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误区:关于青年教师培养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青年教师培养的主要载体仍然是校本培训。但在很多学校的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中,还存在着一些大有市场、颇为流行、貌似合理的认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了青年教师的发展。这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先听课,后上课”
  
  青年教师要想少走弯路,尽快站稳讲台,的确需要不断向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也需要这些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于是,听课也就成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求,有相当多的学校甚至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先听课,后上课”“听一节,上一节”的明确要求。
  “先听课,后上课”“听一节,上一节”的要求,在基层学校非常流行,是学校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常规做法。这种要求表面上看似乎很合理,但这样做其实违背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徒有表象的繁华,而内在实质是虚空的。
  听课,对青年教师而言,是其成长的必要途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听课才是最有效的。试想,青年教师缺少的就是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欠缺的是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无法把握和驾驭课堂,以及如何设计教学环节,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提倡青年教师要多听课,目的是希望通过经常去听富有经验的教师的课,使青年教师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借鉴他人的成功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在不断改进中提高。而要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从而使自身得以提高,就必须先有一个实践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应该是而且只能是青年教师自身教学的实践——上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唯有先“上课”,先实践,再“听课”,才有改进的依据和可能。如果没有自己的“上课”实践,直接进入“听课”的环节,那么就缺少了对教学进行反思这一最为重要的一环,极易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
  “先听课,后上课”“听一节,上一节”,久而久之,必然会使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沦为“模仿秀”,青年教师也必将成为“搬运工”和“传声筒”,并最终丧失自我。
  因此,青年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快速提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上课,再听课,继而反思,最终调整。
  
  误区二:“专注教学,少搞科研”
  
  在很多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中,普遍的、流行的做法是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轻视甚至反对教师从事教科研,要求教师“专注教学,少搞科研”,并认为教师从事科研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
  实质上,这是一种着眼于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也是一种鼠目寸光的短视行为,更是对教育教学科研的误解和歧视。
  我始终认为,教科研工作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教师,想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自我品位,唯有以教科研为阶梯,不断进取、不断钻研、不断攀升;教科研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经验和能力的最直观、最具体的表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必然途径。
  教科研的基础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从事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已存在或新出现的实际问题,它既是一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反过来可以运用总结出来的理论与思想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概括地说,教科研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实现提升”,其流程应该是“问题——反思——解决——提升”。
  教师教科研的核心是教学反思,即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反思的核心是“问题”,是问题牵引下的反思;反思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反思。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立足岗位、提升专业素质的一种有效培训途径。反思,是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主要方法,是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基本、最可行、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尽快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们既需要“埋头拉车,更需要抬头看路”。我们应当鼓励青年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之初,就应该养成对自己、对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如果我们从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之初就浇灭了从事教科研的热情,实际上也就阻断了青年教师快速提升的最便捷的路途,那么,长此以往,就必然会使青年教师逐渐沦为“教书匠”。
  因此,在青年教师培养的校本培训中,应当营造一种教科研的氛围,将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视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培训内容,并使之走上正常且有序的轨道。
  
  (作者单位:江苏华罗庚中学)
其他文献
从区域层面对小城镇收缩程度展开定量分析,有助于科学研判小城镇发展水平的区域类型。本研究基于小城镇收缩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核密度分析刻画小城镇收缩的空间格局,利用耦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应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接收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73例,标记为早期组,于入院3 d内给予患者介入栓塞治疗
恩格斯说:“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同样也创造了人。”环境,生态学上通常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教学环境是存在于教学活动主题以外的客观现实。而学校环境作为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它是指学校中能够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它能绕开学生意识的阻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它具有潜在的教育力量。但是学校环境的构成是较为复杂的,按其作用和控制的特点,可以划
在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发挥自主参与作用。因此,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策略的科学化、合理化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前提。笔者现就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来进行一些探讨。  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这种自主性学习使他们的学习具有了传统学习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第一,当学生面對网络时,他第一感觉就是:我将要用它来学习了,从而确立自己在学习过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连续搞了几次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每次参加培训的人员都不一样,很多都是新面孔,参加培训的教师中几乎每次都有“新人”参加,而且教师年龄偏大,我们每年假期都搞教师培训,可是培训的成效却不让人满意,农村教师队伍为什么不稳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何提高不上去?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农村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状况开展调查研究。    数量不足,临时补充,导致小学音乐教师队
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规划师往往会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提出综合战略或对策。但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具有多个小城镇的城市,由于现状基础和区位条件的分异,往往不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则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发挥好实验教学的作用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新教材也新增了实验探究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在探究中勇于创新,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标得以实现。因此在教
每个学校都渴求提高教学质量,但要实现优质的教学质量又非易事。因此,教育人总是拥有探究提高教学质量路径的情怀,但又留下无尽的话题与意蕴,我们学校近年来取得了又好又优的教学
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应当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而学习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终端环节,对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必须努力创设一个有效的生态评价环境,大胆创新评价方式,更好地发挥评价导向、诊断、调控、激励等功能,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诗意的追寻历程中实现自身的高效发展。评价生命化——学生高效发展之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提升
徽州祠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徽州地域文化共同影响下的民居建筑典型,是徽州社会文化、民俗风习的物质载体。现多处于闲置状态的徽州祠堂,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满足现代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