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媒体外交作为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4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海命运共同体符合历史的发展逻辑和各国人民的意愿,有利于南海命运共同体主体国家思考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有利于周边兄弟国家的共同发展。在推进南海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媒体要提高政治站位,着眼南海整体大局;积极宣传报道我国关于南海问题的政策和外交战略,凝聚各方共识;讲好中国故事,也讲好双方友谊和文化交往的共同故事;建立网络媒体技术的共享机制和内容共享,推动媒体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南海 命运共同体 媒体外交
  南海问题的实质是南海主权的争端问题。近年来,中国与菲律宾建立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双边磋商机制,与越南也在管控海上危机方面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南海问题相对比较平靜。但由于近年来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平衡战略,西方其他国家也随时可能介入南海问题。南海问题是我国长期存在的边疆安全风险问题。要解决南海问题必须有更高的格局,更大的战略选择来应对,以保证南海问题可以相对长期的稳定。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符合人类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诉求。笔者认为在解决南海问题中,应该推进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建立,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南海命运共同体建立的合理性、特征和意义
  建立南海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主要是越南、印尼、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等),建立和睦信任,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和平周边外交关系;放弃霸权主义,摒弃强权政治,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共商共议来寻求解决分歧之道,以保证南海长期安全稳定的局面;加强贸易往来,推动文化交流互动,促进经济共同发展、社会共同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在国家交往中,各国应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同时,南海作为周边国家的海域,对于该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是所有国家的共同义务和责任。南海命运共同体包含了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定位、分歧解决、发展目标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这为人类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问题、全球治理提出了可行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南海命运共同体建立的合理性
  建立南海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坚持习近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在青岛会见出席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了合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2019年6月15日习近平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建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一些学者也提出建立南海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如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吴士存在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应该“激发南海地区国家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的热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推动“各方共建泛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海南省委党校教授夏代云认为“‘南海命运共同体’是由‘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标示性概念衍生而来。前者将后者的地域范围从全球缩小至南海周边国家,这在学理逻辑上是成立的。”
  笔者认为南海命运共同体作为此区域的命运共同体,从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它是中国外交智慧在南海区域的体现,有其自身内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南海命运共同体的特征
  南海命运共同体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和内涵,表现在它有以下独有的特征:
  1.各方主体都是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是联系各方的重要通道,也是各个国家人民生活和生产资源的提供者,还是人们的生活环境所在。所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权益的维护是相关国家所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建立地区安全架构,保持海洋安全,是各国和人民所期待的。同时,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的环境也是所有国家的共同义务。
  2.各方主体国家地域相邻。历史上南海各国一直有很多的文化交流往来,所以文化相近,地域相邻,心理相通。各方都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到达过这些国家,给这些国家带来中国的物质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和宗教文化。明永乐年间先后曾有文莱、满剌加(今马来半岛以马六甲为中心的地区)、苏禄(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古麻刺朗(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四国的七位国王率团来华朝贡。自唐开始的移民,到南海这些国家也促进了中国和南海国家的文化交流,到明清逐渐增多,近代下南洋的华侨达到高峰。历史上中国和南海诸国文化的交互传播,使得中国和南海这些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具有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
  3.以合作协商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手段。建立南海命运共同体就是各方都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以和平相处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寻求与美国完全不同的南海问题解决策略,摒弃冷战思维,拒绝霸权主义思想,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以协商合作来共同维护本区域的和平稳定,保证为本区域营造更加和平、更加安宁的发展环境,将南海建设为和平、合作、友谊之海。
  (三)南海命运共同体建立的意义
  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对于重新认识南海争端问题,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加宽广的解决问题空间。首先,将南海诸国纳入命运共同体的范畴来考虑各方的合作和发展,有利于各方思考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至于在命运共同体之外的微观问题,可以互相协商解决。各方要减少争端,更多的关注人类本身的命运问题。其次,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各个国家之间,不是零和博弈,是互相携手共同发展和进步。中国的发展不会对周边国家带来威胁,而是有利于周边兄弟国家的发展。再次,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建立符合各个国家人民的意愿。中国倡导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并且将之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实现各个国家共赢共享。应该说这是符合各国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代表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也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而且,中国在命运共同体建立中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面对全人类面临的问题有更多的担当和责任,也符合各个国家的利益诉求。   二、媒体外交在南海命运共同体建立中的作为
  南海命运共同体应该包含有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利益命运共同体、安全命运共同体和文明命运共同体。经济利益命运共同体主要是产业发展,包括海洋产业、农业和贸易等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安全命运共同体主要是指区域政治和军事安全,还包括环境保护等共同问题;文明命运共同体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所开展的多元文化之间的互相交融互鉴,形成文化共识的过程。为了保障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应该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包括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如开展多方会谈机制、博鳌亚洲论坛涉及南海问题的交流;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规则和制度体系,如凝聚各方共识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作为保障各方共同行动的行为准则;推动各方交通的发展,促进人员的各种往來,促进各方人员对共同体的认识。当然,更为主要的是要通过媒体外交,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保证各国人民从心理上形成共识,以促进南海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媒体外交是政府通过大众传媒,针对特定的议题,以他国民众为传播对象,发布符合本国外交意图的新闻,进而影响他国的民间舆论,最终目的是影响他国的外交活动。在国家外交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与报道。一方面,媒体扮演外交活动的传播者,报道外交事务,反映和呈现外交的现实图景;另一方面,媒体也影响和干预外交活动,促进媒体所属政府外交意图的实现,成为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南海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作为媒体,可以有如此作为:
  1.提高政治站位,维护南海整体安全局势。媒体应该深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整体安排,积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各种冲突报道中能够理性分析,不炒作局部小问题,不放大小冲突、激化矛盾。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当前,南海除了美国以航行自由为名不断进入中国领海,甚至时不时唆使个别国家挑战我国南海主权外,整体上比较安定,所以我们要珍惜这种局面,倡导和平与对话,营造友好的舆论氛围。希望通过媒体的舆论喊话,将各方引导到执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框架中来,以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当前,社会舆论形势复杂,一旦南海问题有些风吹草动,各种声音都会浮现出来,有些甚至是杂音。比较典型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裹挟在一起,对某些外交事件作扩大化、片面化解释,不能理性分析事件,主观主义和情绪化思想明显,在网络上表现极为突出,形成巨大的网络思潮,干扰正常的外交处置;另一种是以民粹主义来否定正常的爱国情感表达。一些人将民间的正常爱国情感表达、爱国意志诉求曲解为民粹主义,伤害很多民众的爱国情感。媒体在对南海问题报道时,一方面是政府外交声音的传递者,承担“信使”角色,作为政府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正确表达政府的外交立场;另一方面媒体要理性的报道事实,不夸大、不渲染情绪,立足于南海局势的整体趋势,传达建立南海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引导民众客观地看待问题。
  2.积极报道我国关于南海问题的政策和外交战略。尤其要向南海诸国报道我国关于南海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聚焦各方关注南海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寻求解决人类应该面对的现实问题中,推动各个国家形成共识,携手站在一起,互帮互助,齐心协力解决实际困难。
  “讲什么”很重要,当然“谁来讲”“通过什么渠道”“如何讲”这都很重要。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倡导南海周边国家建立南海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就要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表达能力,最为权威的是政府在外交场合发声,除此之外还可适当借助于各类媒体、智库以及民间机构,以公共外交的方式来传达政府观点。随着社交媒体的应用发展,各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媒体外交在我国外交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然,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要了解传播对象主体国家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喜好,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和可接受的程度来传播携手建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当然,倡导建立南海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些国家认为中国的强大对自己国家造成了“威胁”,因此他们总是以敌视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将中国标签化为“战略对手”;一些国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落后产能输出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针对这些论调,媒体应分析研判各种舆情,针对性地反击,做好回应报道。同时也要正面解释,全面完整地宣传好我国的对外政策,甚至主动设置议程,引导社会舆论。
  3.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媒体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也讲好双方友谊和文化交往的共同故事。尤其要善于利用自媒体来讲好中国和他国历史上友好往来的人和事,也传播现在双方国家在推动两国或多国经济贸易、文化交往以及民间往来的典型故事。讲故事较容易避免文化障碍和意识形态的障碍,更有利于促进各个国家经济贸易融合、文明互通互鉴,人民互相联系互相了解。让南海周边各国的发展经验成为命运共同体的普惠成果,为共同发展贡献经验和智慧。
  但是,我们一些媒体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叙述过于“官方化”,不够“接地气”,很难触动传播对象的内心,传播效果不理想;或者存在中式思维,内容生硬、死板等。要善于利用对象国民众喜欢的方式讲故事,或者用媒体平台发布的文学作品、小视频、影视艺术等方式来讲述,演绎中国建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传播好中国形象。
  4.加强网络媒体的合作。南海周边国家可以建立网络媒体技术的共享机制,推动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开展网络媒体内容报道的合作,双方建立内容交换机制,甚至建立网络媒体报道数据库,推动内容共享。
  我国和其他南海周边国家一样都受到信息网络强国霸权思维的威胁,因此,在命运共同体思路下建立全面、共同、合作和可持续安全理念,推动形成网络和信息领域的新安全观,深化有关合作机制,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系2017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南海主权争端中我国媒体外交研究”(项目编号:HNSK(YB)17-4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玉洁,黄媛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谈海南:扩大对外开放 共建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EB/OL].(2019-5-16)[2020-5-21]. www.hinews.cn/news/system/2019/05/16/032095216.shtml.
  [2]夏代云.建设南海学学科群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J].新东方,2018(01).
其他文献
南雍州,东晋时侨置襄阳,所治包括今湖北、河南部分地区。《南雍州记》,今所见有王韶之作、郭仲产作、鲍至作三种。王韶之《南雍州记》,史志皆不载,《说郛》辑得六条,黄奭《汉
从传播学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传播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样需要借鉴和贯彻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实现创新,以取得良好
目的:为临床治疗下胫腓连结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2具成人尸体踝关节标本,观察下胫腓连结的形态、结构、韧带附着面,阐明其排列关系和结构特点。结果:下胫腓连结形似埃菲
杜鹃花性耐瘠薄,是酸性指示植物。全世界有杜鹃800多种,其中我国占4/3。栽培类型的杜鹃花,习惯上依花期、引种来源分为春鹃、夏鹃、春夏鹃及西鹃四类。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周身发红起疹伴瘙痒1天”以“药疹”收入院。6天前受凉后发热,咽痛,用“赖氨匹林”治疗(用法不详)。查体:T39.1℃,P120次/min,BP110/75mmHg,急性病容,双肺呼吸音
HP LaserJet 1160激光打印机是惠普最新推出的一款个人黑白激光打印机,其性能出色,打印速度快捷,不仅能轻松满足高效率的个人用户的要求,又可为需要高质量打印输出的商业专业
摘要:研究网络舆情的主体、内容、传播特征及对策,对于高校办学治校和意识形态安全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高校一方面要形成常态化的舆情工作机制,做好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要在舆情出现时及时恰当应对,有效维护自身形象和安全稳定。本文在深入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 网络舆情 意识形态安全  近年来,各类高校舆情层出不穷,对高校的形象和安全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承担着为社会
近年来,虎林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建设方式,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配置合理、保障有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
本文通过水稻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对五种不同的施肥方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处理5即尿素12kg/亩。磷酸二铵6kg/亩.硫酸钾(50%)10kg/亩,其中氮肥施用比例为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粒肥:2:3
摘要: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和大数据创新科技期刊的传播方式,实现期刊的品牌价值最大化。基于传播学视角,结合国内科技期刊在内容传播上的探索,梳理科技期刊在内容专业化、资源分散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内容传播策略,可以从品牌化建设思维提升期刊专业性、大数据思维弥补技术平台发展缺陷、跨界发展思维整合科技期刊资源三方面不断提升科技期刊的内容传播效果,实现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为科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