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学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儿童美术教育走向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而且在儿童美术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积极整合。儿童美术教育必须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儿童美术教育必须为儿童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必要的准备,同时,儿童接受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也必须是幸福的、快乐的。
  【关键词】 儿童的生命特征 物质媒介 生命意识 生命质量
  [案例背景]:儿童美术教学的伤痛—简笔画
  场景一:某幼儿园的美术兴趣小组里,一位老师给幼儿进行简笔画的涂色练习,老师再三叮嘱涂色不可以涂到外面去,可一位年仅5岁的幼儿还是涂到外面去,而且是又黑又脏,直接招到老师的严厉批评。
  场景一是当下少儿美术教育及其真实的一面,我们部分地区的少儿美术教学依旧沿用一种流行已久的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简笔画,用抽象概括的线条方式将事物和人的轮廓形态描绘出来,供我们的孩子摹仿学习。这种简单明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孩子很有效率地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实际上,这里面有不少误区。
  我们的幼儿园的教师把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就完成了任务。简笔画简单易学又容易出“成绩”,自然会受到欢迎。
  场景二:儿童美术教学的伤痛—低俗的模仿
  某个培训班里,一位美术老师在上课,只见她在黑板上非常认真地一笔一画给学生作风景示范画,下面一群10余岁的儿童无不统一步骤小心翼翼模仿老师的画,学的象的学生洋洋得意,学的不像的儿童哭丧着脸,全班学生的风景作品都是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地,红红的花,并以老师的画作为学习和评价的标准……
  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质,儿童画学习的目标,是对不同年段儿童形象思维认知图式进行改造,而不是低俗的模仿,要引导孩子们逐渐从其死板、拘谨的线形表现的记录模式中走出来,逐渐转化为奔放、自由、生动的形态感知和表现;让儿童明白自己在自然状态之下能够产生随意的、富有情感的形态表现,而非照着成人表现模式低俗摹仿。模仿给了孩子一个标准,严重限制孩子关于事物的想象,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性,阻碍艺术感受和才能的发展。艺术是独特,有创造性的,只有摆脱模仿,建立儿童的意象性目光,才能形成创造性的思维。
  笔者认为生命应当是教育的原点。叶澜教授曾说:“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越位,成人在儿童立场上的越位,最终使儿童的立场异化为成人的立场,最后只剩下成人的立场”。没有了儿童的立场,儿童的生活就只剩下外在的目的,而没有了提升自身生命质量的内在目的。因此了解生命每一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和每一个发展时期的需要,是我们教育的基础。作为学前阶段的儿童美术教育更要关注这个阶段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尊重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才是我们教育的起点。儿童美术教学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从最稚嫩的表达开始,鼓励他们探索、体验和创造,经验垒实为潜在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心智成长的足迹!
  一、关注不同时期儿童生命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我劝告低年级老师说,给孩子们教比例、透视、相称规律这都很好,但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幻想提供广阔天地,切不可破坏孩子观察世界的那种童话语言。”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他们特殊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规律,在艺术表现和创造中有其特有的表现方式。幼儿美术教学应该重生命成长的认知过程,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儿童的成长可分为0~3岁婴儿期、3~6岁幼儿期、6~12岁儿童期、12~18岁少年期四个阶段。阶段与阶段之间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而进行年龄阶段不同的美术教育。0~3岁儿童,善于涂鸦,感受运动与痕迹的快乐。3-6岁儿童善于心理投射从而进行主观的情绪表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大胆的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有象征性的图画。如“蝌蚪人”,把圆圈当做头部,两只大眼睛占据了头的主要部分,用单线条表现手和脚,创造出富有儿童本性的“蝌蚪人”。也特别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区分,特别在意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时候画我的爸爸、我家的小狗等题材启发儿童对物品所属感的追求从而激发创作的热情。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观察、思维和表达方式。儿童总是以自己独特的眼睛看世界的,因而他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与方式与成人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也自然与成人不同,根据不同时期生理成长的兴趣点激发儿童创作的激情,重视创作活动中儿童的生理成长,所谓童言稚语说的就是他们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激发儿童对多种物质媒介的探索
  绘画是由材料体现物质媒介的创作过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家创作的手段使将材料转化为有形的视觉语言作品,通过媒介得以实践情感的升华和思想观念的表现,多种物质媒介的运用是众多当代艺术所共有特征,艺术家们用各种物质媒介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考,重视形式并在形式上不断创新。而我们的孩子面对这个璀璨的物质外界,亲抚身边的物质外界,眼与手逐渐架设出孩子与生活世界的一条条“血管”。身边的一切,成为孩子心智成长的渠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深入了解与消化,渐渐地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抓、撕、摔、贴、扯,扎、包……)。其心智的真正开启就是源起于孩子对这个物质世界的属性认知。 在美术教学的范畴里,材料是完成表达或者表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载体。那么美术材料就一定指望着美术材料店里的那些陈列材料?这始终是有限的范围,而且承载育人的信息元素也是有限的。作为心智开启目的的儿童美术教育,其答案肯定不是。我们的生活与自然,其实早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而缤纷的材料世界,我们只要把材料稍加处理、巧加利用,进行加工与改造,便会促动孩子对物质世界的一次深刻的认知与阅读,当这类信息逐渐在心灵沉淀,越来越厚实时,孩子渐渐明晰物质的意义与价值,也明白了物质的审美价值。那么他们所感悟的经验也就一次次升华。成长也就是必然。因此,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与功能性不仅仅在于美术本身,而更应该有更宽广的领域。包括包装、雕塑、陶艺、雕刻、剪纸、染织、建筑、装置、设计、装潢、木工、铁艺、服装等等。这样的美术教育才可以展开一个丰富的世界。   三、唤起课堂创作对物的生命意识
  (1)游戏性 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 儿童与游戏从来就是不可分的。我觉得美术课堂中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2)故事性 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语言的艺术,它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感染、教育儿童,使儿童从中获得美的感受。而绘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二者虽具有不同审美形式,但都是以塑造形象、表现情感为特征。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选择合适的故事内容。活动初期,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这些故事有重复的情节,角色的数量一般在2个一3个,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易于表现的形象。如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不爱洗澡的小猪》、《丑小鸭的故事》让幼儿发挥想象,并利用适当的机会让幼儿参与表演,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
  (3)情感性 通过链式美术,挖掘儿童身边熟悉的素材,比如我的爸爸、菜市场等,以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对绘画对象进行情感上的联想和关联,画地域性的隆山塔,对不同儿童情绪的采访和了解,通过情感的宣泄与所表达的对象产生关联,引导儿童画出《开心的隆山塔》、《愤怒的隆山塔》、《悲伤的隆山塔》等,激发学生对物的生命意识,感同身受的表现物象,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四、提升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儿童的幸福生活
  罗恩菲尔德在其《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到的教学的方式:扩大经验的范围。这句话的意思是: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引领孩子的思维、情感的触角,伸展到事物的特征、特性,经验的认知迁移,情感赋予上去,使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达到饱满。在表达与表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统整,这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实际上这就是教学的张力。当孩子的思维触角得到拓展,其心智也就得以开启。
  儿童美术教育走向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而且在儿童美术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积极整合。儿童美术教育必须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儿童美术教育必须为儿童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必要的准备,同时,儿童接受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也必须是幸福的、快乐的。美术一直以来是人类的梦想,儿童也是这编织梦想的高手,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的想象和幻想,使他能够保持着与众不同的眼光,有了眼光,就会有追想梦想的动力,人类才会有看不见的竞争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唤起孩子们的梦想,关注不同时期孩子们的生命特征,利用媒介材料、游戏、故事想象、童话、儿歌、产生情感的迁移和探究教学,寻找适合儿童心灵、适合儿童生命特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关照童年、童心、童真和童趣,让纯净、天真、质朴、自然等本质在孩子们身上重新回归美术课堂,杜绝儿童画创作中的抄袭现象。让我们的儿童美术教学真正回到儿童生命本身。才能起到提升儿童生命质量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J]。人民教育,2007,(23)
  [2]转引自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84。
其他文献
【摘要】 微课这一教学形式是我们目前所关注的热点。怎样制作有效地微课称为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微课的评价标准入手,深入探究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课题、怎样设计微课的教学过程、制作过程需要注意的地方,目的是制作出优秀的微课资源,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关键词】 微课 评价标准 设计 制作  一、引言  不知從什么时候起,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
期刊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头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生存与发展。通过QC小组活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广泛参与和深度融合,QC小组活动已成为提高企业信息化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和系统运维质量的有效途径,并在企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QC小组 信息化 服务管理 人才队伍  21世纪是信息
期刊
【摘要】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然而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较大影响,其中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对此进行的原因分析,应从大学生自身、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探究。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网络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社会现象。人际交往是建立、巩固并发展人际关系的关键,大学生在广泛交往和深度接触中建立人际关系。大
期刊
【摘要】 现有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较多,但都建立在均匀土壤的基础上,而对于不均匀土壤中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研究和应用较少。为了确保防雷检测数据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本文引进镜像法,对水平分层不均匀土壤情况下三角形布电极法和三极法布线法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半球形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的计算公式,得出当误差值为0时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式,进一步对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相关规律,以便日常检测工作中参考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铁塔共享的先决条件、带来的效果、某市三运营商存量基站分析,制定共享方式,完成运营商对存量基站的合理共享需求,为铁塔公司运营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盘活整个中国基站资源,达到统筹兼顾,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中国铁塔 存量 共享改造 前景  2014年7月15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电信运营商合资成立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9月更名为中国铁塔股份有
期刊
【摘要】 目前电信运营商IT系统的计算资源主要为Unix架构服务器与x86架构服务器的并存,IT系统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烟囱”架构搭建,电信运营商引入云计算技术,既有它的优势也存在无法避免的劣势和困难。  【关键字】 云计算 IT系统  目前电信运营商IT系统的计算资源主要为Unix架构服务器与x86架构服务器的并存。引入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率、快速部署、按需使用的IT服务能力,但电信运营商在建
期刊
【摘要】 图像去噪是图像处理领域的一项重点研究内容,长期以来图像去噪的方法都是以小波为基础的,而小波分析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近年来,多尺度分析理论的出现带来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重大革新,很好地解决了小波分析存在的不足,在刻画线奇异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已经成为图像去噪领域的重要处理技术。  【关键词】 多尺度变换 图像去噪 分析  图像在进行获取与传输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导致图像质
期刊
【摘要】 由于近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便携性医疗电子需求逐渐增大,促进了移动医疗系统的发展。基于Android系统移动终端因其灵活的自定功能、较强的运算处理能力,推动了医疗电子的便携化和智能化,而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更是为移动健康医疗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想象空间。我们项目小组在心电(ECG)数据采集前端的基础上设计添加BLE蓝牙模块CC2451,移动智能端采用自身蓝牙,通过BLE协议通信,实现在 A
期刊
【摘要】 本文设计的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三维空间姿态仿真系统设计,本系统的开发以ARM内核的STM32微控制器为处理核心,采集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电子罗盘信号,通过Kalman滤波算法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滤波,然后通过四元数算法求解出真实的空间角,然后通过nrf24l01射频模块将数据传送到上位机接收模块。通过自主开发的一款基于C#.net的三位姿态仿真平台读取并解析数据,实时仿真显示,从而在计算机或手机终
期刊
【摘要】 计算机学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基础,而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化又是计算机学习的基础。传统的计算机课堂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比较抽象枯燥。本文尝试通过讲故事,引发学生惊讶的方式来展开二进制的学习,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二的乘方 数量级 二进制 十进制 八进制 十六进制  二进制是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基础。但当前的很多计算机课程对它关注不够,同时,不少教材对于二进制、十进制之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