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政思想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性善论”,核心是“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孟子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使之成为《孟子》全书的总纲。
  孟子一生经文纬武,胸藏韬略,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但在急功近利的战国时代,“仁义”治国的主张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孟子积极用世,给后世留下了一幅完美的治国蓝图。他的思想,他的主张,可以作为千古“匡世的真言”。
  课文助读
  由《寡人之于国也》所想到的
  1.孟子说服梁惠王了吗?
  从历史记载上看,孟子在魏国都城大梁居住了一年多,当时,梁惠王应是将孟子作为贵客相待的,在梁惠王见孟子前后,他曾用惠施为相,进行改革,但效果不明显。相反,魏国先后出走了吴起、孙膑、商鞅、张仪、范雎、尉缭等名士,从国家人才大量流失情况可看出,当时的魏国政治腐败,梁惠王也是平庸昏聩的,因此,孟子虽然受到梁惠王的礼遇,但很难真正被赏识、重用。其次,梁惠王问政孟子,孟子劝他“施仁政,行王道”,排除国家功利主义,矫正时弊,对于这方面,梁惠王从各国革新的事件中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因触犯到贵族的权益而受到激烈抵触,年老的梁惠王即使是心有余,也力不足,所以他不敢贸然推行孟子的主张。第三,梁惠王去世,孟子对新君襄王印象不好,“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见过襄王后认为这位魏襄王没有国君应有的威严,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面对这样一位国君,孟子虽然以浅显明白的语言向他宣讲仁政爱民的思想,但最终也是未见结果,不久,孟子就离开了魏国。
  2.孟子思想为什么不被采用?
  孟子的“仁政”思想总的指导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思想;同时也由“爱人”发展到珍惜一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强调物质需要是人们的第一需要,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孟子提出了“责任政府”的理念,出现问题了政府不能推卸责任。关于他的哲学理论,就本课而言,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先使人民“无饥”,再“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以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问题;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来认识“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认识梁惠王的统治性质。所有这些都是极具典型意义的哲学思想。
  孟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这些具有现代意识的政治观念,真是难能可贵。孟子所提倡的这些养民教民政策,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即使到现在也具有进步意义。但在孟子所处的年代,是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滥杀无辜、弱肉强食的社会,统治者的暴政带来的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现实。这从孟子的其他文章中可以看到的“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国君的生活状态都这样严峻,他们何暇顾及普通百姓的死活?所有这些思想,在情理上虽然是如此恰当和具有操作性,但对征战中的诸侯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说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的话,可能关键在于“世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绝境”生存环境吧!
  3.孟子的“理想国”和孔子的“理想国”有什么异同之处?
  孔子没有明确说出要实现怎样的社会,他只认为当今是乱世,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可以看出来,直到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才给自己的老师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生活蓝图,这从“夫子喟然叹”可以感知到。这是一个自由、轻松、平和得没有一點生存压力的社会!是一种纯粹的理想社会。而孟子的“理想国”却是具体可感、有路可走的,分别从政治、经济、教育方面阐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而不是孔子的“大同社会”。孟子的理想是孔子理想的过程和途径,也是理论补充和完善;孔子的理想是孟子思想的终极目标!
  拓展阅读
  孟子的思想及影响
  孟子的思想
  一、民本说
  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 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但若君主有道,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二、法先王
  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于天下。
  三、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方能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仁政的具体表现,就是使百姓安乐的王道,要实行王道,又要“尊贤使能”。
  四、德治观念
  孔子论“仁”,是自觉的道德;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
  五、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
  六、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授田人民耕种,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当作纳税,因此,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国家自会安定。
  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一、启发宋明理学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号召每个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继承了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二、促成“道统”观念
  孟子时,把尧、舜、禹、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视为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从此,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民本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行仁政的主张都以民心向背为标准。这套理论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创见,虽然此说缺乏现代的民主精神,却成为传统制度中抑制君权的合理性渊源。孟子“为民制产”的主张更成为历代经济制度的最高理想。
  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选项中“数”字读音与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2.選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
  4.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
  ——————————————————————————
  5.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
  (参考答案见下期2、7版中缝)
其他文献
精神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土地和天空,土地贡献了来源和质料,天空则指示了目标和形式。比较起来,土地应该是第一位的。人来自泥土而归于泥土,其实也是土地上的作物。土地是家,天空只是辽远的风景。我甚至相信,古往今来哲人们对天空的沉思,那所谓形而上的关切,也只有在向土地的回归之中,在一种万物一体的亲密感之中,方能获得不言的解决。然而,如果说阅读和思考可以使一个人懂得仰望天空,那么,要亲近土地却不能单凭阅读和思考
期刊
美文引路  灯光如豆  ◎王国钦  少年无邪,嬉戏本是天性,“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而我的少年却没有提灯笼、翻泥打洞捉蟋蟀这么闲情逸致、充满诗意的生活。  放下柴担,盛碗番薯干饭,夹点青菜,填饱八分肚皮,迎来一天难得的读书时间。信手拿起一张农家毛边黄草纸,用手卷成筷子杆状,俗称“火苗头”,插进尚有余热的烧柴土灶的储草木灰塘缸,一会儿冒起微烟,迅速拔出,稍用力划道弧线一晃,蹿出火苗。点燃青铜灯盏上
期刊
时文引路  “想要获取好素材应该去采访什么人?”“怎样从常人中发现美、表达美,从而打动人?”这些问题经常给中学生写作带来困惑。《劳动的双手》叙写了一名大学生与菜场摊贩之间发生的故事,作者以真实朴素的文字为我们释疑解惑,给人启示。  劳动的双手  ◎明前茶  要是韦平没有起念做“菜场驻守者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调查,这些起三更睡半夜的菜场摊贩,谁也不太会注意到自己日夜劳作的手,变成了什么模样吧?  
期刊
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高山奇石,星辰大海,荒漠高原,亲近自然似乎是人类的本能。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在物质世界陷得越深,看到大自然時就会觉得越壮观。在信息飞速运转、科技愈加发达的今天,你有多久没有亲近自然、聆听世界的声音了?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简简单单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无数的人事物象。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可以作为我们的镜子,正面的可以借鉴,反面的可以自省。别人的优點可以变为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可以让自己引以为戒。有句古话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从别人身上,我们究竟可以明白些什么呢?  请以“以人为镜”为题,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期刊
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它承载了多少家庭的梦想,见证了多少学子的欢笑与泪水。  2018年11月19日,河南沁阳第一中学在高考倒计时200天当天举办“感恩教育”的活动,安排2000多名学生对父母行跪拜礼。消息一出,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迅速成为焦点。  原来,该学校为了给高三学子加油打气,举办了一场在操场进行的家长会,主题为“感恩”。在该活动“感恩教育”环节中,2000多名身穿校服、排列整齐的高三学生
期刊
文题呈现  将“______之窘”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引擎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窘”有如下四个义项:①动词,“陷于困境”,如“窘于阴雨”“窘于饥寒”。②形容词,“穷困”,如“日子过得很窘”“生活窘迫”“窘困”。③形容词,“难堪”“为难”,如“窘境”“窘态”。④动词,“使为难”,如“算了,不要窘他了”。常用的含“窘”字的词语有“窘境”“窘况”,“窘困”“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智慧。当然,很多情况下并非都是如此……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引擎  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分别对“把简单的事做复杂”和“把复杂的事做简单”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二层又对这个界定
期刊
文题展示  古诗里有这样的佳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自然就像是一幅幅画卷,不同的季节,总会有不同的风景。  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以“我爱   季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  技法点拨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一定会不由惊叹,身边的自然世界
期刊
十年前,12岁的秦梦瑶还在上小学,站在大伯床前说道:“大伯!没关系,奶奶爷爷走了,你还有我,我会学着照顾好你!”如今已是兰州财经大学三年级的秦梦瑶,带着大伯离开老家甘肃陇南市武都区谈坝村来到兰州,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三年。  “我之前是中学的英语老师,后来辞职下海做生意,倒腾药材。在一次押车运货的时候,出了车祸。五年后妻子离家了,再也没回来……”秦峰告诉记者,等他在医院病床上醒来的时候,他已经高位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