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眼外伤致黄斑裂孔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外伤性黄斑裂孔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三面镜检查确诊的74例闭合性眼外伤致黄斑裂孔患者74只眼进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利用OCT分析软件对外伤性黄斑裂孔进行定量测量,并根据OCT图像特征对外伤性黄斑裂孔进行分型.OCT检查完毕用Topcon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50.彩色照相.回顾分析患者黄斑裂孔与平均视力、病程、孔缘神经上皮层厚度、裂孔底径、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74只眼的OCT图像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其中,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对称性水肿27只眼,占36.5%;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不对称性水肿12只眼,占16.2%;单纯性黄斑裂孔14只眼占18.9%;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17只眼,占23.0%;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变薄4只眼,占5.4%.不同类型的黄斑裂孔之间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4,P=0.191);其视力与孔缘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晕正相关(r=0.342,P=0.003),与致伤时间、年龄、裂孔直径无明显相关关系(r=-0.022~-0.134,P=0.863~0.261).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局限脱离者,病程较其它各型黄斑裂孔者病程短;病程90 d及以上的患者中,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层对称性水肿最多.各型黄斑裂孔的孔缘神经上皮层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1,P=0.000).结论 外伤性黄斑裂孔可根据OCT形态特征分为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外伤性黄斑裂孔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拮抗菌S2 3用 4号培养基培养的发酵滤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在该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 ,菌龄 7d ,振荡培养 4d的发酵滤液抑菌作用最强 ;培养液的初始 pH值为6 ,
小麦新品种宛麦 36 9属弱春性 ,产量高 ,品质好 ,抗病性强 ,适应性广。在栽培上应适时播种 ,走低播量壮个体途径获得高产 ,并合理运筹肥水 ,注意防治虫、草害。 The new whe
用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培养的病麦粒接种与分生孢子液喷雾接种相接合的方法 ,对加拿大东西部 2 4 31份大麦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
在HT-1000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EM42高速钢与氮化硅(Si3N4)陶瓷配副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利用SEM观察并分析了摩擦面的磨损形貌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EM42高速钢与氮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各类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变应原情况,以利于进行更有针时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367例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皮炎)
癫痫是危害较大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4‰~6‰.在我国有近600万癫痫患者,其中20%~30%患者对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是癫痫外科治疗的主要目标[1,2].近二十年来,随着神经电生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EACM)对神经干细胞促分化作用及对分化后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神经干细胞和1型星形胶质细胞,收集红细胞生成素(E
视网膜退行性变性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其重要病理特征为进行性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
目的观察降脂宁有效部位及其药效组分对氧化损伤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EAHY926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建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