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当更加关注生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的特殊性对语文教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前准备、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联系生活,才能让学生对语文课有更深、更美的享受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性 关注生活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对于这样一门学科的教学,应当把生活性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最大化地使语文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只有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语文教学才有生存的土壤,才能做到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说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和活力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将理想的教育的基本特征归纳为“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它把生活性摆在第一位,生活性的重要不言而喻,也可以说生活是基础,没有它,“发展性、生命性”就无从谈起,生活性可以说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一节课的灵魂,因为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生活,努力做到的让学生学会过美好的生活,学会创造幸福的生活。而语文这样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更应当担负起走进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这样写道:“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生长。”由此,生活性的重要可见一斑。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上灌输生活性这一理念呢?我从自己的教学中领悟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前准备中,多考虑学生的生活
  包括思考所教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有无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学生在具体学习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可以怎样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加以解决,而教学过后又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才会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把这些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就会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自己也会教得更加得心应手,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也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二、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更加注重生活性
  对于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可以说情境创设的好坏,是直接关系的一节语文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试想,如果你创设一个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集中,而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与否,可以说是教育能否施加影响的关键。可是很多教师对情境创设感到头痛,因为他们发现要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太难了。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关于教师自己的,学生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但一定要注意便于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去创造。而这样的情境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他们多关注生活,对生活中的事情多观察、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智力发展中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之母。”试想,如果你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让学生去无形中把握这个“思考和识记之母”的话,你的课堂教学自然就会事半功倍了。
  三、有意无意地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本上的文章不是死的,也永远不应该是死的,如何让这些知识活起来呢?多将文本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吧,这样你会发现学生变成了会积极思考的人,而由思考所产生的智慧火花将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阅读,自然会对作品进行思考,做到有所感、有所悟。文本要想真正与学生的思想擦出火花,就必须联系生活。试想,如果你真的做到了让学生在阅读时去开启自己的生活体验,还会担心他们会“死读书,读死书”吗?他们还会觉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吗?你还在担心他们的成绩吗?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在学习写景散文后,会自然而然地更注意观察周围的景物,并有意无意地会自己用笔去记录这些景物;在学习小说后,会更加注意生活中一些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去分析他们的心理,体会他们的情感;学习诗歌后,在情绪高涨或失落之时,会用一两句诗歌去抒发自己的情感。相信这是每一位教师梦寐以求的,那么就让生活走进你的课堂,用它来开启学生的智慧火花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不要把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囊’,而要让他们在学生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交流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生活财富的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动起来,没有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美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审美发展。”很明显,生活是这种交流的以实现的平台。
  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积累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过美好生活,使他们学会去创造幸福生活。而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呢?这当然要让学生弄明白,这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当然,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并不唯一,学生可以从文本中理解体会,联系生活,自己形成。那么怎样实现美好生活呢?这自然就是方法论。在学习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形成正确的方法。“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知的堆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现代教育更加关心学生的生活。
  “教育应该是生活更美好”,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的入世,中国产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大量的汉英商标词需要翻译。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桥梁,商标翻译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国内产品能否成功走出国际市场,为目语国家人们所接受,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进而促使他们购买该产品。因此,如何准确翻译商标词使产品为目的语国家的人们所接受是翻译界的一项崭新而重要的课题。作者首先介绍了几种翻译的标准与原则,并举例分析了当今商标翻译所存在的
目的:分析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对气道高反应损伤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苏黄止咳胶囊组,疏风止咳颗粒提取物高剂
改革企业领导制度,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重点由全面领导,转到保证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搞好
研究目的:通过在观察巨刺配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脑梗塞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探讨巨刺法疗效的产生机制,为临床治疗脑梗塞后痉挛性偏瘫针刺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
摘 要: 小提琴演奏音律音准的问题向来各受争议。本文从物理音高与音乐音高之比较和音高与律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出发,分析小提琴演奏的音准问题,希望能为学习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提琴 音准 五度相生律 纯律 十二平均律    在小提琴的演奏中,最普遍、最困难、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音准”,这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级者,在练习或者演奏中,音准都是最棘手的问题.小
目的:调查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其感知到的护士群体同事支持水平,分析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近日在我校《语文校本生命化的草根研究及哲学思考》课题组研究活动课上,我听了课题组成员小才老师的《怀念红狐》一课。文章篇幅较长,但小才老师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认真投入地诵读了全文。不敢说小才老师诵读有多声情并茂,甚至他的普通话还带着些许地方特色的乡音,因而他的诵读显得略微有些可爱的笨拙,但每一位同学都听得特别的投入专注,显然他们已经习惯于带着崇敬和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小才老师的范读,他们谅解了老师诵读的水
摘 要: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改变,紧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了课堂。实践证明,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在视听的过程中,产生感知的效果,从而缩短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终使语文课堂亮了起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作用和意义    一、教师理念改变,转换教学手段  很多老教师在语文教学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五圩箭猪坡矿床急倾斜薄矿脉开采的现状,分析了几种主要的采矿方法,并提出了采矿方法的优选,最后分析了急倾斜薄矿脉采矿方法的发展趋势。
教学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流的心理氛围,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的外部刺激,更是教科书走近生活,走进学生心理,使学生思维不断升华的载体。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就好比鲜活跳动这智慧之焰的星星之火,它将点燃整个课堂的生命,点燃学生对学习的满腔热情。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创设教学情境,既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需要,又是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一、创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