找出来,再结合题干明示的深层含义分类: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着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矛盾的态度。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感到惘然和恐惧。
  2. 涉及人生观、世界观要积极健康。“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一般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是作品中固有的,即使是开放性的试题,回答也不能随便,既不说假话、空话、大话,更不要故做惊人之语,说丧气的话、偏激的话,或者莫名其妙的话。内容一定要得体、健康、文雅、高尚。
  备考展望
  由于诗歌鉴赏另外设题,戏剧相对难考易答,作为选考内容,文学作品阅读以小说和散文为主。从多年高考来看,几乎都是以散文为主打,小说只是偶尔出现。可以预期,2009年广东高考回复散文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话又说回来,小说阅读相对比较容易,也许更适合广东高考。2008年虽然选考内容阅读得分不太高,那是魔幻作品吓住了考生的缘故,其实题目设置还是比较简单易答的。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按要求回答问题。
  多待十分钟
  陈绍龙
  知了响,热,阳光仿佛能把东西烤糊。
  午饭已吃了一半,父亲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似的,急忙吩咐母亲:老太婆,快去做锅贴,锅贴蘸鱼汤才好吃。
  弟弟站起来说,做锅贴烦人,下次回来吃。
  父亲不依:不急,十分钟就好了。
  父亲放下筷子,也让我们都放下筷子,一脸灿烂。这当儿父亲会怪我们兄妹不回家吃饭。他多半说的都是他“下放”时的事,说实话,这些陈年旧事我们听多了,也懒得听。
  锅贴还要和面,小火,中间放水,面贴在锅四周。其实,做好一锅锅贴大约二十分钟。
  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回家一趟,也多是急急地吃顿饭便各自散去。母亲在收拾一桌碗筷。父亲坐在一把旧藤椅上,眼睛直直地盯着我们,抬起手,“忙去吧。”
  来去匆匆的,这当儿,有时离家时我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父母和我同住在一个城里。周末的时候父亲不忘打电话给我:回家呀,回家叫你妈包饺子吃。也真常吃饺子,为这妈妈要忙上半天的时间,爸妈又不允我们动手。最不好理解的是父亲还会在餐桌上像今天这样自找“麻烦”。
  看到妈妈真的到厨房去了,我跟过去力劝:妈,大热天,做什么锅贴呀!
  妈妈好像并不听我的话,舀水,和面。看我站在一旁不走,妈妈发话了:“去,跟你爸上桌说会话,他是怕你们又吃过就走。”
  就为这呀。我心里一酸。
  是啊,每次回家,我们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放下筷子便走人。想起那首歌,《常回家看看》,“一桌好饭”吃了,“一些唠叨”也要听。父母的愿望其实挺简单,就是陪他们说说话。
  为了子女,父母为自己找的“麻烦”,是一生,父母给子女的爱,是一生;子女呢,为了父母,我们有时却是十分钟也吝啬。
  常回家看看,离家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多待十分钟。
  (选自《羊城晚报》2008年8月11日芳地·小小说)
  1. 关于小说第一段:“知了响,热,阳光仿佛能把东西烤糊。”有人说完全可以删除,有人说删除不好,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4分)
  2.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3. 中国文化强调以“家”为中心,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个人主义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家庭观念。请简要概括这篇小小说的主旨,并说说你对现代社会家庭观念变化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其实重点考查的是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C)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能力层级D)。
  可以删除。作为小小说,第二段“午饭已吃了一半”作为开头,直接切入场景,简洁精彩。没有第一段,全文结构依然完整。
  不能删除。作为景物描写,第一段渲染了一个烦躁的气氛,它正好是人物内心的外化,正是烦躁,弟弟才嫌“做锅贴烦人”;“我”才“懒得听”父亲的故事。第一段也为后文写人作了铺垫,正是“能把东西烤糊”的大热天,母亲也要做锅贴,正好衬托出母性的伟大。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回答可删,主要从结构入手;回答不可删,主要从景物描写的作用入手。当然回答不可删更好)
  2. 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勤劳、善良、贤惠的中国传统家庭妇女形象。她勤劳、善良、贤惠,大热天也要做锅贴;她热爱家庭,爱丈夫,也爱子女,只要丈夫喜欢,儿女高兴,她可以马上去做锅贴;她善解人意,深深地理解“父亲”的行为,“他是怕你们又吃过就走”。
  3. 本题共两个问。
  第一问考查考生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C。小小说通过周末回家吃饭的小插曲,表现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表达了要“常回家看看”,“多待十分钟”以尽孝道的愿望。(3分)(能回答到父母的爱、子女的孝即可)
  第二问要求考生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F。中国文化强调以“家”为中心,家的观念可以培养人的文化认同感、归宿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家庭成员之间无私的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孝更让人感受到真正的人情。但家长制也会限制个性的发展,使人缺少自由的精神。西方文化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这有利于个体自由的成长,但亲情的缺失更易使人走向孤独。中国现代社会传统的几世同堂的家庭建制正被一个个的小家庭所取代,这种既有传统家庭结构影子,又有个人因素的形式可以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精髓,让人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当然,这得要求大家都付出爱。(3分)(开放题,能答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优点即可)
  
  责任编校 彭琳
其他文献
随着“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及“十三五”规划的落实,中国10万亿级健康产业盛宴随之开启;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生物医药、养老产业及互联网医疗等公司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备受关注的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将进入黄金发展期,领军健康产业。  健康中国三株在行动  2015年12月3日,三株集团在济南举办了“新三株 梦飞翔暨三株集团22周年庆典”活动。  在國家紧锣密鼓地筹划“
“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安。我发现做设施农业是必由之路,希望国家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  大年初五,派出去招工的员工回电,目前已招到20多名工人,这在郭兆芹的意料之中。  他放下电话说:“今年共需要120多名工人,比往年多了50多名。”在连续6年亏损后,郭兆芹的农业公司终于在去年扭亏为盈。作为从事了7年农业工作的新农民,他感慨颇深。  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
在我看来,回乡创业是需要勇气的,尽管很多人都会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迸发出这样那样的想法,但真正能迈出这一步的,并不多。  刘辉是我认识十多年的老朋友了,甚至是曾经的领路人。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文艺青年,高大、消瘦,尤其喜欢留一头长发,当然,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手令人佩服的文笔。在回湖南老家之前,刘辉已经是京城某都市报的副总编辑。  有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媒体圈内也有人脉,可他在2011年的时候居然帶
未来3年,我国将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  5月14日至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在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和目标原则,总结了“一带一路”的建设成就,提出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习近平在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宗法制度渊源于西周,其核心是嫡长子传宗继统  B. 秦制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和家天下  C. 元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而非起草诏令决策机构  D. 明内阁始
摘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掌握方法入手。要让学生善于阅读,即学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抓重点词句,展开联想和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举一反三,有章可循,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深入思考;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 2
10月19日,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2016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发布,报告对全国262个地级市民生指数进行了排名,江苏苏州居首。  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生发展研究”课题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介绍,自2011年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生发展研究”课题组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专业中青年专家团队,在国家“985”基金的支持下,充分研究与总结国内外民生、幸福度等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结
一边是返乡者大幅增加,一边是外出者增速放缓,人群进出背后映射出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变迁。  外出务工大潮涌动30多年之后,返乡下乡创业开始潮起。8月22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及项目创业大赛新闻通气会上透露,目前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其中农民工480万。  曾经大批背井离乡的务工农民如今成为返乡创业的主力人群。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量为16
“互联网 ”智慧社区,以智慧系统为核心,移动终端、微信平台为抓手,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居民提供更方便快捷而精准的服务。  近日,无锡市梁溪区金星街道朗诗社区社工沈雅萍敲开了朗诗未来之家1号张晓梅家的门,“阿姨,您好!我是朗诗社区工作人员,来入户走访,核实更新户籍信息,你们有什么民意需求都可以和我说说。”  让居民张晓梅惊奇的是,小沈手持的并不是厚重的笔记本,而是一部平板电脑“掌中宝”。只见她迅
近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6月起实施。同时,2001年公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废止。位于天津市静海区的一处废旧垃圾处理厂堆积着不少报废车辆。  《办法》的重大突破是允许将报废机动车的“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再利用。此外,企业准入门槛放低等利好因素,也为报废回收行业“松绑”,开启行业发展“绿色通道”。有评论指出,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