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可能在8月触底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ei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时期,宏观经济基本面有多重负面因素叠加的现象: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增速小幅放缓、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走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低于预期会贯穿2011年吗,还是会迎来拐点?
  我们的分析框架基于利润增速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与毛利率增速的叠加。对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主要看总需求的状况。而对于反映企业利润改善或恶化的毛利率变化,则主要由产成品出厂价格(PPI)和原材料购进价格(PPIRM)所决定。再对这两个价格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影响PPI,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PPIRM。
  
  去库存扭转失衡供需关系
  
  在经历了前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之后,需求受到高价格的抑制,反过来价格上涨的基础削弱。反映在4月份的PPI上,4月份PPI同比上涨6.8%,比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PPI的环比上涨幅度也在回落。4月份,PPI环比上涨0.5%,比3月份的环比涨幅下降0.5个百分点。
  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从消费来看,今年仅是小部分行业出现需求不振(特别是汽车,受政策和去年基数影响)。从消费的子行业来看,食品、纺织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日用品、石油制品和通讯器材的增速都和去年持平或更高一些。而家电、家具和建材装潢有所下滑但仍处于正常水平。因此,我们认为今年消费增速仅比去年下一个小台阶(预测为17%)。那么,为什么目前的PPI出现下滑趋势呢?原因就是较大幅度的库存增长使得供需关系失衡,从而引发价格的调整。
  我们认为,PPI的下滑幅度不会太大,小幅调整后趋于稳定。因为工业生产开始减速、去库存已经展开将改善供需关系。我们用两组指标:PMI_产成品库存指数和PMI_生产量指数、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和产成品同比累计增速展示这一过程。(见图1、图2)
  去库存的持续性和深度直接影响了PPI的调整时间和幅度。我们认为,本轮去库存是温和的,三个月左右的调整就足以消化库存压力,从而使得PPI短暂下滑后趋稳。理由有三:第一、需求不是太弱,远好于次贷危机时的水平,从2004年那轮调控来看,库存调整也小;第二、本轮库存同比增速快速上升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持续时间并不算长,而且目前的增速水平放到更长时间段来看并不算太高;第三、工业企业对库存的增加迅速作出反应并且取得初步成效,表现在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下降和PMI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
  
  原材料购进价格会大幅下滑
  
  我们认为,中国是原油、工业金属及农产品等各种原材料的消费大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走势决定了购进价格指数的波动。从图中我们看到,CRB指数上涨和下跌具有领先性,会带动PPRIM。(见图3)
  我们谨慎看待今年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理由有三点。
  第一,这10多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其实很依赖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例如,对铜的消费占全球消费34%,铝38%、锌41%、镍36%(2009年数据)。中国经济在二季度放缓,从我们前面对总需求的预测来看,下半年经济增长势头和二季度持平或略好一点。中国的需求不旺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至少是盘整(中国宏观调控后2005年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盘整)。今年4月份大宗商品进口明显放缓也显示了中国需求不旺,抑制了大宗商品价格。
  第二,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在6月底结束,我们认为美联储会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市场对此的预期会一步步抬升。在此背景下,美元还有一定的反弹空间,也对大宗商品构成压力。
  第三,近期铜、铝、锌等各种金属库存持续走高,在库存指标没有发送从高到低的反转信号之前,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难有大的上涨空间。
  我们认为, 这些因素都让大宗商品难有明显的上涨空间,再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造成的基数效应很高,也带动PPIRM下滑。我们预期在未来两三个月PPIRM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5月上半月的CRB指数同比增速已经从4月底的32%下降至27%)。
  
  判断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拐点
  
  根据我们上述的判断,PPI小幅放缓后将会趋于稳定,而PPIRM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我们可以想象,在5、6月份,这个价差仍然会被压缩,因为5月和6月生产中大部分用的是4月及之前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很高,仍然会压缩工业企业的毛利率空间。
  在8月份,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工业企业盈利增速的积极变化。一方面,随着企业将高价原材料绝大部分转化为产成品并出售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去年高基数效应会带来购进价格同比增速的大幅下滑,而出厂价格下滑幅度较小,这使得工业企业的毛利率空间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在三季度总需求稳定的情形下,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也是平稳走势。
  因此,在8月份,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出现触底的迹象是大概率事件。
  (作者系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其他文献
近期A股市场跌幅较大,尤其是创业板,还走出了6连阴的行情。股市近期的暴跌,让投资者不知所措。在我看来,近期A股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经济处于过热状态,许多股票涨得过多,但这种涨幅不可持续,因此近期进行调整,毕竟市场不可能总是上涨。  事实上,现在很多股票都比较便宜,大家可以挖掘一些好股票买入。我们以“持续增长”为主线,挖掘稀缺的成长性股票,即定价能力强、盈利增长持续性高的个股。近期我们比较看好的持
期刊
5大银行下辖的基金公司在2010年的行业份额争夺战中,4家表现出色。  以很高的人均成本创造了较高的管理费收入,这是建信和工银瑞信显现的“特色”;以较高的人均成本,创造出很高的管理费收入,则是中银和农银汇理的“强项”;虽然有较低的人均成本,但管理费收入却猛降,这是交银施罗德呈现的结果。  综合来看,占尽渠道地利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普遍风格是倾向于用更高的费用,创造更高的收益。  《投资者报》对60家
期刊
汇丰银行5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51.1,较上月下降0.7,创10个月以来新低。5月PMI终值小幅回落,显示国内制造业景气程度降温。  汇丰制造业PMI预览是以最终样本的85%~90%统计得出的,对汇丰制造业PMI终值具有一定的预测力。并且从汇丰PMI与官方PMI的相关性来看,有分析称,两者方向变动一致的概率在70%左右,因此5月官方PMI继续回
期刊
上周初市场的大跌,严重挫伤了多方的信心。我深知中国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对融资“圈钱”的恐惧由来已久,当国际板的重压来临之际,人们最一致的选择当然是先一走了之。  直到上周四,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做多力量。当成交量明显不足时,股指保持着下跌的趋势,随后集中的但并不十分巨大的买盘就令股指大幅上升;当成交再度缩减后,指数又会萎靡;然后又会再次重复集中买盘拉抬指数的情形。  在我看来,市场表现说明有一股
期刊
奇迹。”高盛投资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公开表示。  但话音未落,市场就以“黑色星期一”来回应高盛的乐观猜测。5月23日,A股大幅下挫,当日沪指收于2774.57点,下跌了83.89点,跌幅为2.93%,创下了今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最重要的是,在跌破2800点重要整数关口的同时,还一举击穿年线,让A股市场再度“空”气弥漫。  来自万联证券统计,5月23日有229只股票一举创出历史新低,其中
期刊
尽管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在5月初被发改委认定“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并收到了上海市物价局的巨额罚单,但这并不能改变公司的上调产品价格决定。5月24日,广州多家零售企业表示收到联合利华的“夏士莲”、“力士”两个日化产品的涨价通知,涨价幅度达10%左右。  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联合利华的产品涨价事件就一直被媒体关注,但我们认为,公司的价格调整只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只不过在“通胀”成了敏感
期刊
进入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开始显得扑朔迷离。4月份,出现进口、工业增速下滑,2月份,进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突如其来的下滑,其程度明显超出了季节性因素可以解释的程度。这应该和宏观调控引发的紧缩周期有关。    宏观数据显谜团    没有月度GDP数据,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增长的同步指标PMI来窥视当前经济增长的面貌。事实上,2011年3月PMI低于过去五年均值2.47个点,并且创下历史同期新低。
期刊
出于理性的考虑,我常常抱怨美国关于经济政策的讨论。政客们不负责任的态度着实令人提心吊胆,比如那些无视美国债务违约的共和党人。  转念一想,在大规模失业面前,总有一帮政客仍旧赞同继续提高利率并紧缩政府开支,甚至认为该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能促进经济增长。如今他们的观点已经遭到美联储及奥巴马政权的抑制。  相比之下,欧洲的官员更为固执,他们坚持认为,合理的货币政策和预算平衡能解决一切问题。基于这种坚持,经济
期刊
4月份国内棉花经历了一轮小幅反弹,从28170到29915。而从12日开始展开深幅下跌,目前,尽管价格维持在26400上下,跌幅为6.7%。ICE美棉走势在当月显得比国内弱得多,跌幅为15.9%。主力7月合约跌跌不休。  尽管市场处于一种恐慌性的下跌状态,此时不应悲观,利空出尽即是利多,因此当棉价超跌时,市场即可等待新一轮涨势的来临。  今年一季度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大幅增长超出预期。海关数据显示,一
期刊
近日,美联储公布了4月26日~27日的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显示,几乎所有联储官员都认为,“缩减美联储持有的9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规模”是实施退出政策的第一步。随后将是降低美联储1.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但美联储在确定经济能够承受退出措施之前不会实施这一计划,尤其是在房地产及工业数据都不佳的情况下。    退出政策第一步    会议第一次认真考虑了退出方式,美联储官员对退出策略进行了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