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分析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ell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宁波市普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从学生的视角分析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地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评价方式等。针对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标;调查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05-04
  
   引言
  我国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新课标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新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提升信息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作为新课程主要受益者的学生,其亲历的信息技术新课程究竟是怎样的?我们特设计此次调查,希望能从学生视角了解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实施情况。
  
   一、 调查对象及工具
  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宁波及其下属县市共6个地区随机抽取12所学校的450名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50份,其中有效问卷431份,问卷有效率为95.8%。
  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包括单选、多选和主观题三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学生心目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学校创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氛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自从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来,它就与美术、音乐等一样处于边缘地位,学校、教师、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的理解都是可有可无的,每周两节的信息技术课成为学校的机动时间。2006年浙江省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并于2008年4月发布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①信息技术成为高考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学生心目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如何?这是我们想了解的,因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是影响该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
  调查显示,虽然学生不是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成绩(与别的科目相比,非常重视的占14%,同样重视的占45%,一般、不太重视、不重视的占41%),但相当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很重要的高达92%。另外,92%的学生表示喜欢信息技术课,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时,心理上的感觉是快乐、放松的占80%。可见,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们进而对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程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学生喜欢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认为学习信息技术能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这说明教学内容是吸引学生最重要的因素。
  表2是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程原因的调查结果。由此可知,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难度(如发展太快、需反复操作等)在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的原因中占的比重最大,父母怕子女使用电脑影响学业所占的比重也较大。
  2.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2]
  调查发现,17%的学生认为学校创造了非常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认为较好的有50%,认为一般与不好的分别为29%和4%。70%以上的学生认为机房电脑的摆放较为合理,便于向教师请教问题,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这说明高级中学在硬件配置上基本能满足学习信息技术的需要。但在软环境尤其是课外学习软环境的营造上,学校和教师做得还远远不够,正如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7%的学生反映教师会在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参加一些与学校信息技术有关的事务,而83%的学生则反映这样的活动很少或几乎没有。这表明学校和教师在良好信息技术学习软环境的创设上做得还不到位,不太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
   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教学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应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要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2]为此,我们针对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进行了调查。在“听老师讲、讨论、自己探索尝试学习、其他”这几个选项中,学生最喜欢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是自己探索尝试学习,占49%;喜欢听老师讲的占25%;喜欢讨论的占18%;其他占8%。同样,学生们在对主观题目的回答中也反映出与此几乎相同的结果,即更加喜欢自己探索学习,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先讲并操作示范,然后学生操作,并希望能开通网络,搜索所需的信息,上课不要太死板。在信息技术课上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66%的学生选择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32%的学生选择问老师。说明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帮助解决信息技术相关问题时的重要性。可见,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与新课改的要求是相符的,进一步说明信息技术新课改是符合学生心理的,且在两年多的新课程实施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这种结果也进一步坚定了教师实施新课改的信念。
   问及“教学过程中,老师常让你们自主探索(尝试)完成学习任务吗”时,30%的学生认为“经常”。17%的学生反映教师会经常布置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任务,51%的学生则认为教师只是偶尔布置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任务, 29%的学生认为很少, 3%的学生认为教师从未布置过真实任务。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会布置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任务去让学生解决,也会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部分学习任务。但在课余时间,教师们做得并不够,只是组织少部分学生参加与学校信息技术有关的事务:7%的学生参与过机房的建设与管理,8%的学生参与过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12%的学生参与过学习资源的建设,17%的学生参加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而有56%的学生没参加过任何信息技术相关活动。业余时间参与信息技术活动能快速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尽可能多地让绝大部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基本满意,但课余活动的安排还远远不够。
  4.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是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判断的。在问卷中对学生初中阶段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初中非常系统地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占28%),大部分学生表示学过但并不系统(占71%)。刚进入高中时,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1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非常好,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轻松完成,42%的学生认为能较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只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比较差。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59%的学生认为在教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7%的学生认为在自己的努力下有了很大的提高,24%的学生认为提高不明显。通过上信息技术课,44%的学生感觉有很大收获,40%的学生觉得收获一般,1%的学生觉得没有收获。这些统计结果说明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不断地进步,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另外,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学的效果。调查显示,24%的学生认为在学完一种软件后能够很好地操作其他同类软件,65%的学生认为可以操作其他同类软件的一些基本功能,这说明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并且学生的迁移能力正在逐渐提高。
   5.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同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2] 恰当的评价方式能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学习情况反馈,帮助学生总结优点与不足。因为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因此学生心目中认同的评价方式无疑应该是制订评价指标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7%的学生希望依据期末考试成绩,22%的学生希望依据平时课堂表现、作业,35%的学生希望依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2%的学生希望依据上课时思维敏捷灵活的程度,30%的学生希望依据平时成绩 期末成绩。可见,大多数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表现,期末考试成绩只能作为评价学生的一小部分。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且比较重视对该课程的学习。但家长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部分家长担心学生使用计算机会影响学习。②当前学校营造的信息技术硬件学习环境普遍较好,但软环境的营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③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基本能够较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方式,而对学生课余兴趣和能力培养欠缺。④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大部分学生都有新的收获。⑤评价方式有待改善。
   可见,新课改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同样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营造利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软环境
   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出要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2] 对于学校来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是比较容易的,困难的是如何创造具有良好信息氛围的软环境,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应该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参加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创建班级网页、参与学校网络管理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则应该改变对计算机负面影响的过分关注。对整个社会而言,应该努力创造内容健康的信息社会。
   2.更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提出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强调要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自主探索。调查显示,自主探索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和氛围,促进探索活动的开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探索的深度,评价探索的成败。学生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索的目标,思考探索的问题,掌握探索的方法,敞开探索的思路,交流探索的内容,总结探索的结果。
   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意义。从上文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从同学那里获得帮助,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有难度的任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交流。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素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基本素质,给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基础。使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高分,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终级目标。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止步于课堂,在学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在课后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以提高。
   3.结合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教学评价
   2008年,浙江省把信息技术课列为高考科目,这对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是利弊并存的。利在于教育部门正在积极地推动该课程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弊在于信息技术高考题目理论化,评价方式单一,这与目前的新课改理念不相符,极有可能阻碍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新课标指出,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2] 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从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入手,改变评价的传统观念。在评价主体上,要实现多元化,教师、同学、家长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目的上,要以发现与发展学生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缺陷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自身发展;在评价的标准上,要融入更多非认知能力衡量的标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的发展,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上,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创造性、工具性、实践性等特点,着重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郝琦蕾,姜晋国,张秋伟.来自课改实验区的报告——山西省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中
  小学教育,2006,(1):14-16.
  [2]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
  [3]陈晓明,孙颖.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与实践[DB/OL]. http://www.jledu.com.cn/xxjsjyzx/xxjsjy/llxx/031.htm.
  [4]岳丽娜,李玉斌.基于新课改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J].教育技术导刊,2007,(7):8-9.
  (编辑:郭桂真)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ISA2008在配置校园网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利用它为校园网提供了安全保护。  关键词:ISA2008;校园网配置;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80-03    ISA2008是微软公司最新最强的路由级防火墙软件,也是我们学校常用的软件之一,如果正确的配置和划分我们的网络,它将为我们的校园网提供高级保护和
5月14日,戴尔在京发布一系列全新的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该方案将传统教室改造成为一个向学生传授数字时代生存技能的互联教学环境,实现了戴尔新一代互联课堂的全面升级,推进了数字校园建设。  戴尔公司中国区市场部总监杨鹏介绍,全新的戴尔互联课堂解决方案可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实施有效教学,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在进行基于特定项目的个性化和协作式教学的同时,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摘 要:2010年是xPad元年。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是PC转型的催化剂和“后PC”时代PC的替代品,会推动多个领域的应用革新;也有人认为它仅是“功能强大的电子书”,会像上网本一样昙花一现。孰是孰非?文章从xPad的特点并借鉴其它行业中的应用,探讨xPad在教学中的利与弊,以将xPad融入到教与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xPad;平板电脑;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
一、创立背景和服务宗旨  安康计划是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大型公益互联网项目。 “安康家园网络”是安康计划中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落地项目。这个项目由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发起,一直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始终以公益形象定位。  二、推动幼儿园信息化建设  安康家园网络在2006年由当时在任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全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的理事长顾秀莲亲自点击开通。安康网络的推广方式是公益捐赠,
GD工作室供稿  今天,我们除了要继续让大家加强线描的学习,还要教大家新东西哦,那就是一种常用的绘画技巧——“油水分离”。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如何画出人物的表情及其动态特征。  每个小朋友都被病菌侵扰过,生了病,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们吃药。可是,小药丸在你们的身体里是如何消灭病菌的,你们知道吗?让我们来扮演一颗颗小药丸,在人体内穿行,遇到病菌,杀杀杀!  准备工具  ●白色卡紙  ●黑色油性记号笔  ●
摘 要: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会用左右、前后、上下等术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会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辨别,文章所体现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且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七个方向,会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学设计;方向与路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
2009年8月6日,戴尔(中国)公司在京召开了教育本新技术座谈会。多位教育界专家和校长与媒体、厂商共同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同时戴尔公司介绍了其最新的教育本Latitude E2100以及相应的综合解决方案。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蒋鸣和教授讲到,21世纪的技能称之为儿童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基础知识是读、写、算,现在扩展到深层的技能,如卫生、健康、环保、安全,包括职业能力。而现在大家都
国家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以学校为单位的校园网和以地区为单位的城域网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数字化城域网能给教育带来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已经成功建立起校园网的学校间达成了共识:更合理地应用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为教育教学服务,合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最完善的教育信息产品,推动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时带动校园网、城域网的快速进步,进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网络教学环境。    新需求呼唤新网
5月10日,“Panasonic音响新品发布会”在北京新光天地的Panasonic展示中心举行,此次发布的新品包括红外线无线扩音系统及RAMSA专业音响。  发布会上,松下系统网络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志村浩先生首先致词并介绍了松下音响一直秉持的专业扬声器的设计理念,全系列产品可以满足“小空间”及大的会议室、宴会厅、大型会场等不同的使用环境,特别是此次推出的RAMSA“M”系列扬声器,不但能够
摘 要:基于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各级各类教研成为我国教研的一大亮点与发展趋势,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观察现有网络教研的技术环境,并不能有效地满足网络教研的内在需求,本文结合Moodle系统的模块功能,对构建以Moodle系统为技术环境的网络教研平台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研;技术环境;Moodle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