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脑袋决定手脚”。在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下,人们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定位,从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语文作为职业中学的重要基础文化课,人有千面,课有万种,同一课题、同一篇教学科目,在同课异构中,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会有不同的定位,从而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的内涵
(一)取向
教学设计取向一般是指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知识取向以为完成教学目标,关注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准确无误的获取知识。文化取向则要综合的多,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通过学习语文,同学们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能够接受更多的优秀文化,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培养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甚至是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价值观的核心。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其实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互交融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语文课程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该受到重视,并且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是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文化教学,语文教学更应当是文化背景下的知识熏陶。
(二)定位
简单地说,就是用简单地语言来概括一节课。如讨论品析诗《天上的街市》的画面美,几乎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的画面。欣赏《天上的街市》的音乐美。朗读时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读出韵脚。本质上是语文教学及其教学设计,以积累作为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以审美作为启真向善的价值追求,极具个性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实效性与观赏性的统一,即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而不仅仅停留在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的表面上。
二、如何科学把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定位
(一)基础知识性定位
語文知识体系相对不成系统,它的所谓知识都包容在每一篇课文之中。有些既属于应用型又属于识记型的知识,如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规则等。识记型知识的量很大,而应用型知识又纷繁复杂,所以有几个问题就不得不考虑:(1)是集中还是分开处理的问题。(2)课时容量大小的问题。(3)应该单纯识记还是通过应用提高处理的问题。(4)知识教学与年级及能力关系问题。
(二)历史文化知识定位
在现代社会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考题中的文史兼容性考题数量日渐增多,而且范围广泛。如《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诗人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在《窦娥冤》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导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我给学生介绍了十分丰富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感受到丰厚博大的祖国历史文化,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语言能力性定位
比如朗诵,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唇、舌、喉的简单操作,而是视觉器官先接受了文字符号信息,再由视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而后借助于内部语言产生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最后才传到相应的运动中枢,从而引起唇、舌、喉等处肌肉的运动来完成朗读。王俊鸣(特级教师)也认为,汉字作为一种很高级的表意文字,一个人能够掌握多少汉语词汇,对其识别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识2500个常用字,那么每读100字就有2.03个生字,而如果识3800个汉字,每读1000个汉字才有1个生字。所以说,对汉语的理解中,汉字的认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学好词语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讲完《内蒙访古》以后,一位特级教师写下了出自《论语》的一句话:“乘肥马。”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译成现代文,“骑着肥壮的马。”是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的回答。老师并未给出最终答案,而是让学生又读了一遍“胡服骑射”的有关内容。这一点拨让学生恍然大悟:从战国时期的赵国开始中原人才有了骑马之风,所以“乘肥马”只能是“坐着肥壮的马拉的车子”!这里因为老师的点拨到位,所以在考查了学生字词能力的同时,更使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文化知识运用能力都得以再现。
(四)言语能力定位
言语能力指的是能够用语言方式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其对概念的判断和推理。对于中学生而言,言语能力不仅反映了其掌握的语言知识,也体现了他对这些语言知识进行综合处理的技能。
三、语文教学设计取向与定位的思考
(1)语文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施,但这是教师预设的,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主动交流、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更应倡导动态生成。
(2)教学设计的结果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教师要及时反思,善于自我否定。形成教学设计的五部曲:
(3)避免过犹不及。中国的教育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在一些语文课堂提倡“素质教育”,什么都要探究,鲁迅的文章哪是中学生短短一节课所能探究得了的。语文设计的文化取向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总之,我们的语文要有考试,要一个具体实在的成绩,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定位不能抛弃。另外从人终身发展理念来看,语文教学应注重文学的美学、陶冶情操功能。所以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应走中庸之道。
(编辑:李艳松)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的内涵
(一)取向
教学设计取向一般是指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知识取向以为完成教学目标,关注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准确无误的获取知识。文化取向则要综合的多,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通过学习语文,同学们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能够接受更多的优秀文化,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培养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甚至是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价值观的核心。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其实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互交融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语文课程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该受到重视,并且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是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文化教学,语文教学更应当是文化背景下的知识熏陶。
(二)定位
简单地说,就是用简单地语言来概括一节课。如讨论品析诗《天上的街市》的画面美,几乎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的画面。欣赏《天上的街市》的音乐美。朗读时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读出韵脚。本质上是语文教学及其教学设计,以积累作为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以审美作为启真向善的价值追求,极具个性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实效性与观赏性的统一,即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而不仅仅停留在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的表面上。
二、如何科学把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定位
(一)基础知识性定位
語文知识体系相对不成系统,它的所谓知识都包容在每一篇课文之中。有些既属于应用型又属于识记型的知识,如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规则等。识记型知识的量很大,而应用型知识又纷繁复杂,所以有几个问题就不得不考虑:(1)是集中还是分开处理的问题。(2)课时容量大小的问题。(3)应该单纯识记还是通过应用提高处理的问题。(4)知识教学与年级及能力关系问题。
(二)历史文化知识定位
在现代社会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考题中的文史兼容性考题数量日渐增多,而且范围广泛。如《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诗人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在《窦娥冤》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导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我给学生介绍了十分丰富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感受到丰厚博大的祖国历史文化,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语言能力性定位
比如朗诵,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唇、舌、喉的简单操作,而是视觉器官先接受了文字符号信息,再由视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而后借助于内部语言产生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最后才传到相应的运动中枢,从而引起唇、舌、喉等处肌肉的运动来完成朗读。王俊鸣(特级教师)也认为,汉字作为一种很高级的表意文字,一个人能够掌握多少汉语词汇,对其识别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识2500个常用字,那么每读100字就有2.03个生字,而如果识3800个汉字,每读1000个汉字才有1个生字。所以说,对汉语的理解中,汉字的认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学好词语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讲完《内蒙访古》以后,一位特级教师写下了出自《论语》的一句话:“乘肥马。”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译成现代文,“骑着肥壮的马。”是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的回答。老师并未给出最终答案,而是让学生又读了一遍“胡服骑射”的有关内容。这一点拨让学生恍然大悟:从战国时期的赵国开始中原人才有了骑马之风,所以“乘肥马”只能是“坐着肥壮的马拉的车子”!这里因为老师的点拨到位,所以在考查了学生字词能力的同时,更使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文化知识运用能力都得以再现。
(四)言语能力定位
言语能力指的是能够用语言方式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其对概念的判断和推理。对于中学生而言,言语能力不仅反映了其掌握的语言知识,也体现了他对这些语言知识进行综合处理的技能。
三、语文教学设计取向与定位的思考
(1)语文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施,但这是教师预设的,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主动交流、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更应倡导动态生成。
(2)教学设计的结果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教师要及时反思,善于自我否定。形成教学设计的五部曲:
(3)避免过犹不及。中国的教育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在一些语文课堂提倡“素质教育”,什么都要探究,鲁迅的文章哪是中学生短短一节课所能探究得了的。语文设计的文化取向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总之,我们的语文要有考试,要一个具体实在的成绩,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定位不能抛弃。另外从人终身发展理念来看,语文教学应注重文学的美学、陶冶情操功能。所以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应走中庸之道。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