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生态环保教育研究引起了众多教育专家的关注。一个科学的生态环保教育体系不仅体现出了环境和素质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理念,更能够为环保事业作出一份贡献。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少年儿童生态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现状,然后提出了生态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形式和建议。
关键词:少年儿童;生态环保教育;行为习惯
为了更好地培养少年儿童生态环保理念,有效地培养一个科学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少年儿童自控力差,因此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对其将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基于行为习惯培养的少年儿童生态环保教育研究。
一、少年儿童生态环保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现状
对于少年儿童的环保行为习惯研究,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首先需要知道行为习惯的理论依据。对于习惯而言,是一种经过长期反复训练而达到的方式,这种方式体现的层面也是十分广泛的,不仅对于语言和日常行为有着一定的可塑性,在思想上同样能够有所固化。再来看当前少年儿童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现状,很多教师只是单一地进行理论介绍,没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样教育下的少年儿童在生态环保思维上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很有可能这种思维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够达到。
二、少年儿童生态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形式
只是纯理论地对少年儿童灌输生态环保知识是行不通的,合理地设定一些实践形式会更有效,下面就四個方面提出相关的实践形式。
1.开展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活动
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这不仅适合少年儿童更加偏向于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比如在一次以“爱护鸟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班级学生去鸟群资源丰富的湖边,当然在湖边的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通过贴近大自然切身感受鸟类的行为活动,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以“爱护鸟群”为主题的日记,并且每个学生可以想出一个爱护鸟群的口号。
2.在教学活动中自觉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
生态环保行为体现的方面有很多,而在生活中很多细节上更能反映环保意识的深浅,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觉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和环保教育的有机结合。现在很多学生都会在学校用餐,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珍惜粮食”为主题的活动周,在活动周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在用餐时对粮食的珍惜程度而评出表现较好的优秀学生。通过这种活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觉意识,在今后的用餐中很大程度地减少浪费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让这种思想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3.加速校园生态环保建设
由于校园是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如果能够在校园建设方面融入生态环保建设将会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学校可以开展一次以“绿化校园”为主题的年级活动,在活动的设定中安排每个班级负责一块空地,以班级作为单位可以在空地上对草地进行修剪,也可以在空地上种植小树苗。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很好地在竞争意识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够加速校园生态建设,也提高了学生之间互相协助的能力。
4.动员和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
规模比较大的集体活动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情绪,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环保活动一定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学校可以成立一个环保协会,协会由一个指导老师和学生组成,在环保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主要由环保协会负责,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意识。
三、少年儿童生态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建议
1.培养环保习惯要从“意识”入手
只是单一地灌输有关环保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观念还得从“意识”入手。如何培养学生的“意识”,需要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那些看得见的事物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潜意识中留下生态环保的观念。
2.以环保作为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有效的以环保作为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到每个细节的作用。由于培养的主体在于学生自己,因此很多行为需要安排学生自己去感受,从听觉、触觉、视觉角度感受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生态环保观念的认知水平。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希望,对其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着实质性的意义。在培养上关键在于对其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有效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效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雪忠,沈群英.绿色的生活 绿色的教育:农村小学生态教育课程生活化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
[2]张建国.用生态教育培养生态人[J].教育,2014(35).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少年儿童;生态环保教育;行为习惯
为了更好地培养少年儿童生态环保理念,有效地培养一个科学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少年儿童自控力差,因此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对其将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基于行为习惯培养的少年儿童生态环保教育研究。
一、少年儿童生态环保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现状
对于少年儿童的环保行为习惯研究,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首先需要知道行为习惯的理论依据。对于习惯而言,是一种经过长期反复训练而达到的方式,这种方式体现的层面也是十分广泛的,不仅对于语言和日常行为有着一定的可塑性,在思想上同样能够有所固化。再来看当前少年儿童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现状,很多教师只是单一地进行理论介绍,没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样教育下的少年儿童在生态环保思维上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很有可能这种思维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够达到。
二、少年儿童生态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形式
只是纯理论地对少年儿童灌输生态环保知识是行不通的,合理地设定一些实践形式会更有效,下面就四個方面提出相关的实践形式。
1.开展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活动
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这不仅适合少年儿童更加偏向于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比如在一次以“爱护鸟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班级学生去鸟群资源丰富的湖边,当然在湖边的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通过贴近大自然切身感受鸟类的行为活动,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以“爱护鸟群”为主题的日记,并且每个学生可以想出一个爱护鸟群的口号。
2.在教学活动中自觉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
生态环保行为体现的方面有很多,而在生活中很多细节上更能反映环保意识的深浅,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觉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和环保教育的有机结合。现在很多学生都会在学校用餐,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珍惜粮食”为主题的活动周,在活动周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在用餐时对粮食的珍惜程度而评出表现较好的优秀学生。通过这种活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觉意识,在今后的用餐中很大程度地减少浪费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让这种思想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3.加速校园生态环保建设
由于校园是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如果能够在校园建设方面融入生态环保建设将会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学校可以开展一次以“绿化校园”为主题的年级活动,在活动的设定中安排每个班级负责一块空地,以班级作为单位可以在空地上对草地进行修剪,也可以在空地上种植小树苗。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很好地在竞争意识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够加速校园生态建设,也提高了学生之间互相协助的能力。
4.动员和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
规模比较大的集体活动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情绪,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环保活动一定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学校可以成立一个环保协会,协会由一个指导老师和学生组成,在环保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主要由环保协会负责,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意识。
三、少年儿童生态环保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建议
1.培养环保习惯要从“意识”入手
只是单一地灌输有关环保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观念还得从“意识”入手。如何培养学生的“意识”,需要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那些看得见的事物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潜意识中留下生态环保的观念。
2.以环保作为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有效的以环保作为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到每个细节的作用。由于培养的主体在于学生自己,因此很多行为需要安排学生自己去感受,从听觉、触觉、视觉角度感受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生态环保观念的认知水平。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希望,对其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着实质性的意义。在培养上关键在于对其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有效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效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雪忠,沈群英.绿色的生活 绿色的教育:农村小学生态教育课程生活化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
[2]张建国.用生态教育培养生态人[J].教育,2014(35).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