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ge228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高中阶段所有科目中逻辑思维性最强的科目,经常听学生哭诉高中数学的“难”,但数学也是最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科目,这对于学好其他科目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创新思维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定会功到自然成。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新氛围
  高中阶段是学生求学最为艰苦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一方面这个时期的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几近于成熟;另一方面多年的学习沉淀又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以及科学知识,其综合分析能力确有大幅提高。同时,高中生还有他们独有的对于事物的积极和热情,他们还没有被模式化。因此,高中生既有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又具有天赋的热情,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非常重要。
  创新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又确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创新的重要性已被上升到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对于创新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无数次提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高中数学改革后,尤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生抓起,高中生更是重中之重。
  数学是高中阶段所有科目中逻辑思维性最强的科目,经常听学生哭诉高中数学的“难”,但数学也是最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科目,这对于学好其他科目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创新思维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本文将浅论高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希望可以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共同促进高中数学的教学创新。
  一、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应该成为创新的最佳场所,各位老师学生应该齐心协力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努力创新模式,为提高高中数学成绩做出贡献。古语说:独行快,众行远。高中数学课堂的创新不是某一个学生或者某一个老师的责任,而应该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因此,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很重要。
  首先,营造创新氛围就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事情,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直到这种意识成为习惯。所谓习惯就是当遇到某个知识点,脑海里的第一本能反应,只有达到这种程度创新思维才能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中心。而创新意识培养的初级阶段需要师生共同有意识地去锻炼。比如,课堂中碰到一道题,老师要有意识地提问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也要有意识地调动脑海中所学过的所有知识,以求给出不同的解题思路。这样当全体师生经常进行这种集体性的创新训练的时候,“头脑风暴”的效果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课堂,以及由此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冲击也是巨大的。长时间积累下来,不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其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及运用能力也会有显著进步。
  其次,巧设情境,合理引导,营造创新氛围。我们都知道课堂是以知识学习为主线,以知识脉络为暗线的,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种“线”也非常重要,而且这条线还没有引起各位老师足够的重视,那就是老师的引导。我们都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怎么做才是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总不能让学生讲课吧?其实,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而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真正处于学习思考的氛围中。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我想老师的引导作用就显现了。备课阶段,老师要设计好整堂课的所有环节,包括哪个问题在什么时间提出,问题的提出需要设计什么情景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函数的引出通过抛物线,抛物线的引出通过线性函数等等。巧妙设置情境,合理因势利导,这是老师的必修课,必须引起各位老师的重视。
  二、加强探究性学习
  加强探究性的学习是培养高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必经之路。目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贪多求快的情况,部分老师和学生深度迷恋书山题海式的学习方法。首先我对这种方法不置可否,但是至少我认为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方面此方法不可取。创新能力是求精而不求多,而书山题海的学习方法则是不求甚解,二者是截然相反,背道相驰,所以加强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相当重要。
  加强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做到敢问、敢质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理。对于某个公式是怎么推算出来的,需要以哪些知识点为基础都要学生敢想敢问,不能死记硬背。若能做到对现有知识的来源一清二楚,一连串的知识点就会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有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夯实的基础。其次,学生之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使“头脑风暴”的效果更明显。
  三、培养发散思维
  任何一种思维的培养都是定式的,而所谓创新思维却是不定式的,只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学生的创新。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固定的思考模式,毕竟这样对于快速提高数学成绩有显著作用。但是学生却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一旦思考方式固定,成绩也达到一个高度后,就很难再取得突破了。所以,为长远打算还是要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做到发散思维首先要做到敢于并善于“否定”,这里所说的否定并不是否定某种思路的正确性,而是肯定中有否定,促使自己重新思考新的解题思路。其次,可以让学生评价学生。老师给学生做出评价,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主动地思考,若能让学生评价学生的思路,那么学生就会在理解一种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另一种思路,这样不断叠加就会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宽,思维也会越来越活跃。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高中生的当务之急,更是所有高中数学老师的当务之急。这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面对此项艰巨的任务,单个老师或者是单个学生孤军奋战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需要全体高中学生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探讨,才有可能取得胜利。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定会得到成功。
其他文献
“假如有人来另传一个耶稣,不是我们所传过的,或者你们另受一个灵,不是你们所受过的,或者另得一个福音,不是你们所得过的……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信息的输入,我们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拓展视野,积累知识,此外,阅读还可以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一线人才,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拓展延伸;交流互动  在生活实践中我们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通过阅读说明书掌握机器的操作,通过阅读报纸获取外界的信息,通过阅读广告了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但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和内容更为抽象、复杂,并且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以致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花的时间不少,学习效果却并不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我们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入手,分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
摘 要:春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围绕春节所展开的一系列年俗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年俗变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青少年作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力军,如何利用春节这一契机,接受年俗教育,了解年俗背后的来源和历史,让年俗在孩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已经成为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年俗变淡的必然性、年俗教育的重要
根据学校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安排,每学月一次的点课活动如期进行,本学月点课的第一节是数学课,执教教师上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整个教学过程不太流畅,源于教师对每
摘 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参与,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课程标准中已经提供了英语高效课堂的标准与方法。英语高效课堂是学生感兴趣的,亲身参与的,实践运用英语的课堂。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改革,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师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读、写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高速公路建设也逐渐增多,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来说,不仅投资规模较大,施工工艺也相对复杂,涉面较为广泛,为保证高速公路建设顺利进行,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加
摘 要:提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关键词:可操作性;模糊评价;提高素质  当前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主要思想有三个:一是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全部素质,二是要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三是在评价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基本建立体现素质
摘 要:在我国,不管是政治层面还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政治思想工作是首要工作,是社会保持发展必不可缺的因素。本文就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管理  政治思想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一门专门的独立的综合性的科学,在广泛吸取各学科精华的过程中,逐步扩张自身的功能,完善自身的理论内涵,丰富自身的艺术技巧,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
大约是在1998年中国房地产协会的年会上,一个人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激烈抨击了国家刚刚公布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我作为这项政策的建议人之一,当然不同意他的意见。但他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