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祥清,教授,苏州市立医院党委书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
曾几何时,人们对于重大疾病的认知还停留在“谈癌色变”的阶段,不知不觉十年过去,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自从踏入临床医学的战场,孔祥清教授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二十几个年头。然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场战斗的态势却越发胶着:2019年,全国的心血管医生共做了百万台心脏支架手术,然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病人的井喷式增长。
多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仅高血压一项疾病,全国范围内的发病率就高达20%左右,即每五个人中至少有一个高血压患者,而在这庞大的群体中,仅有不足15%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孔祥清教授说:“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也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医生工作的战略转移,实现全民思想重视度的提高、服药率的提高、血压控制率的提高。”
市立医院空降“心血管疾病治疗天团”
2021年4月起,每周三上午,孔祥清教授都会穿上白大褂,准时在苏州市立医院坐诊。当被问及如此亲力亲为的原因时,他答道:“医疗工作者必须去临床第一线进行实践工作,这是我作为大夫的基本工作,也是我作为团队领导者的一个表率。”
他所提到的“团队”是未来将在市立医院组建的心血管中心医疗团队。
根据中心组建的实际需要,孔祥清教授从北京阜外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引进人才,一次性补足了市立医院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短板。
在入驻市立医院的短短几周时间内,这个专家团队已为市民解决了多例心脑血管方面的疑难杂症。
“面向社会开放挂号预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让患者知道在市立医院有这个解决疑难杂症的团队,同时借助平台的影响力,提高市民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与警惕。” 孔祥清教授表示,这是打响市立医院心血管中心招牌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全民心脑血管疾病重视度的第一步。
医疗、教学与科研,一样也不能落
作为苏州市立医院的党委书记,孔祥清教授一直很关注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他看来,医疗、教学、科研是医院工作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对于苏州市立医院来说,哪一个方面也不能落下。
“医院通过教学培育人才,才能更好地组建团队、普及医疗技术,并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临床工作;而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能提高医疗工作效率,还能通过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减少‘讳疾忌医’的现象,大幅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和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医疗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端,与教学、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
2020年年底,苏州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创建和建设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對此,孔祥清教授认为,市立医院联合南京医科大学下设研究生院和研究中心,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特别是心血管中心建成后,着重培养心脑血管方向的医疗及科研人员,将为战胜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源源不断的储备力量。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倾力打造的“一号产业”,在不断完善的、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下,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千亿元,位居国内前列,并形成了集聚发展、快速发展的态势。
依托于良好的产业氛围,孔祥清教授计划将国内外所有的先进医疗技术都搬进心血管中心供患者选择,并通过自有科研成果转化团队,大力研发、推广新技术,争取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全新的解决方案。
“发展新技术,培养医疗人才,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他这样总结道。
凝聚合力,达成一个小目标
被问及下一步工作目标,孔祥清教授回答得很具体:“假如通过我们的努力,苏州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或者致残率能够下降5个百分点,那就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如果能够减少苏州地区1000例脑中风、500例心肌梗塞的发生,那我认为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1000人的企业,只能算是中型企业,但1000个脑中风患者,背后就是1000个负担巨大的家庭。因此这是个看似不宏远,实则意义重大的“小目标”。
“既要埋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他说,“要实现‘治疗心血管疾病’到‘维持心血管健康’的转变,必须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实现心血管疾病诊疗和治疗的同质化,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作为参与“健康江苏2030计划”的16位规划专家之一,孔祥清教授倡议将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江苏进行全民普及。2021年5月,在孔祥清教授的提议下,第十三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将首次在苏州召开。下一步,他计划加强与苏州大市范围内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心血管疾病诊疗标准的统一培训。
道阻且长,再崎岖的道路也总要有人走,再崎岖的道路也总会被人走成康庄大道。
曾几何时,人们对于重大疾病的认知还停留在“谈癌色变”的阶段,不知不觉十年过去,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自从踏入临床医学的战场,孔祥清教授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二十几个年头。然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场战斗的态势却越发胶着:2019年,全国的心血管医生共做了百万台心脏支架手术,然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病人的井喷式增长。
多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仅高血压一项疾病,全国范围内的发病率就高达20%左右,即每五个人中至少有一个高血压患者,而在这庞大的群体中,仅有不足15%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孔祥清教授说:“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也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医生工作的战略转移,实现全民思想重视度的提高、服药率的提高、血压控制率的提高。”
市立医院空降“心血管疾病治疗天团”
2021年4月起,每周三上午,孔祥清教授都会穿上白大褂,准时在苏州市立医院坐诊。当被问及如此亲力亲为的原因时,他答道:“医疗工作者必须去临床第一线进行实践工作,这是我作为大夫的基本工作,也是我作为团队领导者的一个表率。”
他所提到的“团队”是未来将在市立医院组建的心血管中心医疗团队。
根据中心组建的实际需要,孔祥清教授从北京阜外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引进人才,一次性补足了市立医院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短板。
在入驻市立医院的短短几周时间内,这个专家团队已为市民解决了多例心脑血管方面的疑难杂症。
“面向社会开放挂号预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让患者知道在市立医院有这个解决疑难杂症的团队,同时借助平台的影响力,提高市民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与警惕。” 孔祥清教授表示,这是打响市立医院心血管中心招牌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全民心脑血管疾病重视度的第一步。
医疗、教学与科研,一样也不能落
作为苏州市立医院的党委书记,孔祥清教授一直很关注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他看来,医疗、教学、科研是医院工作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对于苏州市立医院来说,哪一个方面也不能落下。
“医院通过教学培育人才,才能更好地组建团队、普及医疗技术,并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临床工作;而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能提高医疗工作效率,还能通过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减少‘讳疾忌医’的现象,大幅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和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医疗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端,与教学、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
2020年年底,苏州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创建和建设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對此,孔祥清教授认为,市立医院联合南京医科大学下设研究生院和研究中心,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特别是心血管中心建成后,着重培养心脑血管方向的医疗及科研人员,将为战胜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源源不断的储备力量。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倾力打造的“一号产业”,在不断完善的、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下,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千亿元,位居国内前列,并形成了集聚发展、快速发展的态势。
依托于良好的产业氛围,孔祥清教授计划将国内外所有的先进医疗技术都搬进心血管中心供患者选择,并通过自有科研成果转化团队,大力研发、推广新技术,争取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全新的解决方案。
“发展新技术,培养医疗人才,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他这样总结道。
凝聚合力,达成一个小目标
被问及下一步工作目标,孔祥清教授回答得很具体:“假如通过我们的努力,苏州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或者致残率能够下降5个百分点,那就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如果能够减少苏州地区1000例脑中风、500例心肌梗塞的发生,那我认为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1000人的企业,只能算是中型企业,但1000个脑中风患者,背后就是1000个负担巨大的家庭。因此这是个看似不宏远,实则意义重大的“小目标”。
“既要埋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他说,“要实现‘治疗心血管疾病’到‘维持心血管健康’的转变,必须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实现心血管疾病诊疗和治疗的同质化,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作为参与“健康江苏2030计划”的16位规划专家之一,孔祥清教授倡议将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江苏进行全民普及。2021年5月,在孔祥清教授的提议下,第十三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将首次在苏州召开。下一步,他计划加强与苏州大市范围内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心血管疾病诊疗标准的统一培训。
道阻且长,再崎岖的道路也总要有人走,再崎岖的道路也总会被人走成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