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生活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课标》建立了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二)努力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将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生活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创造一个让学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环境
  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那么,怎样结合《课标》改革我们的课堂数学,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一)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标》强调在数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觉得这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它使数学变得有人情味了。小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又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数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
  我教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这段时间正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乎每堂课都要进行找单位“1”的训练。开始我设计的练习总是“一段路,修了全长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等等,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听腻了,每次回答问题都面无表情。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决心进行一次小小的改革。我知道孩子们都爱看动画片,就把找单位“1”的练习题设计成“孙悟空采来一些桃子,八戒一人就吃了”、“唐老鸭年龄的等于米老鼠的年龄”、“森林里来了一群坏老鼠,黑猫警长抓住了其中的”等等。看到这些新鲜的题目,孩子们眼前一亮,表情异常兴奋,发言积极踊跃。下课后,一个学生对我说:“原来动画片里也有数学题呀,真有意思。”
  在学习“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之后,我没有像往年一样出一些诸如“一条水渠全长400米,修了,还剩多少米”之类的练习,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赵、钱、孙、李四位叔叔正在超市里买东西,他们都遇到了小小的困难,我们能不能运用今天学的新知识帮帮他们的忙呢?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尤其是进行到第一步——钱叔叔拿了1000元去超市买衣服,他先买了一套西服,花去了总数的,然后他又看中了一件价值500元的大衣,请大家帮忙算一算,钱叔叔能把大衣买回家吗?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想出了几种方案,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他们脸上那兴奋的神情和敏捷、活跃的思维,就是成为学习主人的最好证明。像这样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运用数学知识,会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二)变“传授知识”为“组织数学活动”
  《课标》是这样给师生定位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呢?吴正宪老师说的好:“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真诚的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记得早些年在带领学生进行“平面图形的特征”这一节的总复习时,我采用的是先由学生合作学习梳理知识,然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法,感觉教学效果一般。《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后,再复习这一节知识时,我果断地改变了旧的做法。我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分别围坐在一起,每组各推选出一名组长,然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这六种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教室里大聚会。由于它们兄弟几个头一次聚齐,彼此还不太熟悉。请同学们给每种图形设计一段“自我介绍词”,要求这段词必须介绍出它们各自的特征。然后由男女两位组长进行分工,把每大组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给一种平面图形写介绍词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五、六分钟后,全班汇报交流,并评出两组“最佳介绍词设计奖”。后来我还跟邻班一位数学老师合作,给学生们排了一个课本剧名叫《长方形过生日》,参加了全校数学课本剧大汇演,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三)利用生动的语言,使数学内容形象化
  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因而它的形象化程度必然会低于其他学科。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呢?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符合学生胃口的语言,例如:我把转化单位“1”说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我管“工程问题”中的出水管叫“可耻的叛徒”;我把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称为“过三关”等等。这些有趣的语言不但帮我突破了教学难点,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记得这学期刚开学不久,一位家长找到我,惊喜地说:“刘老师,我们的孩子以前不喜欢数学,升级考试时数学都没有及格。可自从上了六年级后,他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们数学老师讲课特别幽默,常给我们举例子、打比方,我爱学数学了。”家长的一番话使我感到无比欣慰。
  让我们迎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激情投身于教学改革吧!有了《数学课程标准》这阳光雨露般的滋润,数学王国里的花朵会绽放得更加鲜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里作者灵动的思维,体会作者细腻的笔触,体会语文之美。本文笔者结合《珍珠鸟》一课教学实例,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意,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效率,领悟语文学习真正的和谐境界做了进一步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案例】《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美文。将这种怕人的鸟儿在作者的细心呵护之下与人逐渐亲密、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自然表现
我的家乡坐落在离宁乡县城不远的一个小山村,那里依山傍水,鸡犬相闻。父辈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我的记忆里,尽管家家户户都是紧巴巴地过日子,可只要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大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1976年的那个秋天,妈妈特地用她最喜欢的一件军绿色上衣为我缝制了一个小书包,紧紧攥着好不容易攒下的二元一角钱,牵着我的小手走了差不多四里地,把我送进了当时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天鹅山小学,我
【摘 要】本文分析了教学技能的六个特点:寄生性、独立性、程式性、持续性、阶段性、效率性。笔者针对当前部分数学教师由于对教学技能认识不高而带来的一些不良现象,提出了在教学技能的培训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教学技能的培训必须从师范院校及早抓起;“继续教育”必须兼顾学科知识、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教学技能培训;广大的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技能“重在知识,贵在训练”。  【关键词】教学技能;特点;培训;训练 
【摘 要】在探索研学后教的路子中,经历外出学习和自己努力实践的探索过程,就如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结合研学后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笔者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实践探究:首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其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最后,要培养学生自学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以会学促进乐学。  【关键词】引导;自主学习;乐学;会学  在探索研学后教的路子中,我觉得不管用什么方法,
【摘 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上品教化目标,需要有些许阅读策略。策略之一:乐读书。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策略之二:读好书。只要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健康读物,都应该进入教师的视野,进入孩子的阅读天地。策略之三:会读书。会读书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样的书值得深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泛读。  【关键词】阅读;上品教化;策略  “上品教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番禺区教育迈向深化素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儿童今后的健康成长,是为儿童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采取措施通过建设绿色校园、培养“个性学生”、打造魅力老师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校园建设;个性儿童;学前教育  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的前身是“绍兴县柯桥六一幼儿园”,创办于1952年,原址位于柯桥古镇的老街。在6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六一幼
摘 要:文章就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同性恋虽有一定了解,但整体认知水平不高。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较宽容,但大多不能接受与同性恋者住同一宿舍或者进行长期的直接接触。性别、家庭条件、认知水平等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我国高校应重视学生同性恋现象,加强性教育和思想教育,强化队伍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积极探索实施相关举措,维护包括同性恋者在内的所有同学的权
摘要: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面临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较多困惑。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发展需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体现这一时期意识形态与原有意识形态既继承又创新的发展特点,体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坚定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主导性与认同性的统一、刚性与柔性的统一。针对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应在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实现意识形态的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共享的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
摘 要: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现实”对于“思想”具有基础决定作用,“思想”对于“现实”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实践”是促成两者从对立到统一的根本方式。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现象性”与“本质性”、“历史性”与“未来性”、“个体性”与“普遍性”、“局部性”与“整体性”的四种张力结构中。新时代思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