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林农合作组织收入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虽然林农林地经营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但林地的分散化使得林业经营的规模效应下降。江西是林权改革的试点省份,共有94个示范性林农合作组织。依据从这些组织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的结果显示:林农合作组织的规模、林权改革制度和林农经营范围对合作组织的收入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鼓励林农合作组织进行规模扩张,给予合作组织资金和财政上的支持,为多种合作组织模式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合作组织的内部管理,为合作组织向下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林农合作组织;集体林权制度;组织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51-04
  为了充分调动农村群众进行林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农村集体林业合作组织的生产力,我国启动了以2003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标志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中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省率先试行,主要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改革内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收入和林业市场化进程有了显著改变,但是林地的分散化使得林业经营的规模效应下降。根据调查,林农是否加入合作组织主要取决于其从个体经营和合作经营中获利的大小。只有从合作经营中的获利大于个体经营的获利并达到其预期收益时,林农才会选择加入并保持积极性[1]。本论文将研究影响江西省林农合作组织收入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组织收入的,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林农合作组织收入,从而调动广大农民进行林业生产的积极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农合作组织的产生原因、合作形式、现状和问题、管理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方法大多属于规范研究和定性分析,实证研究较少,原因之一是目前获取资料的渠道很少。另外,对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影响很大的非经济变量难以找到统计量进行表征,如历史变迁、社会经济制度、政府干预、文化水平、法律法规等。对于个别变量,现实中也难以找到统计数据。还有些学者进行了案例研究,但是案例研究能否代表全部、个性研究能否有效上升为共性研究有待商榷。因此,目前缺乏对于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整体判断。
  〖BT(4+1〗一、实证分析——江西示范性林农合作组织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林权改革后出现的规模效应下降问题,江西省制定了鼓励发展林农合作组织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林农合作组织,这些示范性合作组织对当地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的数据来自江西省林农专业合作社示范县示范社中的94个没有数据缺失的林农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组织来自江西20个县,总人〖HJ60x〗数为8.5万余人,约占当地农业人口总数的1.2%。当地大约45%的林农合作组织申报示范性合作组织,较大规模的合作组织占到50%以上[2]。
  (一)模型变量及假设
  笔者主要研究林农合作组织的规模、林权改革制度和经营范围对林农合作组织收入的影响。其中,Income为林农合作组织的收入,family为合作组织中的农户的数量,Asset为合作组织的资产规模;Area为合作组织经营林地面积。本研究用虚拟变量的形式对林业合作组织注册成立时间进行了区分,为分析林权改革制度对收入的影响,把合作组织的注册时间分为林权改革前、林权改革时期和林权改革后(见方程1~3)。为了防止出现多重共线性,在模型中以林权改革前成立的合作组织作为基本组,与其他时期成立的合作组织进行比较。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具有促进政治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正向功能。然而,“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一个真理性的命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似乎成为了一个悖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因教致贫”反常现象。农村“因教致贫”问题具有多维度性和多层面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一般来说,此问题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基础、自然环境、政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层面,农村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差决定了农民家庭脆弱性程度较高,较高的脆弱性是导致
期刊
摘 要: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钥,不仅可以从军事、战略以及获取民心等角度来研究其内涵和意义,也可以把其置于经济的视野下去理解。抗日战争结束前,中国共产党在部分农村站稳了脚跟,但还谈不上形成包围之势。1945年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实施土地改革,巩固了在农村的地位;通过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孤立城市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实施货币战,稳定了金融秩序;通过限制贸易,给城市制造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调研,发现政府管制直接或间接增加了互助社的成本;互助社缺乏来自财税部门的支持而无法享受足够的财税优惠政策;互助社缺乏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而无法开展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虽是个案,其意义却未必只是个案,本该被“鼓励”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受到了不小的“抑制”。政府适当放宽监管、加大扶持,才能使农村资金互助社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
期刊
摘 要: 以休闲农业较发达的福建省为样本,选取从事该行业的返乡青年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度问卷访谈,访谈的内容包括职业转换的原因,从业经验获取的途径,从业资源支持系统和职业转换的调适。研究结果发现:从事休闲农业的返乡青年普遍向往农村生活,看好休闲农业新的市场机遇,追求回归童年田园记忆与维护家人亲情关系;从事休闲农业经营可以利用原先的从业经验、积累的社会资源和务农经营期间学习、交流所探索出的经验
期刊
摘 要: 为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农村土地信托是发展现代农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重要制度创新。结合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深度剖析农村土地信托在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价值功能,明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所面临的制度供给不足、市场化信托机构短缺及监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继而从实践、政策、法律协调发展层面提出健全农村土地信托登记制度,构建公益信托
期刊
摘 要: 科学的真正内涵在于通过公开、沟通、共识达致普遍接受的真理共识,所以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绝不宜简单地理解为使用高科技的评估、检测或者监测技术,或者是引入高科技的专家学者,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应指以有利于科学理性独立自主地参与、分享政治权威理性为原则来型塑现有监管制度。以专家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为契机,从改革食品安全监管的方式、渠道以及监管工具入手,扩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中的科学理性因子,才是推
期刊
摘要: 农村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规定了农民宅基地所有权的集体属性,而在具体的产权实践中,农民对宅基地的产权认知越来越趋向于私有化。宅基地产权的地方性建构意味着对土地产权的讨论必须进行“在地化”的理解,S村宅基地制度的在地化实践以及土地管理权的上收为农民提供了富有弹性的私人化实践空间。同时,基于地方性共识的农民宅基地需求同该制度空间相耦合,共同形塑了农民对宅基地属性的私化认知。  关键词:宅基地;私化
期刊
摘要: 农村女性贫困的实质是其在接受教育、价值观念、个体主体性、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落后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影响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化贫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造成农村女性陷入文化贫困境地的原因既有来自个体微观系统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也有中观系统中婚姻家庭体制的负向影响,以及宏观系统社会资源不足、文化消费有限,体制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倡导文化自觉、提高农村女性自身的认知和评价水平,
期刊
摘要: 从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视角,利用历史回顾法和比较分析法,考察我国土地契约发展的历史,以期为当前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的作用定位提供思路和建议。研究发现土地契约制度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萌芽、定型和成熟三个时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土地权属的确定、交易程序的规范、契税制度和交易后权利保障等方面。土地契约制度的发展具有延续性,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即使局限于当时土地制度的弊端,但对于当前土地交易尤
期刊
摘要: 乳品企业是乳业发展的基石,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是乳品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论文在对乳品企业发展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蒙牛乳业集团现有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方议价能力和买方议价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取SWOT矩阵和QSPM矩阵分析得出:最适合蒙牛乳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为系列化战略,即扭转型战略。  关键词:乳品安全;蒙牛乳业集团;战略选择;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F3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