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综合治理 改善区块开发指标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A区块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通过开展油藏大调查,明确油藏潜力和挖潜方向;通过转注完善局部注采井网,增加水驱方向;注水井分注、调配及油井堵水等措施改善吸水剖面和产出剖面,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对见效油井实施有效提液,增加油井生产能力;强化注采分析管理,抓好动态调水工作,有效控制了区块的含水上升速度,保证了区块稳定生产。
  关键词:断块 井况 潜力 注采完善 改善 综合治理
  A区块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北部,其主要含油层位为沙河街组沙二下亚段,油藏埋深2100-2500m,油藏类型为反向屋脊式断块油藏,含油面积为2.1km2,石油地质储量455×104t,标定采收率32.97%。目前共分三套层系开发,即沙二下1-3、沙二下4-5和沙二下6-8。
  1985年7月区块投入试采,1986年6月进入注水开发阶段;1990年通过缩小井距进行注采井网调整;1992年以后逐年在构造高部位及构造复杂带部署少量高效调整井,控制产量递减幅度;1994年进行了以油井堵水、注水井调剖、调配、增注为主的综合治理,解决了部分层间矛盾;1995年以后,注水井井况损坏进入高峰,近几年虽然进行了零散调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综合治理工作量较少,区块开发形势并未得到根本上扭转,开发效果逐年变差。
  到2012年4月份,区块开油井20口,日产液758t/d,日产油31t/d,综合含水95.97%,地质采油速度0.25%,地质采出程度25.7%,工业采出程度77.97%,1-4月份自然递减达到17.85%,综合递减达14.73%。开注水井10口,日注水平1179m3/d,月注采比1.52,累积注采比1.33。
  一、治理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油水井井况差,注采井网遭到破坏
  统计2012年4月方案利用油水井40口,其中油井25口,注水井15口。井况有问题的油水井共15口,损坏比例37.5%。油井损坏比例28.0%,注水井损坏比例高达53.3%。
  由于油水井井况差,注采井网遭到破坏,一些注采调整措施无法实施,注采关系严重失调,地层能量下降,严重削弱了区块的稳产基础。
  2.层间矛盾大,水驱效果差
  A区块层间渗透率级差达137倍左右,层间非均质较为严重。吸水厚度百分数由2004年的55.7%降低到2012年的41.3%。目前该区块主力油层普遍水淹,水淹厚度百分数达82%,油井表现为特高含水,区块综合含水已高达95.0%以上,水驱效果差。
  3.自然递减大,采油速度低
  由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加上油水井损坏严重,区块自然递减居高不下,2010年自然递减达32.8%;2011年自然递减为26.5%;到2012年4月,自然递减已达到17.85%,采油速度仅0.25%。
  二、实施综合治理、改善开发指标的主要做法
  1.开展油藏大调查,明确区块潜力和挖潜方向
  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2012年4月对油藏展开了油藏大调查,重点对油水井井下技术状况、井网控制状况、注采匹配状况、能量保持及利用状况、小层动用和水淹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论证。
  调查认为:造成油藏采油速度低、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平面上水驱方向单一、水驱效率低;纵向上主力层水淹严重,二、三类层动用程度低,剩余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下步挖潜方向是通过有效的注采调整减缓平面和层间矛盾,使开发对象平面上向低含水区域、纵向上向二、三类层转移。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现有的工艺条件和井网条件,编制了切实可行的区块综合治理方案。方案共部署油水井工作量26井次,其中油井18井次;水井工作量8口。
  治理方案采取了“整体部署、整体实施”的原则,在具体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则采取油水井联作的方式保证实施效果。
  2.通过转注完善局部注采关系,增加水驱方向
  受井况影响,区块目前没有单注S2下4-5层系的注水井,尤其是濮深1断层以南,仅有的2口注水井,新101-8、101-31均为与上層系合注。造成该区域S2下4-5水驱方向和吸水层位单一,水驱控制储量少。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利用中部S2下6-8层系注水井101-侧6上返先排液后转注,一方面完善了与侧101-14井S2下4-5的注采关系,另一方面为101-45、101-54增加了水驱方向。
  3.通过水井分注、调配及油井堵水等措施改善吸水剖面和产出剖面,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
  为改善区块层间动用状况,通过注水井分注、调配及油井封堵措施,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
  对二、三类层动用差、主力层仍有剩余油潜力的局部地区,采用水井分注工艺控制主力层吸水量、加强非主力层注水,通过吸水剖面 的改变来改善对应油井的产出剖面。
  如101-26井组,通过分注控制主力层S2下53吸水量后,对应油井101-18综合含水由96.4%下降到91.2%,日产油由2.6t/d上升到6.2t/d。
  对主力层严重水淹、已无剩余油潜力的地区,通过油水井联作封堵主力层建立二、三类层注采井网。
  如新101-8井组,通过与油井101-45联作封堵主力吸水层S2下42后,与另一口油井101-13的S2下3形成注采对应关系,101-13见效后,日产液由35.7t/d上升到97.1t/d,日产油由1.3t/d上升到5.3t/d ,综合含水由96.3%下降到94.5%。
  4.对见效油井实施有效提液,增加油井生产能力
  通过加强注水结构调整工作,部分油井不同程度见效,为了增加产油能力,在充分考虑油井能量状况、含水状况、对应水井吸水状况的基础上,对见效油井适时进行有效提液。共实施换大泵、下电泵等提液措施10井次,年累计增油1319t。
  如文侧101-14井见到101-侧6井的注水效果后,于5月14日换大泵提液,日产液由27.3t/d上升到68.2t/d,日产油由0.6t/d上升到2.3t/d,由于提液后能量充足,又于8月10日下电泵继续提液,日产液上升到129.1t/d,日产油上升到5.4t/d,目前该井生产状况继续变好,日产油达到6.2t/d,累计增油489吨。
  5.强化注采分析管理,使动态调水工作常态化
  在通过注采结构调整措施改善吸水剖面和产出剖面的同时,强化油藏注采分析管理,及时把握油水井生产动态,抓好注水井动态调水工作,适时进行水量精细调配,5-12月份共调整水量11口井18井次,在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同时,保证了油井正常稳定的生产。
  三、综合治理效果
  A区块通过综合治理,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1.区块日产油由治理前的31t/d上升到69t/d,日增油38t/d;
  2.区块采油速度由0.25%提高到0.55%,上升了0.3个百分点;
  3.自然递减大幅度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由24.9%下降到5.3%;
  4.综合含水由治理前的95.97%下降到93.48%。
  四、几点认识
  1.低速开发区块的治理,必须立足于油藏潜力分析,明确挖潜方向,编制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
  2.治理方案必须整体编制、整体实施,地质、工艺、管理密切配合,油水井同步实施,联作互动,才能确保效果。
  3.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跟踪分析,及时把握油藏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综合治理后区块效果持续稳定。
  作者简介:王继画(1975-)男,汉族,山东成武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采油厂维修集输综合队肩负着全集输二首站、输气队、污水站、稠油首站、 史口末站几个单位输油管线维修、改造任务。在维修施工中,时常会遇到管线因腐蚀严重,出现管壁变薄、穿孔等情况,针对输油管线内部残存可燃物、残余压力、油水,在施工时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点,利用改进氧乙炔焰切割工艺,提高输油管线维修和更换工作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氧乙炔焰切割 油、水管道 带余压切割 带水切割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高压隔离开关的运行情况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隔离开关发热故障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本文从变电运行角度对隔离刀闸发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隔离开关 发热 运行角度 原因 处理 防范措施  隔离开关是变电站一次设备倒闸操作中最频繁的设备,也是出故障比较多的设备,有的故障可能导致设备强迫停运、断路器跳闸等。其中,隔离开关发
期刊
摘 要:油气管道作为国家的能源动脉,确保其安全运行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责任。管道管理中一直面临着复杂地段管线巡查、抢险应急、管道保卫等难题。本文详述了无人机在管道管理中应用的原理,总结国内外无人机在油气管道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论述无人机在管道管理中的作用,展望了今后无人机在该领域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长距离油气管道 无人机 管道管理 管线巡查  一、引言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国家对
期刊
摘 要:从“保供”角度出发,以关注重点时期、控制中间环节、优化物流方案、寻找优质客户为抓手,分析了如何打造铁路工程燃油供应服务商,总结了中国铁路物资武汉有限公司在对铁路工程建设单位柴油供应过程中的经验。  关键词:供应服务商 保供 柴油  对铁路工程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工程单位”)的物资部门而言,提供稳定顺畅的柴油供应,保持合理低廉的成本水平是其最基本要求。即对供应服务商的“保供”能力特别看重。中
期刊
摘 要: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芦草沟组致密油,是新疆的主要油田分布区。由于受不同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其油藏的分布储层和构造不尽相同。对于开采技术而言,相应的也就迎合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致密油藏分布。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上升,有效地拓展石油资源空间,提高油井开发质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钻井和储层改造时间和费用,减少新疆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致密油藏的开发技术成本,
期刊
摘 要:精度高、数量大、连续性运行以及动态计量属于原油在外销计量中所具有的特点。本次研究以浅析原油动态计量的现状为切入点,进而对影响原油动态计量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最后就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若干改善建议。  关键词:原油 动态计量 流量  一、前言  现阶段,规模较大的集输泵站在原油的交接计量上均是以容积式流量计作为进行计量工具,以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1]。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原油交接计量中影响
期刊
摘 要:目前国内老油田处于高含水期,通过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是当前研究热点,本文本文综合介绍近年来国内聚合物驱油、微生物驱油和注气驱油技术研究即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驱油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聚合物 微生物  目前,国内老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每年新增可采储量不足,主体油田已经进入年产量下降的阶段,且处于高含水期,如何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是目前国内采油研究热点问题。国内陆地上约80%的油田采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N油田V油层组水平井开发现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水平井的开发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储层物性,地层能量、井眼轨迹、压裂等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论是V油层组水平井开发效果优于直井,整体开发效果较好,影响开发效果的根本因素是储层物性差,主要因素是地层能量不足。  关键词:水平井 特低渗透油藏 开发效果 影响因素  一、油田概况  1.地质概况  N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
期刊
摘 要:海底管道由于其自身运行环境的特殊性,风险大,失效效率高。一旦出现泄漏,不仅造成油田生产中断,而且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更会对下游终端用户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平湖外输原油管道项目为例,介绍抛锚致管道破裂情况的抢修技术。通过该项目案例,系统介绍海底管道维修技术,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对以后海底管道应急抢修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海底管道 修复 平管起吊 SMART法兰 
期刊
摘 要:PG8井导眼段解释成果显示该井目的层马五1-2段垂深2813.0-2816.0m,垂厚3.0m,实钻岩性主要为灰色含灰云岩、灰色灰云岩。录井岩性描述为:灰色,色匀,成分以白云石为主,含少量灰质成分,细粉晶结构,性硬,断口平整,较为致密。与稀盐酸反应较剧烈,加热反应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反应彻底,反应液清澈。该井水平段测井显示伽马值存在较大差异,低伽马段对应为较纯的白云岩,而高伽马段可能是泥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