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很少有人问津。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30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又培养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和数以百计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美国的科技继续领先世界……
  两家的预言都错了。造成这种错误的根源是什么?说明当时判断基础教育优劣的标准有问题,说明我们没有把决定人成功与否的基石量化成标准。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核心因素是其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没有主体性的发挥,其他的因素都将失去意义,主体性这一因素就犹如一张动物的皮,其他因素就犹如皮上的毛。
  在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归纳了中美中小学生素质8个方面的差异,它们分别是:身体素质、独立工作能力、基础知识、团队精神、主动性与首创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和刻苦精神。笔者认为,这些方面都是以人的主体性为依托的。当然,主体性又通过个体充分动脑和构建相应的体内文化意识系统来反映的或者量化的。
  在美国的基础教育课堂上,不是以知识为教学目标,而是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课堂教学目标,尽管每堂课的知识不同,但培养目标都是相同的。他们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都是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服务的。一个刚到美国的中国学生无法理解自己准确无误的作业被判了低分,而答案做错的同学反而得了高分。教授给他的解释是:你虽然做对了,但全是老师讲过的,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创造,而他们虽然错了,但其中却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正所谓“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美国教师所关注的不是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而是其主体性是否充分发挥了,他们评价的不是内容的本身,而是以内容所反映出的主体性发挥程度。由于他们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反过来说,当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培养,其对知识的掌握远远超越知识的本身,因为其生成了相应的隐性知识,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意识、悟性配套发展,甚至意识、悟性超前于知识发展。他们逐渐地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能够感悟到学习的真谛,因此,在美国学生往往随着年级增高成绩由低到高,问题由少到多。由于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培养,在生活、学习中他们会产生许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存在哪方面知识不足,从而主动弥补,进行自我因材施教。由此可见,美国课堂教学只是学生成长的激活剂,相当于我们中药中的“药引子”,这也就不难理解美国基础教育学生在校时间短,并鼓励学生跳级。也正因为有的美国学生意识、悟性能够超前于知识积累,以至于他们年复一年基本囊括诺贝尔奖。诺贝尔获得者之所以能够创立知识,源于其对相应的超前意识、悟性进行逻辑量化的结果。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堂上,是以知识为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尽管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掌握知识为课堂教学目标,教师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都是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服务的。由于每堂课教学内容都不同,因此,每堂课都在变,而且这种变化是随知识变化而变化的,并没有围绕学生成长中的恒定因素。在课堂上,教师们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其目的也只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服务的。在这种课堂教学目标下,必然带有灌输的特点,带有反复训练的成分,这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反而会导致其主体性逐渐丧失。在这种课堂教学目标下,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不可能培养相应的能力、形成相应的意识、开发相应的悟性,也就是说,学生能力的培养、意识的形成、悟性的发展滞后甚至远滞后于知识的积累,这势必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虽然我们学生处于教师或家长“监控”的时间比较多,但他们的主体性不是得到培养,而是呈衰退趋势,表现在其动脑层次低即用心程度低、没有构建相应的体内文化意识系统。学生经过多年教育后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习惯于服从老师的安排,如果哪一天我们老师不给学生布置作业,绝大多数学生就会觉得无所事事,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正因为学生主体性呈衰退趋势,所以他们很难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也就不可能发自内心地想学习。现实中许多同学虽然表现出认真学习的样子,往往并不是出于培养自己,而是为了获取“敲门砖”。因此,我们学生随年级增高,成绩由高到低,问题由多到少。学生主体性呈衰退趋势,必将导致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意识的形成、悟性的开发更加滞后于知识的积累,没有主体性又何言创新、创造。因此,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
  很多人认为,我国基础教育搞得好,学生基础扎实,我国的中学生年复一年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赛披金挂银,认为中国只是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基础教育要大大优于美国,我们只是赢在了起点输在了终点。笔者认为,美国基础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核心目标,推动学生综合发展,使学生进入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状态中,为其将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基础,因此,应该说,美国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将来打造了真基础;而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掌握知识为目标的,其中含有大量的训练成分,使学生的主体性呈衰退趋势,学生能力的培养、意识的形成、悟性的开发滞后于知识的积累,相当一部分同学获得的不是知识,只能称为知识性信息,是不具有力量的,是不可能产生生产力的,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下,学生很难得到应有的立体成长,其心理发展是畸形的,是脆弱的,应该说,我国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将来打造的是假基础。美国的基础教育叫培养学生,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只能叫做训练学生略带有培养的成分而已。
  当然,中美基础教育之间区别很多,我国有我们自己的国情,不可能照搬美国的基础教育,我国只能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对基础教育进行系统改革,使之具有根基,具有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寄希望于基础教育。(来源:《中学生导报·生命教育》)
其他文献
据新华网消息 近日,出席山东曲阜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儒家思想中部分积极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格完善乃至精神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呼吁现代学校教育应吸纳儒学元素,重视人格德行养育和价值教育。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牟钟鉴指出,中国是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儒学的母体。现代学校教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要恢复中华经典的系统学习,运用儒
期刊
中国拿了最多的“奥数金牌”,为什么没有“数学金牌”?  奥数震动了两位最高科技奖得主  一谈起“奥数”,国内当今数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吴文俊院士就急了。  他在沙发上挺直了腰,瞪大眼睛,伸出手掌指指点点:“是害人的,害数学!”  “什么奥林匹克?没这回事!”这位获得过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老数学家摆摆手:“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不值得讲——胡闹了,走上邪路了,非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起到反面作用。”  这是93岁
期刊
“我要做的就是把想来挡住窗户的人一脚踢开,告诉屋里的每一个人,窗外有很多很美好的景色。”  沉沉夜幕笼罩下,成都新都一中教学楼里亮堂堂的。经历了晚餐后短暂的喧嚣,校园更显静谧。  站在操场上,能清晰听到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高二(10)班教室里传出的声音最为嘈杂,一会儿是戏曲的乐调,一会儿是码头的争吵……  悄悄推开教室的后门,后面的学生搬着板凳挤到了前排,语文教师夏昆夹杂在学生中,大家悄无声息地
期刊
高考成绩和录取控制分数线已经公布。相关老师建议,适度的放松过后,父母要利用好暑期休假的宝贵时间,引导孩子规划好接下来的人生。  考生在高中阶段经历了智力与心理的挑战,无论高考最终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和孩子认真地总结。这将是一笔财富,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考试结果理想的考生即将按照规划步入大学校园。对于长达两个月的暑期,这部分考生大部分将选择摆脱束缚,彻底放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魏兴提醒
期刊
2001年暑假的一天,苏树青忽然得到通知,要去参加一场在大礼堂举行的“通识培训”。  那时候,他完全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作为长沙市一个教初中生物的普通教师,他的活动空间很小,从宿舍到教室,再从教室到宿舍,每天被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考试这些事情盯得牢牢的,几乎没有时间看报纸。  后来,他发现,自己平静的教育生活完全被打破了,他被卷入了中国自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课程改
期刊
1985年11月,美国“空军一号”抵达日内瓦时,那里的天气阴沉而寒冷。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到此是为了会晤苏联新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里根认为,当时世界面临核战浩劫的风险很高,于是想缩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日渐膨胀的军备库,而戈尔巴乔夫同样也意识到军备竞赛正在拖垮苏联的经济。  但是,双边会谈很快陷入僵局。里根在苏联历次入侵别国
期刊
直至今日,叶企孙,仍是一个罕为公众所知的人物。即便知道,对不少人而言,他也仅仅意味着一段传奇:清华大学教授,帮助抗日军民造地雷炸药。  这段传奇,不知《地雷战》为何物的少年们不会知道;无数次看过《地雷战》、至今提起还津津乐道的那几辈人,也无从知晓。因为,在这部著名的电影中,你丝毫看不见当年爱国学生的踪影,种种巧妙的地雷和神奇的炸药,全部是农民兄弟创造发明的。  事实上,这段历史的真相是,抗战初期,
期刊
“学院规定所有没签署就业协议书的同学不得离校实习,否则按缺勤处理。5月前没有签约的同学,将没有论文答辩资格。”在《中国青年报》6月18日的报道中,南京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四学生陆虹接到上述通知犯了难,学校的“限离令”让她想回家乡找一份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愿望落空了,并且,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工作,就不能按时毕业。  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就没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荒唐的规定。按理说,只要学生
期刊
任教50年,钱理群在2012年教师节前夕宣布“告别教育”。从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学教育十年,试图“改变人心”,却得到屡战屡败的结果。他说,今后他会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  “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2012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寻找来自一线老师的声音”座谈会上,老教师钱理群表达了“告别”教育的意图。  1960年大学毕业后,钱理群被分配到贵州,先后任教于安顺卫生学校和地区师
期刊
房价、房地产税、义务教育等问题,一直是国内民生的热点。在美国,房价和教育问题直接相关。两者的连接点就是房地产税。对此,我过去作过一些介绍。意图不在于照搬美国模式,而只是希望展示美国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为中国提供一个参照。  美国的中等房价,如今已经跌到16万美元以下。CNN在2010年2月房价更高的时候就报道说,考虑到美国中等家庭收入为六万四千美元左右,市场上75%的房子是可承受的。所谓可承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