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策略。
  【关键词】高校;就业;对策
  就业能力指的是“包含专业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 [1]。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我国高校的社会功能、培养模式、管理体制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表达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逐渐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大学生就业不仅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和规律,积极探索有效措施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
  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应秉持着全员、全程、全心、全方位的就业工作理念,坚持由校院领导主抓,辅导员、系主任统筹,教职工与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就业工作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设计打造文化建设活动等全程品牌素质教育,以品牌化、特色化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进行整体性宣传与个性化指导、市场开拓与就业援助,实行家校合作,切近学生、切近实际,全程设计、全程育人,有效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确保实现毕业生安全稳定就业的目标和考研率、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稳中求升的目标。同时完善院领导联系年机制、系主任“三业”指导报告制和学生党员示范岗位制和信息包干制等成功的就业工作模式。以应用型、市场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就业基础;以应用型为主的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的招生计划、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立足点的专业实习也同样为毕业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保障就业的安全稳定:制订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有步骤地开展生源统计、课堂考勤、考研指导、成绩统计、就业推荐、方案编制、毕业鉴定、文档管理、文明离校等工作,使整个毕业班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二、推进工作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传统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应对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在继承良好经验的基础上,高校还需根据形势特点,制定针对现时形势的就业措施。
  1.重视就业指导,落实各部门职责
  在就业工作中,高校需注重开好三个专项会议:一是全体教职工会议。通过会议,研究确定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发动和巩固全员就业的作用,形成院领导主抓,辅导员、系主任统筹,教职工与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全员就业工作体系。落实各类人员在育人工作中的责任,形成以校院党政领导、辅导员、本科生导师、全体教职员工、辅导员工作助理为骨干,以院关工委老师为补充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充分发挥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作用的同时,鼓励和引导他们更好地扮演毕业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二是学生干部会议。通过会议,培训一批学生骨干,实行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岗和信息包干制,让学生骨干在就业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就业意识;三是学生大会。通过会议,让所有毕业生了解有关政策,掌握社会需求,进行正确自我估价,合理选择用人单位,为学生就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打牢就业基础,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竞争一向秉持着“能者上,庸者下”的法则,在全员、全程的与人过程中,始终牢记让学生苦练内功,提前打响就业战役。学校、学院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联系实习单位,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合理安排实践课内容,增加实践课程课时数,鼓励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在实际操作中积累就业资本,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会让他们在就业前就已拿到一份不可多得的职业阅历。
  3.联系用人单位,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除了提供来源可靠的就业信息外,还应广泛与各用人单位联系,邀请中学、企业等到学院召开招聘会,让用人单位走进校园,扩大校园招聘的规模和影响,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学校应每天更新就业信息栏,及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这样不仅能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能让非毕业班学生提前了解招聘市场,进行适当的准备。高校可以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学生大学就读期间进行宣传,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毕业班学生以管理培训生的形式就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与提升的空间,这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发动全校教师,利用同学、朋友等社会关系为学生提供用人单位,让学生主动和这些单位联系,争取就业机会。
  4.强化就业意识,转变择业观念
  通过召开学生大会、座谈会等形式,一是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上岗,再发展”的正确择业观念,邀请领导、老师及成功校友、企业名流举行讲座、报告会等,传授就业经验、指导就业实践,开展就业政策宣讲活动,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面向中小企业就业;二是提供针对个人的就业指导,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可以运用朗途职业测评系统等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测评。测评后,老师对每位同学测评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与思考,再与其本人进行谈话沟通,为其答疑释惑,明确同学们的奋斗方向;三是对学生进行择业技巧指导,开展各种辅导工作,如就业政策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如何制作简历,面试中的礼仪,语言表达等,进行专门培训。分管领导应经常深入毕业生当中,了解学生就业意向,次参加毕业班班会,进行考研动员、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讲,做到就业工作早动员、早着手,争取毕业生早签约、早就业。
  三、挖掘各方潜力
  第一,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学校、学院在学生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将就业指导贯穿始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改进就业意识、完善就业态度;第二,挖掘校内潜力,加强校、院、系间的合作,进行就业信息的互通,构建联动机制,促进就业,第三,挖掘校友潜力,学校建立毕业校友名录,积极主动与各单位已经毕业的校友联系,通过他们介绍大量工作岗位,吸收推荐优秀毕业生;第四,挖掘校外潜力。挖掘实习、就业基地的潜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第五,挖掘政府潜力。充分动员学生根据国家的考研、考编、考证、选调、支农、支边等政策,实现多元化的就业;第六,挖掘民间潜力。学校、学院和学生共同努力,挖掘家长、亲属、同学、老师等人脉资源的潜力。
  研究显示,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2],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除了国家和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外,高校也应当要加强责任心、使命感,不断思考新方法、探索新举措,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张俊, 沈德艳. 浅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多维路径[J]. 高等教育, 2014, 135(1): 159.
  [2] 张芳.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0(1): 14-15.
  作者简介:
  张玥(1987-),女,汉族,安徽省芜湖市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硕士,助教。
其他文献
目前关于噪声对人体听力损伤的调查研究国内外报导颇多。但是,对学校教室噪声污染的调查研究较少。因而,对学校教室特性,噪声声级强度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于1989年
会议
脂质过氧化已成为现代实验病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并为现代实验生物学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并评价了脂质过氧化的检测方法,包括氧耗、羟基过氧比物和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的测
曲美他嗪(TMZ)是优化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广泛用于心绞痛的预防性治疗。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在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占1.9%(3/155),在TMZ相关不良事件中占8.4%(161/1 916),估计发生率为0
会议
会议
2006年5月23日,德州仪器(TI)公司在其“DLP年度沦坛大会”上,首次展出了在CES 2006上获得大奖的一款由三星生产的DLP高清电视(56英寸显示尺寸、1920×1080高清分辨率、双HDMI
会议
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实现保险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制度,不仅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与银行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