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最佳路径”

来源 :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最佳路径》,主要写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无意间看到法国南部农民两种迥然不同的卖葡萄情况:许多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买的;一位老太太因年迈无力,就在葡萄园门口放了一个箱子,过往的行人只要在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进去摘一篮葡萄上路,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老太太这种卖葡萄的方法让格罗培斯深受启发,于是他马上要求施工部在迪斯尼乐园内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时间里,草地被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道路。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不同的事情,相同的结果——老太太和格罗培斯都成功了。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那就是他们都能信任、尊重别人,给了他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是一位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想出来的一种卖葡萄的方法。但就是这样一种普通的方法却引起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的注意。也許路过的人图的就是“方便”“自由”,或者还有“私欲”。但是,在格罗培斯看来,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方法不正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顺其自然”的心境吗?
  一切顺其自然,便能找到你苦思冥想很久的问题的答案,格罗培斯做到了。要让中年级的学生来理解这样的问题,或许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在学课文的时候,一味地挖掘句子,一味地让学生谈对某句话的理解,可能会适得其反。那就不如“一切顺其自然”吧。学生喜欢文中的哪个部分,我们就随他们一起来学习,一起来研究,让他们从自己的阅读和研究中体会发现的快乐。没有刻意的设计什么环节,只是在备课时想到了“顺其自然”,想到了学生是活跃的,有思维的,是运动的,我们又怎能预设出那么多的精彩啊。
  上完这篇文章,我不由得联想到了对孩子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明明孩子不喜欢画画,可偏要帮他报个画画班,因为画画能培养孩子想象力,况且邻居家的孩子也在学画画;知道孩子最近总和班上一个成绩不怎么样的孩子玩,于是明令禁止“以后再也不许和××同学玩,明天是星期天了,隔夜就给孩子订出了作息时间,什么时候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什么时候做家长布置的作业,什么时候练习吹笛子……学校里我们也会发现,老师们工作兢兢业业,期望每个孩子都有优异的成绩,每个孩子都能发展得一样好。可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总感觉自己付出的太多、收获得太少,于是常常发出“现在的孩子不听话”、“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教”的感叹。其实,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步入了同样的误区:给孩子的自由自主太少,给孩子的预设束缚太多。孰不知,教育孩子就像卖葡萄和设计路径一样,只有孩子们想要的、喜欢的、适合的才是最佳的。因此,家长、老师们不必费尽心思地去预先设计好孩子们要走的路、去辛辛苦苦地把摘下来的“葡萄”硬塞到孩子们的口中,尽可能让孩子们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去挑选那些自己喜欢的“葡萄”。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寻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路径”,也惟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那就让我们从《最佳路径》一课中得到启发,让我们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也做到:“尊重、信任、给人自由与选择、顺其自然”,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小学教师,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深知:语文教学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预习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施教,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心理學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爱上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评价,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比如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接收到老师发出的鼓励信息
期刊
人的声音就如人的容貌与表情各不相同一样,在声乐艺术中,人人都追求圆润干净、明亮结实、悦耳动听、浑厚纯净、富于变化的音色,这便要求人们通过实践来提升音色。本文结合本人的一些学习经验浅谈一下关于提升歌唱者音色的一些方法。  声,即为耳朵能听到的一切动静。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高、音响、音色是构成声音的三要素。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其中的一个要素:音色。  声乐学上,歌唱声音的构成要素是音域、音色、音响。
期刊
薛晓光老师的《教材研读是语文备课的重中之重》使我感触颇深,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出在对教材的解读不准确,不精细,教师不能带着自己的真诚与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教材,自然也就不能形成自己全新的视野与生动的感受。教师要么照搬网上的现成的教案,把别人的解读当成自己的,要么就是不先读文本而是先看教材,让编者的理解与对文本的解读先入为主,而自己对于教材根本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最真实的理解,一篇课文
期刊
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我总结出了很多的感悟,像学生难教、难管理、教材量大等。这些事实,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不得不与时俱进。通过自己的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鉴,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首先,要用微笑面对学生,上课时我总是把微笑挂在脸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以此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肯定他们的进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课堂尽量多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培养他们的语感。在教学中我采用多样化教学,就是把小故事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深深的感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新课改下,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些不断与孩子们同步学习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  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
期刊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一种看法:“农村的孩子知识面远远不如城里的孩子。”这是一个事实。然而,并不是说农村孩子在智力方面就不如城里的孩子了。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课外阅读上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
期刊
小学英语书写教学中对语言做出了书面的记录即是对该语言进行了书写。英语的书写包括字母、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以及由标点和单词组成的句子。小学英语教学要求小学生在四线三格本上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做到大小写、笔顺、连笔、词距、标点和格式正确,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为了能让小学生在接触英语之初用最少的时间达到大纲的这一要求,本人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切行为都要受到约束,
期刊
认识不到位,能力不提高。在實际任教过程中,不管是任课教师还是实验室管理员,都认为信息技术能力是计算机教师的事情,与已无关,计算机出了问题找计算机管理员来解决,课件不会做找计算机教师代做,不会处理音视频找电教管理员,长此以往,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一些考核和评定职称的需要。我校已经连续进行了多年的信息技术考核,但是教师的整体信息技术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只有极个别教师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
期刊
《思想品德課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将思想品德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交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现实生活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环节,是指教学内容必须是那些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