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ulong3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医师和同一医师之间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磁共振扫描仪上行直肠MRI常规序列、双指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IVIM)和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序列扫描。由1位从事消化道肿瘤影像诊断专业15年的医师,在b值为1 000的IVIM序列图像上选定用于测量的肿瘤最大层面。由2位医师(医师1和医师2,分别从事消化道肿瘤影像诊断专业2年及10年)分别在选定的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软件自动生成单指数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双指数的IVIM参数图及相关参数。间隔1周后重复测量1次。取每次测量的平均值用于统计学分析。对2位医师之间及同一医师自身前后2次测量数据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aman图比较2位医师之间及同一医师自身前后2次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

结果

医师1第1次测量的ADC、真性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分别为0.997×10-3mm2/s、0.692×10-3mm2/s、0.043 mm2/s和34.6%,第2次测量的ADC、D、D*和f值分别为0.993×10-3mm2/s、0.691×10-3mm2/s、0.038 mm2/s和32.8%。医师2第1次测量的ADC、D、D*和f值分别为0.987×10-3mm2/s、0.651×10-3mm2/s、0.046 mm2/s和32.8%,第2次测量的ADC、D、D*和f值分别为0.996×10-3mm2/s、0.689×10-3mm2/s、0.041 mm2/s和32.7%。2位医师之间及同一医师自身前后2次测量数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位医师之间及同一医师自身前后2次测量的ADC值、f值均显著相关;同一医师自身前后2次测量的D值显著相关;医师2自身前后2次测量的D*值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医师1。无论是2位医师之间,还是在同一医师自身前后2次测量的ADC值和f值的95%一致性界限(LoA)均低于D值和D*值,其中ADC值最小,D*值波动较大;同一医师自身前后2次的f值、D值的95% LoA均较好,f值略小于D值;医师2自身前后2次测量的ADC、D、f和D*值的95% LoA均低于医师1。

结论

在直肠癌IVIM定量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中,ADC值、f值的可重复性最好,D*值相对较差;测量者经验的增加可以提高IVIM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马鞍山城区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与过敏性疾病共病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对马鞍山市花山区和雨山区教育委员会注册的91所幼儿园3岁以上儿童进行普查,发放16 439份问卷,最终收到有效问卷15 291份。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简明症状问卷)调查儿童的多动行为,通过父母回忆调查儿童既往过敏性疾病史,包括过敏性皮炎(湿疹)、食物或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及哮
期刊
HBV母婴传播已成为引起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药物等不同干预措施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存在差异。本文从儿童感染HBV的途径与危害、影响HBV母婴传播的因素以及HBV传播干预措施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不同因素和干预措施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为提高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研究方向。
目的分析贵州2012—2015年风疹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方法于2012—2015年贵州省麻疹网络实验室共采集390例疑似麻疹病例,并从中诊断出25例风疹病例,使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Real-time RT-PCR方法鉴定为阳性的风疹病毒分离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风疹病毒E1基因两个核苷酸片段(480 bp和633 bp),在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拼接后,基于基因定型靶基
目的估计危险因素控制对203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期望寿命和劳动力人口损失的影响。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的结果,根据慢性病死亡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和比较风险评估理论,计算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值,将慢性病的死亡例数分成可归因和不可归因两部分。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出2030年危险因素暴露和慢性病的不可归因死亡例数,进而获得2030年慢性病的死亡例数。以WHO提出2025年全球主要慢
期刊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的术后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连续收治的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84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临床上常用的21个临床指标进行研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和术中出血量3个临床指标的截断值(cut-off值),以Kaplan-Meier法和
目的通过启东地区的肝癌筛查实践,探讨在肝癌高发区开展高风险人群肝癌筛检的筛查效果。方法根据中国癌症基金会癌症早诊早治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方案,对启东地区筛查发现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采用甲胎蛋白(AFP)联合超声检测的方法开展每年2次的诊断性筛查,评估筛查效果的指标为任务完成率、肝癌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对筛查患者开展随访,随访截至2016年3月31日。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